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香枝头独自冷
“宁抱冷香枝头老,不随黄叶舞西风。”
再一次读到这句诗的时候,仿佛又回到了那个猖狂的高中时代。趾高气扬的日子,似乎,正眼瞧人,也少得很……那时多么的骄傲多么的自大,可惜,一次的失败,便一切如烟消逝。
都说初生牛犊不怕虎,大约是许许多多人都曾少年轻狂,子系少年郎,得志更猖狂。
王维诗曰:“新丰美酒半千斤,咸阳游侠多少年。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少年意气,不经意的相逢,三言两句,既志气相投罢,则系马绿柳旁,为君饮,且为君饮!这也是少年豪气,少年傲气吧。真率纯洁的少年,可爱极了。
最喜欢的莫过于毛泽东的“恰同学少年,书生意气,风花正茂。”忆往昔峥嵘岁月,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中流激水,这是豪气万千的少年青年胸襟,少年壮志不言愁。或者正值青春年华,或者徘徊于青春的路口,今天这一腔的热情,已有一点消退。
记得陆游这样的大诗人也曾叹道: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青年将领,激战沙场,万马千军,夜闯敌营,手刃叛徒,何等英雄气概!
我记得独自找工作那一段时间也是这样不知天高地厚,误打误撞,也总算没出大错,勉强可以把工作做好。
是不是每个人都会有那么一段难忘的傲气少年时期?是不是若没有傲视过人间便长不大?我想也许吧,人不轻狂枉少年。
等到静静地坐的岁月的石阶时,才知道自大的后果,可仍然舍不得去改。
如今虽然少了些狂傲,却还是一样宁肯抱香枝上老。我想那句宁缺勿滥的话永远是对的,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代表的是一种人格,一种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气节。也许在今天的社会,这种清高与孤傲,是没有立足之地的,气节,人格并不能当饭吃,不是吗?除了少年,除了那些没被现实腐蚀的人,人人都是中规中矩的,这便是中庸思想下的人吧。
或者有一天我也会像许多故作高深的人一样,感叹时世不再,满腹牢骚终于化作神秘莫测的笑容,在少年面前,装作洞察世情。想象着世故的自己,在一双双清澈的眼睛前,板着脸孔……这种情境光是想,已经觉得凉风袭背了,熟习人性,揣测人情,多么的累。
只是,不喜欢的,就是不喜欢,不想做的,就是不想做。只是想好好做个自己愿意做的人,做自己想做的事,有什么不好?起码不会让自己迷路,不会让自己后悔,更不用面对那些不愿意面对的人与事。如果没有那个合适的人,没有自己想要的,那么抱香枝头又何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