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牧风波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清风拂面,绿草萋萋,仰望蓝天,辽阔高远。一群群悠闲自得的牛羊,在一望无边的大草原上,吃草游荡。快乐的放牧人挥动手中的鞭子,唱起嘹亮轻快的牧歌。多么惬意的画面,多么令人神往的景象。
自从禁牧以来,薛剑砖厂附近的那片一望无尽的大草原上,就再也没有那种景象了。不过那只是暂时的,禁牧也是有年限的。禁牧后,若达到了一定的参数标准时,是可以解除禁牧的。
其实禁牧对牧民来说,是好事,是为了更好地保护草原绿化茂盛,为了生态平衡,有利于牧民将来会有更好的草原。
可是就有个别的牧民认识不到,没有真正去领会和吃透禁牧的精髓,恣意我行我素,盲目的为所欲为,造成了不少的矛盾。
“杨大嫂,你不能再把你的牛群赶到我们厂子里放牧了,这里的草也是归村里收割的,我们负责看管,你不能为难我们。”薛剑语重心长的跟杨大嫂解释着。
“那我在哪里放牧呀,别的地方的草原都禁止进入了。”
“那我们这里也禁止进入的,保卫跟你说好几次了,让你别到这里来,你偏不听,这不把我叫来了?我说话,大嫂,你总会信了吧,这里的草,秋天村里要来收的。”
“凭啥你们厂子还有那么一大片的草原,我们牧民都没有。”
“大嫂,此话差矣,我们和村里签合同在先,禁牧政策在后,尽管我们厂子含有大片的草原,但是我们也不占用,秋后一样交给村里收割。”
“那我觉得还是不公平,你要是不让放,我就去找村里,找乡里,找县里,非要讨个说法不可,我们也要属于自己的草原。”
“大嫂,你没有吃透禁牧的政策,国家鼓励你们改变古老的饲养方法,采取科学养殖法,少投入,多产出。这样既保护了植被生长,又保护了生态平衡。并且国家还有一个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都是有利于你们的。”
“这些我不懂,我就知道,牛没有草吃,就会饿死。”
薛剑忍不住笑了起来,“牛不是一定要到草原上吃草,才不会饿死的,”
“那我不管,我得有地方放牧,不然,我就上访。”
“大嫂,跟你说了半天,等于白说,国家也鼓励牧民发展家庭牧场和养殖小区,不过,你得经过一定的手续。”
“啥手续,我不知道。”
“呵呵,等改天,我把关于禁牧政策的那本小册子给你拿来,你好好看看。”
“别给我拿,我不看,我也看不懂,我就知道牛必须放牧才行。”
薛剑气的哭笑不得。“大嫂你把你的牛群赶走吧。以后不可以来了。”
我去找村支书评理去。扎着纱巾有点肥硕的大嫂气鼓鼓地把她的牛群赶出了厂子。
给大嫂讲了半天大道理,最后等于没说,薛剑还累得口干舌燥。
杨大嫂回到家中,还是觉得气不顺,找不到煞气筒,冲着杨大哥牢骚满腹,摔杯子打碗,折腾了一个晚上。
白天,杨大嫂再也不去厂子里放牧了,可是杨大嫂多了个心眼,当夜幕降临,伸手不见五指的时候,偷偷摸摸地把她的牛群赶出来,要么放牧在大草原上,要么放牧到薛剑的厂子里。
“安华,跟我去趟杨大嫂家,把那本禁牧政策书给她送去。”薛剑选了一个阳光明媚,风清气爽的天气,和安华一道去了杨大嫂家。
“大嫂,开门,”安华连叩了三次门,仍然没有回音。下午5点时分,家里应该有人呀,怎么就不开门呢?
两个人坐在车里,点燃了烟,缕缕的烟雾,顺着车窗,飘了出去,随一阵风在晴朗的空气中消散的无影无踪。太阳渐渐隐入山峦,斜阳余辉给整个一个小村庄披上了一层淡淡的霞光,犬鸣狗吠,炊烟袅袅,天色逐渐转晚,家家户户点起了灯火。
也许是车里放的音乐声太大了,也许是机动车的马达声穿破了夜空,也许是杨大嫂在屋里坐立不安,终于“咣”的一声,把门踢开,杀气腾腾的冲了出来:“你们还不走呢?没完了,你们要干啥?”一阵歇斯底里的喊叫。惹得左邻右舍都从门缝处伸出头来观望。
薛剑忙下了车,微笑着迎上前去:“大嫂,我给你带来了禁牧的书。”薛剑边说着,边双手把书递到杨大嫂的面前。
杨大嫂瞅都没瞅一眼,伸手把书打翻在地,还气呼呼地说:“你们别多此一举,狗拿耗子多管闲事,我告的是村上,跟你们没关。”
“大嫂,我是想说,咱们是邻居,远亲不如近邻,我们需要互相帮助才对,为你着想,看看书,有益处。”
“我不看,我不认识字,我就是想要草原,我心里不平衡。”
“大嫂,我跟你说,”还没等薛剑开口,杨大嫂,就推了薛剑一把,
“你们赶紧走吧,别赖在我家门口,要不然,我报警了。”咣当一声门响,大嫂进屋,把门插上了。
薛剑摇摇头,无可奈何的样子。“安华,咱们走吧,真拿她没办法。”
“真气人,不行,咱们找几个人,揍她一顿,她就老实了。”安华粗声粗气地说,大眼珠子气的直翻。
“那可不行,咱们需要以理服人,咋也得说服她,不能让她再到厂子放牧了,不然,秋天没法向村里交待了。”
大自然和我们息息相关,爱护草原,就是保护生态平衡,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和应承担起来的责任,作为我们每个公民,都义不容辞。
一天,正当薛剑开车往厂子里去的时候,电话响了,原来是村里的肖会计打来的:“薛剑,杨嫂现在在村长办公室破口大骂呢,纯粹像个泼妇,说村里向着你们厂子,对他们牧民不公平,竟讲些歪理。”
“不用理她,让她蒸腾去吧,自有她碰壁的时候。”薛剑撂下电话,神情自若地继续开着车。车窗外,杨柳青杨,繁花盛开,黄鹂鸟欢快地歌唱着。
砖厂,每年在10月末就要收工了,因为天气逐渐寒冷,若是再生产,砖坯子就会冻裂的,这天,薛剑坐在办公室里,正在和主任们闲聊,杨大嫂拎着一袋子自家的牛肉来了。
“哈哈哈,薛老板,我来看你们来了,这是我自己家的牛肉,拿来分给你厂子里的员工,多谢你们鼎力相救,你说的对,远亲不如近邻,以后,我就拿你当亲兄弟一样了。那天,要不是你们厂子的弟兄们帮了我,我不知得损失多少头牛,有可能,连我的老命都得搭上呀。谢谢你们了。”
“哪里,哪里,那都是我们应该做的。”
“我知道以后该怎么做了,我会很好地按着国家的政策办事。”
“那就对了嘛,呵呵。”
原来,有一天半夜,厂保安打来电话:“薛老板,杨大嫂的牛群被困了,有两辆不明来历的出租车,停在她的牛群旁,”
“在什么位置?”
“就在咱们厂子边上,从车里下来7、8个彪形大汉,口口声声说要拉走几头牛,杨大嫂坐在地上,连哭带嚎的,十分危急。”
“赶紧去叫醒厂长,让他带上20个人,骑上摩托车,点亮手电,播放音乐,大声点,别到近处,一字排开,围着牛群绕几圈,给那伙人,吓走,就行了,千万不可以施行武力。”
“好的。”廖厂长照着薛剑的提议照办了。
结果真的奏效了,那几个土匪样的人,看见一长列摩托车开了过来,马达声刺破了夜空,音乐声嘹亮高亢,感觉声势浩大,以为是来抓他们的,吓得魂飞魄散,连忙逃之夭夭了。
这件事以后,杨大姐被感动了,思想和行动都有了180度的大转弯。这不,今天特意到厂子来感谢来了。一场禁牧风波就这样平息了。
薛剑看见杨大嫂终于转变了,开心的笑了,杨大嫂也笑了,大伙都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