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清风明月自在心(四)

清风明月自在心(四)

2013-10-23 18:11 作者:古心静典 阅读量:239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读法顶禅师的《活在时间之外》

《你幸福吗?》

许多人都有过这样的追问吧。幸福,谁能说得清呢?幸福,只是内心的一种感觉吧,有人觉得大富大贵是一种幸福,有人觉得清贫自守也是一种幸福。

“我和石菖蒲、紫金牛这两盆小花一起在雪中度过了今年的冬天……”

“石菖蒲花盆适合放在加入小石块的水槽里,紫金牛有着绿茶树一样的叶子和茎,上面挂着红色的果实。如果没有这两盆花,冬季的山房又冷又干燥。我把它们放在明亮的窗下,不时地和它们说话,相对而视,渐渐地我们成了朋友。它们使我的冬天变得芳香四溢。”

看到这里,我的心快乐地微笑起来。

宝宝妈买的各色植物在这个初春已经有了生机。我刚刚到阳台巡视了它们,阳光很好,内心滋生一份明丽。两盆草莓的叶子深绿。那株小樱桃树实在惹人怜爱,初买来它时,光秃秃的,没有任何生气。如今它绽出了许多叶子,黄中带着绿,还夹带着红。我把它摆到隔壁房间的空调外挂机上,它在风中轻轻地起舞,我的心也翩翩起来。前几天,宝宝妈要做一个不锈钢的架子在空调边上,我一点都不热心,甚至还反对。今天我的心被小樱桃树征服了。我决定去办这件事,让一些花草生长在我读书的窗外,我想在我读书累了的时候凝视它们。我数了一下,小樱桃树像样的叶子有66片,我期待更多的叶子长出来。

这个早晨,我想我是幸福的。孩子可以睡个懒觉,不像上学时那么早的起床。我又读了一会刘亮程的《一个人的村庄》,又看了看《诗探索中国年度诗人》,看看一些冷静的纯粹的灵魂,我的心也开始芬芳起来。

“谈到幸福的时候,我们首先想到的是自己和家人,因为这是幸福的基本单位。”

“每天都能感觉到生活之乐的人是幸福的。一位母亲为儿媳挑选漂亮的茶具,制作小菜,拥抱孙女,从中体会每天的幸福。疼爱儿媳的心滋生了幸福的感觉。”

是的,如果不能善待亲人,不好好工作,不努力学习,家人和你一样总是愁眉不展,怎么会有幸福呢?我渐渐不以奔波为苦了,看着孩子一天天长大是多么幸福的事啊。尤其是早晨,我非常珍惜送她上学的一段路,她总让我牵着手,一直到校门口,然后目送着她进入校园。然后我点上一支烟,向地铁方向走去,看着来来往往的人,内心不再像以前烦躁,而是认真地体会这人间风景,这也是美丽幸福的。

“幸福很主观,不能简单用一句话概括,然而幸福绝对不仅限于大和多。”

幸福就在一花一叶间,也在柴米油盐间,这需要我们用一颗温厚的心去拥抱去体验。

《沙漠教父》

“‘修道者应该怎样生活?’

长老回答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要想得到救赎,应该怎么做?’

正在编席的长老目不转睛地盯着手里的席子,回答说:‘做好眼前一切。’

因为宗教不在于话语,而在于当前的举动。

‘理论是灰色的,唯生命之树常青。’”

看完这一段,我的心里涌起四个字:活在当下。

活着很容易,怎么活却很难。

“做好眼前的一切”,这于每个人都是醍醐灌顶的话。太多的我们好高骛远,想入非非,不能正确看待自己,以为自己有本“九阴真经”就想独步天下,有了一点理论基础就可以指点江山。这样久了,除了自我膨胀外,别无好处。有一天只能被从虚幻的世界摔出来,让心灵粉身碎骨,或许才能有一个新的心灵的支点。

《生活的深化》

“‘我是谁?’‘我为何而活?’

我们要直面这种关乎人的根本问题。”

许多年,生活流徙辗转,像一只无头的苍蝇到处乱撞。许多事,“得之桑榆,失之东隅”,因为一颗“得陇望蜀”的心。

不清楚自己到底需要什么,什么都想抓住,结果所有的皆如手中沙,只剩下一个空虚的灵魂。

“我是谁”,我只是一个普通的读书人,就不再幻想写一部《红楼梦》,渐渐学会快乐的阅读,而不是书的奴隶。这样心反倒渐渐活泼起来,肉体也渐渐摆脱了那种麻木与枯萎。一个人认识自己太重要了。这样,许多的所谓梦想就可以删繁就简,只需微笑当下。

“透彻认识到自己的世俗生活的人,可以用新的视角去看世界,看到以前没有看到的事物,听到被外界噪音掩盖的内心的声音。”

是的,我被这样的句子打动了,那些所谓的忧伤的无助渐渐远离。我越来越珍惜一个人的孤独,这时候心灵是自由的、清澈的,一枝一叶都颤动着生命的美好。

我愿意去扫地了,喜欢浇花了,不去仅仅感叹“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了。我甚至在擦地板时仰面躺下,一个人静静听窗外的风声而内心喜悦不已。

活在此刻,活在这一刻的充实愉悦,不去想别人怎样看待自己,自己就是自己,过自己喜欢的生活,让心在花开花落清风明月里寂静欢喜。

这样想着的时候,每一刻又都是新的一刻。

《无所有》

“我们因为需要而拥有某些东西,有时又会被这些东西困扰。拥有某个事物,同时也意味着被束缚。因为需要而拥有的东西反而使我们失去自由,这不能不说是主次颠倒。拥有很多常常值得炫耀的资本,同时也意味着受到的束缚更多。”

然也。活着,我们都像一只蜗牛背着重重的壳而前行的。

记得那时,有旧同事因未评上先进而在操场破口大骂领导的情形犹忆,因为是说评上先进离他评高级又进一步了。倒真的有人评上了个高级在开研讨会时颐指气使,而我以为是老气横秋的没落,所以有一次没听完所谓的讨论,就逃到云龙山上看东坡的放鹤亭了。

一种追求因为有太多的功利一定是痛苦的沉重的,如同许多人追逐诺奖茅奖。托翁未奖依然永恒,萨特拒绝依然光芒。而我们评茅奖,据说许多人评上茅奖去做了主席,而有的主席去运作得奖。文学,在中国也搞成了官本位,悲哉!

文学也好,教育也好,我们剔除那些遮蔽,还它们的天然,我们的世界,我们的内心怎么会不和谐呢?

此时,想起崔建的那首《一无所有》,内心豪迈起来,一无所有又如何!

《丰饶的监狱》

“要想从毫无意义、沉闷无聊、不温不火的日常生活泥潭中解脱出来,就需要具有坚定的秩序。要想确定自己的秩序,对安逸的日常性的抵抗和快刀斩乱麻的决断力是必不可少的。”

如同树要剪枝,我们的心也需要经常清理,否则常常会陷入困顿与迷茫而毫无办法。

我自从认清“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我的人生目标,我便开始拒绝许多非心灵所需的荣誉和利益。当然,这是非常艰辛的过程,堪比化蛹为蝶。因为需要安身立命,因为责任,我们便不能总言“赤条条来去无牵挂”。只是我们能看清自己的心,懂得取舍即可。即便是一个修炼终生的老衲,没有舍利子又如何?重要的是这一路程以自己能承担的方式走了过来。

不能说了无遗憾,有些遗憾也是好的。月盈则亏,生命也是这样。只要认真活在当下,甚好。

该聚会就聚会,该看花就看花,该唱歌就唱歌,该旅行就旅行,该工作就工作。风雨晨昏,四季更替中,从黑发到白发,看一看画家黄永玉,无论在何处,心里有荷田,不就是一个古心人轻轻吟咏“莲叶荷田田”吗?

《冬日山林》

“山里的风声让我们的心灵变得清洁而平静,就像刚刚清扫过的庭院。风洗净了人类都市里的各种污染,打开了毫无杂念的‘无心’境界。”

这样的冬天我没有过。

倒是那年夏天在三清山,我体味到了生命的那一种沁源。在那如仙境般的飘来飘去的云霭里,我一度忘记了尘世的烦恼。

小的时候,倒是爱打扫庭院的,尤其是夏天的傍晚。放学回家,我常常用大扫帚把自家的院子打扫一遍,且洒上一些水,我的心就有一种清新的快意。

我倒是有过山居岁月的,只因为我的姥姥终生住在半山腰。她的石砌的草房子,她的石水槽,她的纳凉的那块大石板……她的跑来跑去的小山羊,她的几只大白兔,她的一群咯咯叫的鸡……她从田野归来时,总会给它们带来好吃的,它们都围着她转来转去。姥姥总是笑眯眯地说这个嚷那个……这个夜晚,为什么这个情景如此清晰的重现呢?是姥姥想我了么?姥姥去世后,我竟然一次未到她的坟前,我知道我是不孝的。无论如何,这个暑假,我想去看看她老人家的坟墓。

听说,姥姥的房子几年前被拆了,且附近好几家的旧房子都被拆了,因为现在的年轻人都搬到山脚下住了。还听说,那里都被人开山取石而面目全非了。

只是我的心还有着这一份山林之怀,这个夜晚,我是幸福的,我回到了童年。

《更单纯,更朴素》

“我们在无穷无尽的重复中度过漫长的岁月。但是严格说来,人生没有重复。我们的人生每时每刻都是新的,去而不返。我们不能随意消磨无可替代的新生活。”

如同太阳每天东升西落,谁能说每天东升的太阳不是新的一天的开始呢?

长江还是那个长江,而水已不是那个水。

齐白石云:“不教一日闲过。”这也是我的座右铭之一。无论多忙多累,我都会坚持读书。这样,文字的水源源不断地浇灌着我的心田。我的心田也因此碧波荡漾,万顷良田。

我们一天天认真的活着,珍惜生命,珍惜时间。我们每一天都以饱满的热情去生活,而每天的我们都是全新的自我。

相关文章关键词

《清风明月自在心(四)》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