你懂的未必懂你或者懂你的未必你懂
仍是喜欢这句“有些情绪想说给懂的人听”。
当懂你的人与你懂的人未必在眼前只有细细的把心语相寄时,这是一种执着的所作吗?如果要在前些日子我会坚定的说:是的。而今当我时不时看到自己的心绪被某些印痕感触着,当我稍不留意又看到曾经的那个我是那样与某些所言较真,我还是想摆脱这种无形的压力,我还是想说我已经不再是曾经的那个我了。不要再用原来的目光看我,好吗?
曾经的我总是有那样多的话急于说出口,曾经的我是那样急不可耐的等待着一些时间的到来,曾经的我又是那样为了某些所说放在心中念念不忘,我知道为此我耗费了那样多的热情。当我看到一种目光不再那样温情相视,当我触到心的硬度不再如往昔温柔,我不得不低下自己曾经骄傲的青春只想默默地行走。前几天在网上看到一段视频,一位23岁曾经属于混混类的青年是如何的在母亲教导下读《弟子规》走上了正常之路,不说那人是如何在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倾诉自己的经历,只说其中一段。他说:何为命?“命”就是人一低头就会走出一个不一样的天地·····
是的,假如说你的命运掌握在他人手中,那只能说你是悲哀的。
自己的命运自己主宰从小老师就教会我们这一点,只是有时候还是习惯在别人的话语中读懂自己,还是习惯在别人的所做中看到自己的价值,还是想把自己的心梦找到一个牢靠的支撑点而不是自由的飘来飘去,形单影只。在一种情绪带动下真的读懂自己面临着的处境时,我还是选择了低头行走。我知道当等待换回心伤,当痴望被一点点粉碎,那种失落之感,那种绝望之情,那种欲罢不能只能让自己更加懦弱。与其就此消沉为何不走自己的路呢!
曾经写过《语已多,情未了》。这原本是一本书的名字,也是喜欢这个名字才在网上买下的。至于是不是真的如自己所想那样,我只想说我没读到我想读到的。是我的要求太高了吗?我想不是的吧。就如你喜欢与某个看似喜欢的人相处相语,在你某一天触到TA的精神之处,在你某一刻读到TA的真实所在并不是如你想象的那样时,你会选择啥?是珍惜还是放弃。那本书读过之后我还是放在了我喜欢的书中,因为那里藏着我一个个曾经的热情与希冀,我又怎能舍得舍弃呢!而今真的是语已多吗?而今真的是花开不语吗?当博客里喜欢的歌曲在一一唱起时,我看到了自己的伤感是如何的在一点点汇聚在心。这就是我想寻的吗?缓缓地,当陈奕迅那低沉抒情无比的嗓音唱起《好久不见》,我的心在隐忍着,在裂隙着。可我还是听了一遍遍,因为我知道面对就是一种勇气所在,我只想看到被我忽略的那些情绪是否已得到安抚,是否还依然在纠结中纠结着。
“等也是追的一个方式,追是一个动词,追的速度永远跟不上变化的尺度,而等呢,是一种心境的体会。等和追不矛盾。两种方式,两种心情。”这是一位未曾谋面只因为读过我一些文字朋友的留言。我说尽管我们走的路是不同的,但会用彼此的精彩来分享,来共赢·····这位朋友说:我们走的路是相同的,只是在路上各自遇到了不同的人,看到了不同的风景······
确实如此,唯有且行且拾且珍才会在情未了的日子里走的更坚定,这也是自己所希望所坚持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