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乱弹后宫不能太离谱(E周刊)

乱弹后宫不能太离谱(E周刊)

2013-10-23 19:20 作者:逸文 阅读量:357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从《宫心计》、《美人心计》、《美人天下》、《倾世皇妃》到时下热播的《步步惊心》、《武则天秘史》、《深宫谍影》、《甄?传》,宣扬争风邀宠、权谋算计、帝王之爱的后宫戏充斥着荧屏。这些改变自网络小说的古装戏扎堆而来,横扫各大卫视,让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后宫戏接过军旅戏、谍战剧的接力棒,在荧屏上火的一塌糊涂。

后宫戏的热播及较好的收视率有一定的历史、现实依据。我国历史悠久,有丰富的历史素材,尤其是封建王朝的史料翔实,无论是正史,还是笔记小说、野史杂说,都为后宫小说及影视剧剧的创作提供广阔坚实的基础。被后宫戏所加工过的历史故事都指涉着当代人的情感与认知。它所折射的当代意识,历史想象都提供给了观众一种想象性和替代性的满足;其次,多元化的审美趋向和价值追求提供了稳定的收视心理基础。陶东风教授在谈到当下的大众审美追求时说:“当代文化和美学特征呈现出政治性和公共性淡化,道德关怀和参与热情衰落,理想与激情消退,而私人性、娱乐性、物质性、肉欲性强化的趋势。日常生活需要的满足成为相当部分大众的基本目标和生活理想,文化的生产与消费呈现为大众享乐动机的赤裸裸的满足,处处洋溢着感性的快乐情调。沉浸于日常生活直接满足的大众,不再追求自身生活的历史意义和价值深度,而是主动寻求能够直接体现当下感官满足的文化活动形式。”后宫戏大热,正是当下大众文化娱乐现状的直观反映,也是大众娱乐需求的满足。多情的帝王,后宫的争斗,沉浮的命运,嫔妃的悲情,这些爱恨纠葛,为观众提供了很好的感谢宣泄渠道,从而使人们在满足对历史的怀旧和好奇的同时,暂时忘却现实的种种烦恼。

不过,这些有意讨好迎合观众的后宫戏的关键词,不是“残忍”、“重口味”、“血腥”、“恶搞”就是“阴谋”、“野心”、“祸乱”、“大尺度”。除了不堪忍受的历史错误,雷人的台词,幼稚的剧情,就是没完没了的勾心斗角,妃嫔之间争宠上位,你死我活。网络文学特别是“涉古”题材的作品随意性较大,行文往往“天上地下”,匪夷所思,体现在荧屏上,这些后宫戏戏说成分越来越离谱。《武则天秘史》中有一个情节就是武媚娘开口说的第一句话:“皇上,我叫武媚娘,还有一个大名,叫武?。”熟悉历史的网友立即发出质疑:“武媚是李世民给她起的,武媚娘是后世称的,而?是她当皇帝后给自己起的。这种称呼完全颠覆历史。”“秘史之父”尤小刚也忍不住“放炮”,批评该剧借他人品牌为自己宣传,并质疑:“既然称作史,就不能随便编。”《后宫》主要情节是表现明宪宗时的一段畸形之恋:明宪宗爱上大自己17岁的万贵妃,专宠加恩爱,引来太后等反对,上演了古代版“姐弟恋”与“婆媳大战”,再掺以太监与小宫女的“对食”,引出一幕幕令人咂舌的后宫倾轧之战,不断触动道德底线和心理承受底线。

大量的后宫戏故事陈旧、题材重复、情节类似、桥段大同小异,床戏、裸露、畸恋等低俗噱头,以及声、光、电等艺术手段等形式上的东西,疏于主题思想的提炼,故事情节和人物刻画也是浅尝辄止,要么将人物演绎得“妖异离奇”,要么将历史歪曲得“面目全非”。专注于表现厚黑、奸角、心计,对无所不用其极的手段津津乐道,充满了欣赏的意味,所表现出来的价值导向充满了偏差,对观众的心理产生了负面的影响。许多后宫戏都是对封建社会进行歌功颂德,全部是王侯将相和才子佳人的爱情故事,后宫的种种斗争和皇帝坐拥后宫三千佳丽的事情被正面地表现了出来。须知古代皇帝娶妃是为了延绵子嗣,这里面关乎皇族的兴衰,跟个人的情感没多少关系,现在的电视剧都把皇帝描述成痴情种子,这是不符合现实的。在后宫中不存在一枝独秀,只能够百花齐放,这里没有“一夫一妻”或感情上的长久,因此过度渲染帝王如何至情至性并不真实。

只有根植于民族传统文化,敬畏历史,本着严谨的史学态度,在谋取经济利益的同时兼顾起媒体应有的责任,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历史观,用娱乐休闲的方式潜移默化影响观众,宣扬真善美的优秀品质,从而达到艺术性和思想性的统一,这才是后宫戏的唯一出路。

相关文章关键词

《乱弹后宫不能太离谱(E周刊)》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