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之过?
无论是大路还是小路,无论是宽敞的高速公路,还是乡间的羊肠小道,每条路都是日日夜夜,默默地承受着来自外界的压力。无论是严寒还是酷暑,它都默无声息地舒展着任人践踏。在这个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对“要想富,先修路”的认识已从贴在墙上标语,深植于每个人心中。
我们乡是处在南北两个镇之间,是连接南北公路的必然通道,来往车辆繁多。前几年,这条路可真是名副其实的晴天“扬灰路”,雨天“水泥路”,坑坑洼洼,十分难走。十几公里的路通常要走上个把小时,给人们的出行和农作物的运输带来极大的困难。村民与司机们个个怨声载道,那时候听到更多的是人们对这条路的骂声。.
2006年10月,连接两个镇的7米宽的水泥公路终于竣工通车,农村终于通上了水泥路!喜悦呈现于人们的脸上,更多的附注于行动上。本来就很富裕的地方,农用车与摩托车就象90年代初的自行车一样普遍,几乎每家都有,而且更多的摩托车和电动车还在大量的涌入农村市场。摩托车的驾驶简单、灵活,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方便。男人、女人、大人、十几岁的孩子,几乎人人喜爱摩托车,离不开摩托车。甚至上趟公厕都要骑上摩托车.是呀,那种在平整的公路上,衣袂飘飘,长发飞扬的感觉真的很好!
我每天都对着这条路,总觉得路修宽了,人心却变窄了,车速提高了,忧虑也爬上人们的心头.摩托车速度快,小村本来也不大,有时候坐在屋里,明明听到车声还在村口的位置呢,“唰”的一声,还没看清驾驶员是男是女呢,车已经在视线里消失了,听着渐行渐远的车声,一颗随之吊起来的心却始终平静不下来.当然最怕听到的还是紧急刹车的声音,最怕见到随后的场景。
农村的农用车大都只在春秋农忙的季节才被草草地维修后,开出来干活,很多都是处在除了喇叭不响,到处都响的状况.自身发出来的噪音使驾驶员很难听到来自外界的声音,更多的驾驶员对交通规则和驾驶技术只是一知半解.农忙时劳动力短缺,还是十几岁的孩子呢,就已经开着蹋蹋山响的农用车帮着家里干活了,虽然思维和动作都十分敏捷,但毕竟经验不足,无不令人担忧.况且确确实实交通事故屡屡发生.
记得小时候,每天上学的时候,大人总要叮嘱一句“好好学习”。时过二十几年,这句话竟改成了“走路靠边,过路看车!”时间久了,六岁的儿子有时还未等我开口就调皮地喊着:“我知道了,走路靠边,过路看车!”这是一种无奈啊,人的生命在这血淋淋的事实面前显得多么脆弱。
茶余饭后,人们谈论的话题渐渐的锁定到这条路上
“心脏不好的人,这公路边还真住不了呢,每天听着来自路面上的声音,足可以折磨死一个人.”
“唉,这条路啊,还不如不修了呢!”
……
看一眼日复一日延伸的公路,你的身上不知留下了多少人的足迹.不!你没有错,你用必生铺就的是伟大!人们啊!还是多学习一些交通法规和驾驶技术吧,让生活恢复往是的平静.飙车的孩子们啊!慢一点吧,看到你们受伤真的让人很心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