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鲜花植根在好的“土壤”中
---家教中的体会
哪里没有家庭和睦,哪里就没有生活的富裕。有人说“金银财富不算富,家庭和睦才是幸福”。所以说一个家庭就意味着欢乐和幸福,有些年轻的父母一旦意见分歧,就在年幼的孩子面前大吵大闹,有的还拿孩子出气、训斥、打骂。殊不知,这将会对孩子身心健康造成一个多大的损害!
“看孩子就知其家庭。”孩子的精神压抑,性格孤僻,胆小怕事,麻木迟钝,智力低下,无不与其家庭,息息相关。如果这样下去,孩子身体发育受阻,由于幼小心灵受到不良刺激,大脑皮层屡屡处在紧张状态,其结果可想而知。
夫妻间难免有这样那样的矛盾,但吵闹只会激化矛盾,破坏自己的形象,更会造成孩子心灵创伤。因而,作为一个明智的父母,为了孩子的健康,为了自身的幸福,更是为了孩子一生幸福,应在家庭琐事上求大同,存小异,不要无休止地纠缠一起,吵闹不休,努力共创一个温暖的家庭环境。一切为了下一代,切记!
对孩子教育应得法,孩子正象一棵幼苗、嫩草,需要呵护、爱抚、教育,而是不要溺爱,要严格要求而不能苛刻,应像园丁一样不断造型、整枝才能使美丽的鲜花越开越艳。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但有些家长却把金钱放在首位,舍不得对孩子智力投资,竟让孩子弃学经商,或帮自己挣钱要紧。日子久了,他装了钱袋,却空了脑袋。这种重钱袋而轻脑袋实在不可取。古人云:人不可以无学。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理;君不闻,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学数学使人周密,学物理使人深刻,学伦理使人庄重,学逻辑,学修辞使人明辩事理,故世人知物皆由学,不学则不知。而这些家长只知致富,只挣钱、不讲智人,如此虽钱袋鼓鼓,可脑袋空空,真是大愚,实在大忌!
知识是人们在任何一条道路上的旅伴,是人类得以发展的宝贵财富,一个明智的家长应注重脑袋,多给子女一点知识的财富。切莫让自己的孩子沦为“.精神乞丐”。鉴于此,应在幼儿教育上就要下大力气,狠下功夫,让这祖国花朵,这无瑕之玉,不容有半点精神污染。
我们主张对自己的孩子要有正确引导,你如果爱子视为掌上明珠、家庭“太子”,家庭琐事从不让其沾手,不要自懒叫孩子跟着懒。当他长到20岁时烧饭洗衣皆不能,有什么好呢?所以让幼儿多多去搞些轻微小劳作是必要的。
父母爱子,乃人之常情,但这种让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爱,则是一种偏爱,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把自己的责任局限于单纯为子女服役的母亲,已不是一个从事教育的母亲,而是子女的奴隶了”。所以我们父母对子女的责任是教育而不是服役,那种“全方位服务”不可取!警惕“吃奶式”,立足“自立式”的教育。
拿教育下一代来说,使自己的孩子由不知到知道,由少知到多知,由幼稚变为成熟,由脆弱变为坚强,这样将来一旦走出家庭,服务于社会上则会站稳脚跟,则会“经风雨,见世面”献本领。1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