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毒胶囊”的反思

“毒胶囊”的反思

2013-10-24 08:09 作者:涩味 阅读量:363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随着“毒胶囊”事件的发酵,不仅把监管部门弄得措手不及,也让医院、药店和患者等药品终端慌了手脚,到底哪一种胶囊药是安全的?这或许只有生产胶囊的人自己心里明白。

但让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这9家涉事企业中竟然有几家是国内知名的大企业,由此可见,“毒胶囊”在制药企业中渗透的广度和深度。通过近几天查获的非法胶囊厂家,如洋明胶蛋白厂明胶被查封产品200多吨,其中无标识产品约10吨,那么,在案发之前有多少有毒胶流入了制药企业?在全国范围内又有多少家这样的胶厂在向制药企业提供“毒胶囊”原料?这恐怕一时半会很难得出一个确切的数据。

对监管者来说,此次事件所以会造成如此恶劣的影响和用药恐慌,除了对药用辅料的生产经营及使用行为缺乏有效监管之外,行业准入门槛低,相关产品标准制定不明确,监管松懈怠慢等滋生安全隐患的环境下,确保人民用药安全的大堤便难免有蚁巢之蚀。

而对于制药企业本身来说,随着对事件的深入调查,可会还会有更多的企业卷入其中,因此,“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的行业自律应该有之,“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精诚之志更应该有之,否则,在坑害了患者的同时,也必定葬送掉企业自己的前程。

其实,在物价水平及人力等成本持续高涨的今天,之所以还有很多零售价不超过1元的药品存在,正是因为行业潜规则在作怪的缘故。比如曝光单上18粒装的人工牛黄甲硝唑胶囊,医药公司给药店的批发价才0.7元左右,但若采用标准胶囊壳制造的话,恐怕光胶囊本身的造价就超过1元了,在药厂能够运作的前提下,也只有造假掺假的可能了。但如果廉价药用“毒胶囊”情有可原,那些大企业被爆出超标就不得不让人汗颜了。

毒胶囊事件的发生,在给相关的监管部门敲响了安全警钟的同时,也给制药企业提了个这样的醒:做好药,不仅是为对得住自己的良心和患者,也是为了自己的发展谋出路。

相关文章关键词

《“毒胶囊”的反思》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