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棉袄最给力的温暖
有多老的老棉袄?至少有三十年。弃之不用好多年,却一直不舍丢弃。一件是父亲的,一件是母亲的。都是那种涤卡面料,纹路密实,深蓝颜色,耐磨,耐脏。里料是军绿布料和白纱布,中间填进棉花,行线均匀密集,棉花服服帖帖,和里外布料结合得很紧实。厚厚的棉袄就是这样御寒当时。翻看小时候稀有的几张全家福,他们就穿着这两件棉袄,八十年代有几家大人没有穿过这种棉袄。但又不容易做成一件,工资收入很少,添置衣物并不容易,而且那时候物质匮乏,啥东西都得要凭票供应,两件棉袄,布票是得算计着用的。父亲穿的时候多一点,案头工作使两肘边角磨损更重,内衬早就泛黄发暗。母亲则视作罕物,没有重大家庭活动,比如出门走亲访友,是不会穿的,因此相对新些。隔了三十年,我抄检箱柜旮旯的时候,猛的发现了它,一下拖将出来,棉花是早就板实了,却还不衰败,翻开里子来看,军绿油油的,一如当年。那时候总见她穿另一件补丁的花布棉袄。
三十年前的记忆还留在那里,老棉袄是早就退役了,搁置了少说也有二十几年。父亲那件棉袄,以前上夜班的时候,还拿来当坐垫。压榨的后果就是更铁板,更脏兮兮的眉眼,就很想把这老棉袄扔掉算了。
还是没有丢掉。头些年居无定所,贫寒人家本来没有随意丢弃东西的恶习,但是几次搬迁还是扔了不少旧衣物。却还保留着那两件老棉袄,包括我妈都说,还留着干啥不要了吧,可想想还是放那里吧,又不给饭吃。
今年特别冷,不免想起弹两床新棉被。一床5斤被人民币150大元,物价一年年高扬很多。赶紧多弹两床吧!还可以把不穿的呢大衣毛衣之类的一并拿弹作垫絮,物尽其用多好。想到那两件老棉袄,何不弄出来弹垫絮,想到就三下五除二找出来,多年冷宫生涯有点润润的,拂开灰尘,竟还是色泽如旧。两件老棉袄沉甸甸的挺有分量,撕开里料还不是很容易,用刀片剪刀辅助,30多年的针脚!依然如此紧密`!~结合棉里和面衣的纽扣缝制得相当紧实,好不容易才一一取下来。三十年前的布料和做工!真可谓百分百!经洗又经晒,经拉又经拽!也不知道当年是谁的好手艺,真该颁发最敬业裁缝奖章!肩缝袖缝很不好扯棉花,还花了不小的力气,累得气喘,撤出来的老棉花没想到还很蓬松和白净!上好的棉花!看着两堆洁白的棉花泡酥酥的堆在桌上,真是中奖一样的欢喜,何止可作垫絮,可以用做盖被!拿去棉花铺子加工的时候,那夫妻两还以为我拿来的是新棉花哩。呵呵,真是令人难以置信,三十年的温暖,一点没有消失,它们不计前嫌,回来得这样温馨。
今天去拿被子,铺子正在弹制,白云一般的棉花轻盈舞着,尘封了30年的舞蹈!它们给一层层夯实,牵拉密密的经纬网线,再用机器来回摩挲碾压,不一会一床4斤多的棉被出炉了!抱着回去的时候,心情大好。过世的父亲和健在的母亲,他们也在笑呢-----二妹多会过日子呀。(二妹已经是老二?啦。)
加句题外话,个人认为棉袄不如羽绒服,棉袄两年就板扎笨重,保暖系数降低,羽绒服可以一直轻巧美观。但铺盖还是当以棉被好,蓬松,保暖,盖三年垫两年,翻弹一下就回复蓬松,温暖一直储存着。压缩,释放,棉花具有强大的能量。这什么鸭绒鹅绒被子,当然有它的好处,洋气,轻巧,轻巧得好像没盖一样,老是浮游飘移,没有重心,得加床毯子啥的才有分量感。喜欢棉被,贴身紧密相拥的感觉是最暖和的。呵呵,土包子就是这样冥顽不化。
两件老棉袄,今年最给力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