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读绿茵朋友的《梅》有感

读绿茵朋友的《梅》有感

2013-10-03 07:14 作者:汉是江山 阅读量:224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首先感谢绿茵朋友对我2005年8月发表在QQ空间里的一首小

诗的青睐并留赐《梅》诗一首,我虽然喜欢诗词,却依然停留在喜欢的边缘,远比不上我空间里的秋之韵、龙凤呈祥等朋友深谙此道。律诗是讲究平仄的,不讲平仄,即非律诗。因此,对绿茵朋友的这首七绝《梅》,不敢在格律上妄加评论,只是在字面上谈点感受。这首七绝《梅》写的也真叫绝,在我看来,绝就绝在写出了梅花的品格、韵味、气质和形态。为了方便朋友们鉴赏,特将我前几年写的《梦梅》和绿茵朋友现在写的七绝《梅》抄录如下:

梦梅

汉是江山

料峭梅花报春红,

尽是老夫血染成。

待到百花齐争艳,

含笑归隐绿千重。

绿茵

一抹红霞落冷枝,

迎寒吐焰雪先知。

别韵不与群芳倚,

自有东君邀赏识。

梅花,是古往今来历代文人们所喜爱吟咏的景物,尤其是一些品格正直的文人,更是以梅花来托物言志,喻气节之高洁,与浊世分流。

一抹红霞落冷枝,红霞即红梅不言而喻,可以想见,一抹焉红自天外飞来滋润了饱受严冬桎梏的虬枝铁干是何等的飘逸出尘,而落冷枝的“冷”字并没有延续前面的意境却是突然一转更含深意,仅理解为春寒料峭似乎浅薄;仅理解为孤芳自赏似乎歪曲;仅理解为孤家寡人似乎残酷;仅理解为顾影自怜似乎不恭。当我读到这里时,很自然的想起了好多位咏梅大家,但是这里又不同于王安石的“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的墙角处,也不同于陆游的“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断桥边。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我无意品评这些产生于不同年代不同环境不同心情不同性格的作品的优劣,我只能说这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诗人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也不可能千篇一律。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这倒使我想起了毛主席唱吟的悬崖上的红梅,更使人意气风发,斗志昂扬。一个“冷”字,有镇定,有自信,有成熟、有大度,雄视所有,又不事张扬。不禁让人又联想起毛主席另一首诗中的佳句: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同样的两个“冷”字难说没有内在的联系。

迎寒吐焰雪先知,如果说“一抹红霞落冷枝”还有些隐晦的话,那么“迎寒吐焰雪先知”就是峰回路转、柳暗花明了。雪本来是严寒的象征,在这里却成了衬托,甚至是陪练。更让人匪夷所思的是作者用了这个“焰”字,而不是这个“艳”字,让人思如泉涌,体会那冰雪深处燃烧的火焰,发出猎猎的声响。不知道作者是受到了何人点拨还是突发奇想,可谓剑走偏锋,出人意料。作者的“迎寒吐焰雪先知”与苏东坡的“春江水暖鸭先知”,一雪一水,一冷一暖,一静一动,一今一古,井水不犯河水,却是异曲同工。选辞酌字之奇妙足以让人瞠目结舌,正是艺高人胆大。

别韵不与群芳倚,上下联接,承前启后,即有结又有解,以示不俗、不随、不惧、不媚的品格。

自有东君邀赏识,面对纷繁的俗世,冷酷的环境能够以一个坦然的姿态,没有点定力当然是不行的。常言说:有麝自然香,何必大风扬。自信是金子就会闪光,自信定有慧眼识珠之人,其中又有了侠客隐者的含义。这里的“自有东君邀赏识”和古人的“犹恨东风无意思,更吹风雨渡黄昏”迥然不同。作者在结尾处用了一个浪漫主义的手法写出了一个理想主义的明快,相信传说中的春神一定会向她发出第一个邀请,挣脱岁寒而横空出世。这恐怕也只有梅花了吧。

自古以来,言为心声诗咏志,人们用文字的形式来抒发自己的意愿如过江之鲫,这首作品虽然称不上空前绝后,甚至结尾也不乏沽名待钓之意,仍令人耳目一新已经足够了。

不揣冒昧,胡批一通,有违之处,还望指教,切切。

相关文章关键词

《读绿茵朋友的《梅》有感》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