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史悠悠 酒名引来酒文化
编者按“自古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中国的酒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酒自来到人世间,就与人类结下不解之缘,酒史悠悠 酒名引来酒文化。
我看了“酒史钩沉”的趣味文章,我以为《酒史钩沉》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它的知识性和广博性。中国的酒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酒自来到人世间,就与人类结下不解之缘。古今中外,提到酒可以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是,不论是豪饮者,还是不胜酒力者;不论是酿酒者,还是卖酒者,抑或是纵酒放歌者、借酒浇愁者,真正懂得酒文化,掌握酒知识的,能有几人?在这点上,我很佩服书作者的求知精神,就是不仅要喝酒,而且非要把酒弄明白。不仅自己弄明白,还要把酒的知识介绍给大家,使人们在品尝美酒的同时,也知道这酒是怎么酿的,酒名怎么起的,酒香型怎么定的,酒器皿怎么用的,以至于与酒相关的历史典故、风土人情等等。我知道作者是学历史的,他著书立说从来都是广征博引,有出处,有考证。但又不是历史资料的堆砌,里面有他的解读心得,有他对历史知识的阐发和评介,更有他人生阅历的感悟。
我觉得《酒史钩沉》的特点,还在于它的趣味性和可读性。作者不是学酿酒专业的,也不是专门研究酒文化史的,所以《酒史钩沉》,不是一部历史教科书,不是一部专业技术书,而是寓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酒史杂谈,或者更像是一位酒翁在娓娓动听地讲著有关酒的故事。从书的结构看,全书按内容分为五辑,加上前言共计三百篇,每篇文章不过一两千字,各自成章,相互独立,有历史典故,有酒事拾遗,有民间趣闻,有神话故事,包罗万象,稽录而成,这就使得这本三十五万字的大部头书,读起来非常方便。茶余饭后,空闲之时,随时随地,信手拈来,各取所需,开卷有益。
笔者在理解书的精神同时,像闻到书中透出了浓浓的酒香来,又像亲眼目睹那些文人墨客在交杯把盏中的形态,或交友、或吟诗、或作画、或舒心畅谈……的欢娱景象。但也有嗜酒狂醉者妾语丑态的场面。前者提倡、鼓励,弘畅了酒文化;后者狂饮不羁的则是非文化了。笔者虽然不善饮酒,但对有关酒的趣味性文章十分爱读,并收集有关酒名诗联与君交流,以供大家一睹为快。酒的美称有:屠苏,杜康,欢伯、红友,绿蚁、渌蚁等。屠苏:苏轼的《除夜野宿常州城外》诗;“但把穷愁博长健,不辞最后饮屠苏;”杜康:曹操的《短歌行·对酒歌》:“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欢伯:元好问的《留月轩》诗:“三人成邂逅,又复得欢伯;欢伯属我歌,蟾兔为动色.”又《易林·总》:“酒为欢伯,除忧来乐;红友:王世贞的《三月二日屋后桃花下小酌红酒》:“偶然儿子致红友,聊为桃花飞白波;”绿蚁:白居易的《问刘十九》诗:“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渌蚁:谢玄晖的镬《在郡卧病》诗:“嘉鲂聊可荐,渌蚁方独持。”是也。
蝶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