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山城棒棒

山城棒棒

2013-10-24 09:07 作者:阿邦 阅读量:252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倘若你问外地人对于重庆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或许他们的回答千姿百态,却总也少不了这一桩:山城棒棒。他们的正式称谓应该叫挑夫。但是,即使在大力推广普通话的今天,这里的人们还是喜欢用方言,把让他们唤作棒棒。棒棒约摸如此,黝黑抹满双颊,个子不高,却有精悍有力的腿臂;一根磨得光圆,被汗水浸的锃亮的竹棒,还拴着两根丈青色的尼龙绳;或三五成群的摆着龙门阵,或形单影只的杵着竹棒,时不时在朴实的脸上写上一笔憨厚的笑;一眼企盼的眼神,等待拎着东西的过客,轻轻吆喝一句“棒棒,接活路了”,然后轻轻应一句“来了”,欣然奔去。

“山高石头多,出门都爬坡,上楼像登山,下船即上坎。”这大概是对山城地理的最好描述。特殊的地理,把二维的道路,变成三维的梯步。依山而立的城市,免不了和山坡打着交道。而这些鬼斧神工的山坡,却连各种现代化的工具都不能将之奈何。勤劳的山城棒棒们,便挑起了这座城市搬运工的重任。

在重庆,无论是繁华的解放碑商区,还是繁忙的朝天门码头,无论在龙头寺的车站,还是在磁器口的街头,到处都可寻到他们的身影。肩扛着一米长的竹棒,棒上系着两根丈青色的尼龙绳。山城棒棒,这恐怕是山城独具的人文风景。外地的人或许认为,棒棒是种原始的劳力,怎会散布于这座西南之星?但他们不曾明白,在这座山城的文化里,早就融入了棒棒们的汗滴。不明川渝方言文化的人,总觉得棒棒的称谓有伤大雅,早几年就有人想改变这种称呼。挑夫,搬运工,挑山工……他们找尽了文雅的词汇,却仍旧无法改变棒棒在重庆人心目里的印象。

一根竹棒,一脸憨笑,两条青绳,两颊汗痕。夏日的山城,就如火锅般的天气。棒棒黝黑的皮肤上渗出的汗珠,在阳光下更显晶莹。冬日的重庆,就是笼着薄纱的雾都,棒棒口里喘着的白气,为这薄纱的浓郁,又添上一笔。或是商场大宗货品,或是市场菜肉油米,或是旅客大小行李。只要货主招招手,棒棒挑货跟到走。三言两语,他们便讲好了价钱。棒棒放下了竹棒,摘下青绳,麻利的拴好货物,一根竹棒穿两头,担起就走。一些经验不足的“新生”棒棒,可能刚挑起这副重担,身体还会晃悠。坡坎上回荡着棒棒的声音,浑厚的号子喊出爬坡上坎的气势。棒棒换了口气,双手稳住竹棒两头摆荡的货物,一步,一步,踏着青石砌成的石梯。超过自己体重的货物,压弯了那不高的身躯,他喘了口粗气,抹去额下的汗滴,穿过车流,爬坡上坎,紧随着货主的身影。伴着节奏,一点,一点,向更高处前进。他们为自己的生计流着汗,为家人的希望拼着命,同时也为重庆远播着山城棒棒的威名。一道道坡,一座座坎,留下的是棒棒们的足印,远去的是他们浑厚号子的声音。不由得想到了泰山的挑山夫,一样的坚韧,一样的坚定。只是在这里,多了一声号子豪爽的声音。

闲暇之际,或三五相聚,每人点上一根烟卷,深吸一口,和着一天的疲惫,吐出一口袅袅烟圈。然后,谈天说地,摆一下一日以来,所闻所见的奇闻趣事。抑或,支一小桌,摆上象棋,杀上一局。两人卸下棒棒,执子对弈,数人围观而立。当局者或略有思忖,步步为营,仔细盘算对方的漏隙,或高声落棋,挥洒拼杀之意;而旁观者,或低头观棋,沉默不语,或一旁大声的相互比划,指点棋局,大有喧宾夺主之意。没有象棋,便取一副纸牌,几人围坐,泡一浓茶解乏,或以烟卷,或以零币,小赌怡情。谈笑之际,便忘却了一天劳累。回家时,买上家里的需求,再给家里的娃儿捎上半斤卤肉。天摸黑之际,几人归途谈笑风声,漫步回家与亲人团聚。在城市边缘的一排屋里,他们正问询娃儿的成绩,再小酌二两,点点一日的收益。片刻,门声轻叩,同行加亲戚的邻居,串门谈心。一人刚刚拍完了关于山城棒棒的纪录片,也算得上棒棒界的一颗明星。

山城的夜幕,点缀难得的繁星。望遍巴渝,还有十万棒棒家庭,正享受着小家的温馨。一根朴实的棒棒,挑着一家的艰辛。每人的生活各异,但他们那憨厚的笑容告诉我,他们奔波得生活很开心。他们坚毅的双臂,挑起的不只是一个包袱,而是山城人民便居生活中的一副重担。他们不曾抱怨劳累,只是希望来往的路人中,有人轻轻吆喝一声,“棒棒,来接活路。”

相关文章关键词

《山城棒棒》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