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似曾相识‘假’又来”

“似曾相识‘假’又来”

2013-10-03 06:46 作者:挺好挺好 阅读量:320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看到各大媒体蜂拥报道数家厂商“工业明胶冒充食用明胶做药品胶囊”的消息,我一点儿也不吃惊。因为早在毒牛奶、毒酒、毒馒头、毒鸭蛋、毒油、毒豆芽等出现的时候,包括我在内许多人就知道这将会层出不穷—其实我们早就“知毒吃毒”、无处逃遁了:知道蔬菜有毒,饭菜有毒,可是,你不吃这些又怎么存活呢?自然灾害时期连观音土、草叶树皮都得吃;有毒吃总比没的吃好吧。现在,再看到这些报道,早就没了义愤、没了激动,有的只是无奈与哀叹:世风如此,怪谁?我们就赌活着吧,看谁的命大些,运气好些少吃或吃到的毒性小些吧。

总是看到相似的一幕:某某产品假冒伪劣,产供销一条线,把危害人体的毒品弄进与人生活相关的产品里;没有一个环节把关,没有一个检验机构检查出来问题;直到人们的餐桌与口腹里。药品是这样,肉食品是这样,饲料是这样;卫生检疫是这样,工商是这样,市场管理也是这样。大家都说尽了力,没有发现。没有发现是新时期最伟大的发现—不是不管,而是没有看到,奈何?!这就不能说是养狗不看门,养猫不拿耗子了。年年上演同样剧目,不看单是听到节目预告就腻歪人。有人说春晚不好看。依我看,最不好看,最让人恶心的就数不上档次没有技术含量的假冒伪劣大展示了。话说回来,本身就是假冒伪劣,还有什么可以抱怨的呢!

问题是我一看到这样的事情,就与身边许多事情对照起来,觉得总是同样的路数,同样的手段,同样的景致,同样的结果(或许形式变幻,但根本一样)。比如假冒文凭假冒干部的,也是密谋于暗室之中,操作于月影之下,从办事员开始,到小部门负责人、主管领导、负责审批领导,或者使用金钱美色手段拿下,或者运用漫天过海办法混过,总之,假的变成了真的,知道的人说话没人相信,不知道的人分辩不清真假。当真这个世界变成了“真做假时假亦真”地步的时候,连常常坚守着的人也“欲辩已忘言”,不知所以了。假人与假货,假事与假官,过程与结果的相似程度之高,竟如孪生姊妹,这个时候任你是孙悟空还能作何反应?若说多了,必然是唐三藏的一顿紧箍咒。

微观与宏观、小空间与大世界,如果这种相似的假冒事件一再重复,那就需要看看社会,看看土壤,看看机制了。为什么这些东西“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为什么这些东西打而不死,能够死灰复燃?为什么这些东西得以发展到相当规模、造成相当危害才被揭露?为什么我们已经麻木不仁到相当程度,遇见问题躲着走,知道假冒也三缄其口,人人都想当“好人”,只栽花不栽刺,用一种漠不关心的方式纵容假冒伪劣泛滥成灾?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为什么好人无法当,坏人没人管,恶人横行无忌?为什么这些事情里都有保护伞,“落水狗”总有人挽救?难道放纵与姑息就能营造和谐?

没有社会公德、没有社会正义、没有人间道理,再富再贵又能怎么样呢?一个假冒伪劣横行于世的地方,发达又能怎样?我还是怀念我的落后,那怕没有一辆汽车一件电器,我也愿意生活在有洁净空气干净水的地方;哪怕没有一支股票一丝金融工具的消息,我也愿意终老于那方有人情有信义的热土上。哪怕我比别人少了许多名利,我也不愿意用假冒的手段争得不属于自己的荣誉利益。弄毒食品毒药品毒用品的家伙们,你们钱弄得越多,你们心灵里泄掉的气数越多;你们到神佛前跪拜的再多,又怎么能消弥为害人间的罪孽呢!

在没有大道正义引领的社会环境里,假冒伪劣轻而易举地屡屡得逞,不能不说是我们这一代人品尝到的又一样恶果。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我们拥有了前所未有的财富,却越过越觉得不踏实,越过越觉得不放心,越过越来危机四伏,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时代的悲哀。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假”又来。“你被毒着了么?”或许今后我们真要从过去“吃了吗”改口了。能不被毒着似已没有疑问,能在被毒之后还活的较好,不断提高抗毒识毒能力,许是今后人类需要全面提升的基本生存能力之一。但愿打假与假打的消息再少些,好让我们从心理上得到些安慰,能生活得相对平安宁静些。

2012年4月17日

相关文章关键词

《“似曾相识‘假’又来”》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