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趣事之偷吃莲子
儿时趣事无尽,首数偷莲最为难忘。现在回想,也颇为惬意!
(一)
说到偷莲蓬,工具必不可少。小时家里贫困,不可得好的工具,只有自制。
“闪转刀”,由两叶工业刀片合成“十”字。将刀片的刀刃磨成细薄一字形,锋利无比;在刀片正中各钻一孔,注入烧红的短粗钢丝,留一端略长,以备绑线即可。从名字就可看出它的速度和威力。据说一玩伴某次在家玩闪转刀,不小心竟划破了他母亲的衣服,活挨了一顿痛揍。闪转刀是在莲茎不太密集而莲蓬又距离太远太高的时候使用,由于每次靠它偷取的莲蓬最多,故赞曰“闪转刀出,莲蓬无数”。
“7字钩”,是由一条较粗长约10厘米的钢丝弯转而成。把“7字”柄插入一细竹中即成,“7字钩”有长有短,长的约一米,短的约50厘米,都取决于细竹的长短。“7字钩”适用于知道莲蓬精确位置,而又不敢靠近的地方。只要“7字钩”能到的的地方,那里的莲蓬必可到手,准确无误。
“长剪”也是必不可少的工具,闪转刀不能取的地方全得靠它。“长剪”是用家里的剪刀改做,将家里的剪刀两股拉直,分别插入细长的竹子里面。长剪在那时看来有更大的妙处,有人从荷塘边走过时“长剪”便可神不知鬼不觉的剪下莲蓬来置于囊中。
(二)
一切工具准备妥当,我们的偷莲计划也随之付诸行动。
午后,夏日的烈阳恶狠狠的施展它的淫威,大地的一切都失去了活力,只有几只不耐烦的蝉在树上有气无力的嚷着。村子里的人大多也已酣睡。这却是我们“活动”的最好天地。从家里蹑手蹑脚的带上工具到预定的竹林下集合,分配好每人的偷取区域,展开行动。
我们像战争中的士兵,匍匐于荷塘附近的草丛中,左瞧右望,扫视四周,确定没人了,只听见“上…”的一声,伙伴们都个个如离弦的箭飞奔至荷叶密集的荷塘埂上。敏捷的卷起裤管至膝盖或大腿处,下了荷塘。
荷塘中的荷叶如一把把绿伞,替我们遮挡灼身的阳光。不远处的蝉似乎也变了调为我们助兴。伴随着潺潺的水声,大家深一脚浅一脚的在塘里走着,岸上看好了的莲蓬,下塘即刻采摘,隐藏于荷叶中的则需要慢慢寻找。每一脚踩下去,都有水泡咕咕咕地涌上来,全身顿生凉意,暑气已消逝了不少。荷叶的茎有浅绿色短小的刺,在荷塘里来来回回的搜寻莲蓬,免不了碰上挂上,然而大家都兴致高昂已然不顾。“嗖…嚓…”这是闪转刀的声音,一个莲蓬到手了。只听见“啪…”的一声音响,“7字钩”也立了功。有时荷塘附近隐约有人声,全体肃静,弓着身子呆在原地不动,全神贯注的听声音的出处。“嚓…”的一声,是长剪斩获了。大约半小时,荷叶做的袋子已经胀鼓鼓的了,大家相觑一眼,点点头,撤!
从茂密的荷叶里冲杀出来,迅速地转移到我们的秘密场所——那是一块草地,等我们把战利品展示出来时,都捧腹大笑,个个都变成了花猫,脸上身上都是黑泥,还负着一条条绯红色的花纹,那是刺划伤的。池塘,只留下一团团脚印,几个水泡在游走着。
(三)
到了草地上,压抑紧张的心一下子放松了。洗洗身上的黑泥,摸摸绯红的花纹。接着就是分配果实。将莲子从莲蓬中一颗颗抠出,集于一处,按照人数平均分配。若有余数,尽归于我,那时我最大,经常多吃。
人人得到了应得的部分,或躺或坐于松软的草地上,静静地享受着这偷来的果实。慢慢地剥开翠绿色的皮,见着里面雪白的仁,用鼻子嗅一嗅,淡雅的清香直逼心田。掰开两片仁,露出深绿或浅绿色的莲子心,味苦,大都不吃。把仁投向空中用嘴接住,一咬,脆、香。甜早已沁入全身,心中有说不尽的畅快和喜悦…
十多年过去了,我再也没有吃到那样可口的莲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