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关于村庄的比喻

关于村庄的比喻

2013-10-03 08:21 作者:荒漠逸行者 阅读量:254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村庄的比喻

村庄有平坦的宽阔大道,四通八达,贯穿南北,纵横东西;也有曲折的羊肠小道,三迂九回,上山下洼,穿山过岭。就像离不开山川沟壑、花草树木的点缀,村庄也需要比喻。

在村庄的语言中,比喻不是修辞,是打个比方,让那些平淡的事情,在曲径通幽中鸟语花香。因为要想攀登上那些奇山峻峰,领略旖旎风光,不可能找到一条平坦的捷径,只有沿着跌宕起伏、蜿蜒盘曲的小路,才会在每一步的脚印中开满鲜花和鸟鸣。

村庄的比喻,没有作者,但谁都是作者。创作这些比喻的人,没有学习过修辞,不懂得本体和喻体,他们只会以浅显的词语,将常见的事物,在自己心里走过之后,从口头出来。但是,如果没有喝过村庄的河水,没有爬过村庄的小山,没有浇灌过村庄的麦田,你或许不会明白,那就是比喻——一种最本真最耐人寻味的修辞。

于是,在我的心中,村庄本来就是厚厚的一本大辞典。每一棵树,每一朵花,每一根草,甚至每一块土坷,都是村庄的语言。这种语言,在别的地方不可能找到它准确的注解和释义。

炊烟

幼年的记忆里,炊烟就像是母亲变戏法一样制作的大麻花,在屋顶缠绕而上,散发的清香,一直飘荡到原野。麻花的诱惑,也是我们回家的方向和小路。

后来,炊烟变成了我们放风筝的线绳,只是我们就像是飞到天上的纸鸢,而线绳被牢牢地牵在父母的手中,不管飞到多远的地方,也会被收到他们的手心。

再后来,炊烟变成了父亲的拐杖。它支撑着父亲佝偻的身子,在门前的小路蹒跚。伴随着朝云晚霞,秋雨冬雪,站立成土屋的标志。它也是母亲的咳嗽,时断时续,时急时缓。

如今,记忆铭刻,村庄渐远,炊烟成了我疼痛的神经。它隐藏在我的体内,以疼痛的方式,告诉我曾经的往昔。世上已没有谁,会医治这种疼痛,而疼痛也是唯一的提醒。

萝卜

萝卜虽辣,还是受到欢迎的。有关的小菜,花样繁多,甚至会和艺术挂上钩。

白吃萝卜还嫌辣,足见你不厚道。

拔出萝卜带出泥。我曾经不信这个邪。

于是,我常常牵连不断地把萝卜从地里拔出来,但常常还是会带出泥。

我只好求解于村庄的智者:怎样才能拔出萝卜带不出泥。

智者笑答:泥土中的萝卜,被拔出的时候,肯定会带出泥的;泥土之外的萝卜,譬如人,唯有洁身自好,否则还是会带出泥的。

我无语,思维陷入一个圆圈。究竟是萝卜的问题,还是泥的问题呢?不知世上有多少萝卜,被拔出的时候没有带出泥呢?

其实还有一种萝卜,被戴上了一顶大帽子,那就是“空心大萝卜”,只是不知道它的滋味到底如何。

窝是可以遮风挡雨的地方,是一个温暖和温馨的所在。鸟儿不管飞多高多远,总是要回到自己的窝中。村庄更喜欢把鸟巢叫做鸟窝,当然还有狗窝、猪窝。

不仅如此,好多人更喜欢把自己的家也叫做“窝”,房子自然也就成了“窝棚子”,甚至于直截了当地叫做“狗窝”、“穷窝”,言语间没有丝毫的自卑自贱,更多的倒是满足和自信,要不怎么会说“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穷窝”呢?别人的金窝银窝,那是别人的事情,自己住了也不舒服,唯有自己的“狗窝”,哪怕邋遢得一塌糊涂,也是自己的王国和领地。

没有属于自己的“窝”,就像没有根的浮萍。

村庄中最说不清的是草。

村庄离不开草。没有草的滋养,哪来牛羊的肥壮?没有草的燃烧,哪有温暖和烟熏火燎的日子?甚至生长庄稼的营养。

但如果是生长在麦田中的杂草,就会在憎恶声中被连根拔起,斩草除根而后快。要是一棵草长在了墙头上,不要以为自己高高在上,风光无限,其实左右摇晃永远挺不起自己的脊梁。

村庄的子民都很谦逊卑微,因此在上层人面前都自称“草民”,以草喻人,可见其趋下之势。但这棵草容不得践踏,你不能真正视其为草芥,这是有思想有尊严的一株草。要不,没有灵魂没有个性的草,即使再多再大,怎么也被视为“草包”呢?

树皮

人怕伤心,树怕伤皮。一棵参天大树,如果树皮被损坏了,就会逐渐失去水分,最终腐朽。

村庄中,好多有生命的动植物都会有皮——属于自己的保护膜。土豆、小麦、豌豆、萝卜;绵羊、骡子、毛驴、马子,莫不如此。甚至许多没有生命的物品,也有自己的外皮,比如修建一堵墙,也要抹上光滑的墙皮。一件物品,哪怕被磨损得有皮没毛,还是原来的本真的。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等同于生命的终结。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买椟还珠,吸引眼球的还是一张皮。

人也是一样,皮有薄厚,甚至有无、真假之分。所以,其它事物的皮最重要的就是保护作用,人的却不只是保护,皮对人来说既是外壳,也是内核。“披着羊皮的狼”,说的不是狼。“枉披了一张人皮”,指的真是人。虽说人生就了一副臭皮囊,但一旦真的成了皮囊,就是废物中的极品。

人活脸,树活皮。

村庄的路就是村庄的经脉,田间地头,阡陌交通;峰回路转,羊肠小道;春风得意,一马平川。

上坡路自然难走,腰酸背痛,气喘吁吁,山峰就在眼前,蓝天就在头顶,却不容易攀登上去。下坡路肯定轻松,飞流直下,一泻千里,身轻犹如燕,心欢飘飘然。但村庄的告诫是:努力走上坡路,不能走下坡路。上坡路是为了耕耘、播种、收获;下坡路越走越低,肯定轻松,轻松意味着两手空空。

世上多少不平事,人间多少不平路。路不平了别人修,修的是看不见的路。拔刀相助的故事,总是在路上演绎。

路有千万条,风光各不同。有人喜欢曲径通幽,有人喜欢路途平坦。谁都有选择自己道路的权利和自由,但千万要在走上下功夫,要一路走好,不要栽了跟头。

桥在村庄也是一种建筑,但建造桥可以是复杂的,也可以是简单的,简单到极点,就是用一块石板一根木头做一座桥。不过再简单也是桥,它都是在此岸与彼岸之间,画一个等号。

即使一座村庄之中完全没有桥,桥却依然是活跃在村庄历史中的弥久愈鲜的词语,因此,它可以是无形而恒久的,永远以其独特的形象,屹立在村庄。

墙,推到了就是桥。跨过那座桥,你就会看到桥上桥下的无限风景。别人也会欣赏到更美的风景。建造一座桥,主要靠的是做人的底线,与金钱没有必然的关联。世上最脆弱的桥,就是用金钱铺就的,所以也是纸糊的。

桥,于是成了人与人、人与村庄之间最为重要的纽带。牵线搭桥,巍然屹立的是心桥;过河拆桥,轰然倒塌的是道德。

根与苗

栽种树木和庄稼,要讲究根基深,苗头好。根深才能叶茂,苗好才能枝繁。

为了保证一棵幼苗成长为参天大树,就要在栽种的时候,把根深深地扎进泥土。还要根据长势,把不必要的苗拔除,也就是间苗。

根和苗意味着生命历程的奠基,关乎到未来的走向。播种之后,出苗的那段时间,对播种者来说是最为难以安心的时期,知道苗出齐之后,才可以放下心来,否则,在一天之中,他总要跑好几个来回,去仔细端详他的苗,甚至于急切到几乎要拔苗助长了。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做人有根本,就像流水,总有自己的源头。一个人离开他生活的土地,远走高飞的时候,回响在耳边的最响亮的一句话就是:不要把自己的根忘了。有时,走得越远,根扎得越深。

一个人年幼的时候,就像刚出土的幼苗,别人也会看出苗头的。如果说是个好苗子,那说明已经有了良好的开端。要想默默地做一件大事,你可千万不要让别人看出你内心深处已经破土而出的苗头,也许会扼杀你的梦想。

因此,在村庄的眼里,每一个人,都是树木和庄稼,根和苗,是一生种下的因,果已经挂在终点的枝头。

石头

村庄的建筑元素中,石头是最基本的。石头以其随处可见,可以就地取材,于是逐渐演变成和水、土、树一样构建村庄的原件。

当然,即使在筑墙铺路中发挥着基石、垫脚石的重要作用,如果你不小心躺在路上,就会成为别人的绊脚石,哪怕你感觉不到一只只脚狠狠地踢你的疼痛,也会被扔得远远的,不会让你四平八稳地躺在那里,碍手碍脚的。

如果你不幸滚落到了厕所里,那你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别人不开窍,成了顽石,名声还不算太臭,你可在他的基础上,落下了臭名声,哪怕你是被人栽赃陷害,硬生生地被强行搬运到厕所的。

你的内心本来是坚毅的,但或许认识的角度不同,你可以被戴上硬汉的光环,也可以被冠以冷血的帽子,和铁一样冰冷无情。

要想在追求浪漫中名扬千古,那就祈盼恋人肩并肩坐在你上面,对着月亮让你见证爱情的承诺和誓言,坚如磐石就是对你最动情最崇高的褒奖!

相关文章关键词

《关于村庄的比喻》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