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市场经济社会应有的五种人才观

市场经济社会应有的五种人才观

2013-10-23 12:57 作者:药师 阅读量:259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所谓人才观,指的是对人才的本质及其发展成长规律的基本观点或看法。

对人才,要有正确的人才观,尤其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我认为更应有以下五种人才观:

第一,变化观。人才本身是一个动态概念,随着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而不断改变着其内涵。原始社会,力大无穷能为部落带来生活必需品及满足安全需求的无疑是人才;战争时期,能“运筹策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的必定是人才;和平时期,只有那些会建设、懂治理、能保稳定促和谐及发展的人才是人才;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肯定也是不一样的……

可见,每一个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阶段,对人才的要求是不同的。“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便是真实写照。所以,作为具体的人,不仅要力争适应大环境,而且要适应自己朝夕置身其中的小环境。武大郎开店卖饼,武松空有一身武艺顶多只能当保安、打杂;相反,武松开馆授艺或除暴安良,武大郎肯定唱不了主角。人才本身具有的不确定性由此可见一斑。你在这里是人才,到那里可能就是猪才;今天是人才,明天说不定就什么都不是;今天什么都不是,明天你就有可能让人刮目相看。作为人才,不能对自己一锤定音,也要有相应的变化眼光,否则,郁闷的肯定是你自己。要根据环境变化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积极寻找才能与需要的结合点,以显其能,或积极否定自己,常怀“本领恐慌”,主动进行知识更新,以适应外在所需。为此,终身学习、终身接受教育将成为对人才的基本要求。不学习或不善于学习的人终将被无情淘汰。学习力就是竞争力、生产力。社会往往钟情于孙悟空似的复合型人才。作为社会,应积极营造适合人才生存发展的大环境。只有这样,社会才能聚才发力,推动自己发展、进步。

第二,“大人才观”。要“不拘一格降人才”。“唯文凭论”或“非唯文凭论”、“唯年轻论”都是片面的。人才不人才,主要看其对社会需求的满足程度及对社会的适应程度。一些高学历的人找不到满意的工作,值得深思。那些在实践中获得某种技能并能在实际生活中大显身手的人肯定也可以目为真正的人才。

第三,市场观。目前,我国综合实力已跃居世界第二位,成就举世瞩目,实现经济全球化,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时不远。这个宏伟目标,决定了对人才要有市场观。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要以市场为导向,由市场需求来决定对人才资源的配置。要花大力气了解市场,市场需要什么人才就积极培养什么人才;作为个人,要不断“充电”,进行自我超越,以适应千变万化的市场需要即当今社会的需要。这是市场经济对人才的必然挑战。

第四,竞争观。市场经济是知识经济,同时也是竞争经济。对人才,也应适应这种本质要求,增强竞争意识。只有具有很强竞争力的人才能出类拔萃。要靠竞争来培养、选拔、重用、考核激励人才,也应在竞争中检验人才。

第五,效益观。人才是资本、资源、生产力。用人要讲效益。只有实现人才与岗位的最佳组合,才能达到真正的用人目的。在一定范围内,同一岗位,张三、李四、王二麻子都可以将就干,但其中肯定只有一个最适合的人选,作为用人者,其责任就在于将此人选出并用在此岗位上。即使没有,也应积极设法培养或朝外引进。作为人才,也要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评估,找准最适合自己的岗位。那种用什么人都一样的观点肯定是缺乏科学依据的、什么岗位都可以将就的人对自己是不珍惜的、对社会或团队也是不负责的,是自身惰性使然。若真正达到人尽其才的要求,实现用人效益的最大化,对整个社会或团队的推动力将是无法估量的。只有平凡的岗位,没有平凡的人。只要人适其岗、才岗相当,任何人都可以创造奇迹。

要力争做有用的人才。这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每个人几乎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施展才能的舞台,只要将自己的人生目标、才能与团队的目标、党和国家的事业紧紧地结合在一起,一步一个脚印前进,前途便不可限量。

要真正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正确认识人才、重用真正的人才。要建立合理的人才机制,实施人才战略,积极盘活存量,不断扩大增量,组建一支适应市场经济建设过硬的人才队伍,抓住大好发展机遇,让人才在社会大目标及团队小目标的“双实现”中实现自己的最大价值。

相关文章关键词

《市场经济社会应有的五种人才观》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