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春日即景

春日即景

2013-10-03 07:00 作者:草色的风 阅读量:237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芥子园画谱说:“地生草树,斐然有章,此地之设色也”。从迎面的熏暖的风里吹来的是春日杨柳和百花的颜色,有点点的潮湿,有淡淡的清新。花草树木从春的泥土里孕育而出,那各种的颜色也从冬的萧瑟的暗色调里探出头来,缓缓靠近富有生机的亮色调。于是,不经意间,桃的红,柳的绿,迎春的黄等齐齐亮相,好不热闹。这颜色介于烟锁池塘的氤氲与杏花江南的明丽之间,和着春日里沁人心脾的花香草香泥土香,醉的人流连忘返。

垂柳

古人说“烟锁池塘柳”或“柳絮池塘淡淡风”,可见,柳是要和水在一起的。柳依着水,水伴着柳,它们是完美的契合,扶风的弱柳也只有在水边才显得尽善尽美。

春光明媚的日子里,碧玉早已妆成,临水照镜,自有一番袅娜姿态。蓝天里,白云自在,湖水一片静谧,而在这个时候,只有湖畔的垂柳,随着风,把那绿色的丝绦一点一点往湖里探,新生的绿的希望随着粼粼的波光被带向无穷的远方。湖水刹那间清亮起来,惹得天光云影共徘徊。

偶尔一场缠绵的春雨,细致均匀地撒在细细的柳叶上,让那柳条姿态放低一点,再低一点,似那陷入爱情里的女子,卑微到尘埃里去。微雨迷蒙,清澈的水面晃了一下,那柳的绿就模糊了人的眼。

这个时候,垂柳就有了一丝感伤的味道,让我们想起“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和“年年柳色,灞陵伤别”。柳,留也,枝条拂动,谁说不是一春离怨呢?

迎春

最先发现的春天,是迎春花。

那是一个小角落,绿色的成丛的枝蔓,先是零星地缀着星星点点的黄色的花朵,可是仿佛眨眼之间,花开已成燎原之势,一大片一大片,我们还来不及惊叹是谁打翻了春天的颜料,校园里已满是迎春花的灿烂芳华。

于是,没有冬的萧瑟,没有角落的颓废和寂寥,只有温暖和美好。或许就是这份不由自主的温暖,人们才会说“二月迎春花胜柳”。

暖日晴云下,枝蔓延伸的亮丽的明黄色,在某个安静的墙角里缓缓流淌,似流动的让人欢喜的音乐。人们偶尔一个回眸,就再也转不开眼了。甚至,那温暖的黄色的花朵,已经开在了路人的脚下,一路相随,步步生香,美好得不可思议。这个时候,行路匆匆的路人定会缓下脚步,因为,这是难得的浮生半日的闲适,谁也不愿与它失之交臂。

桃花

春意暖暖,花开枝头,是轻柔的粉色。

那粉,那红,轻轻柔柔地绽开,似开未开,欲语还休,淡淡的羞涩隐含其中,让这春天也多情起来。桃花深浅处,似匀深浅妆,这就是古代的美人了,同时有对镜弄妆的慵懒和精致。桃花倚东风,还是那一份小儿女的情怀,还带有《诗经》里“逃之夭夭,灼灼其华”的纯真和喜悦。桃花的多情感染了春天,春天的多情又感染了踏青的游人,于是有了人面桃花相映红的言笑晏晏。满树的亭亭玉立,都是人们心心念念的销魂。

这样灿若红霞的桃花,让人沉醉的同时更有要深入桃林探幽的冲动。或许,在满林满树的桃花间,拨开繁盛的枝枝叶叶,在芳草鲜美和落英缤纷间我们就寻到了避世的桃花源人。又或者,桃林深处,有一座桃花庵,桃花庵下住着桃花仙,桃花仙人种着桃树。运气好的话,还能够喝上一壶桃花酿,让他人笑笑自己,自己再笑笑他人。

樱花

宿舍楼下,一排樱花树。

某一日,推开窗子,忽然发现那满树的白和粉缀满了枝头。站在树下,仰起头,金色的温暖的阳光细细地照进来,透过薄薄的花瓣,似那灯下美人睫毛下淡淡的暗影,别有一番动人处。风乍起,就是一场烂漫的花雨,袅袅娜娜落在仰起的脸上,似一滴清泪,晕开了花瓣上浅浅的粉色。

樱花易逝,总是惹人伤怀,如那薄命的红颜。

于是,一个女子不忍踏落花,手把着花锄哭泣着要葬花。薄命的女子泣残红,哀哀怨怨诉说着自己与落花同样的命运。还有一个女子,她在最美的年华里凋落,却是要让自己最美的容颜长流人间。当初倾国倾城的女子,留给人的记忆依然是绝世佳人,因而才会让坐拥三千佳丽的帝皇念念不忘,并为其写下深情的《落叶哀蝉曲》。

或许,那随风起舞的点点樱花,就是哪位美人罗袂蹁跹中带出的胭脂泪罢。

相关文章关键词

《春日即景》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