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子花
桐子花,是我在家乡见到的一种花束。
生长在一方狭小的山坡道旁,其株不大,但也不小,只能算是中等个头儿吧。若要以详尽形象的比喻来说,人分大个儿,中等个儿和小个儿头,那么这株小桐花,就只能算属是1.5M左右的青少年个头儿。
它是淡淡的盛开,花白略带红色,有橙色的斑点与条纹。气微香,味涩。味苦,微辛、寒。适用于外用,清热燥湿、止痒药选方。
在整个偏僻狭小的村落,就只有这么一株小小的桐花,在童年的时光里,是它陪伴着我悠悠渡过。
每一天放学的时候,即便不去,也会想到山坡上的那一株小小的桐花长有多高,又有多大,是否早已开花。
当在桐花结果的时候,又总会有想着摘下一枚桐果,拿在手中,玩弄。每有这时的母亲,就准会叨说,小孩儿在没满十二岁之前,是不可以玩弄或摘采,这样的桐花籽果。
不知道,母亲这样的叙说,是为何义。只知道,是出于一种小孩幼小心灵的好奇,就脱离了母亲的视线,悄悄的摘采一枚果实,拿捏在手里爱心的赏玩,剖析着它的种种与神秘的究其何因。
就在,将桐果用纤细的手指狠狠掐捏时。才知道,原来那一枚桐果,如若是被手人为的剥离开时,果层里的内瓤,就会溢出黏黏的脂液,牢牢粘住人的手指,会让人有一种粘粘乎乎的感觉,很难清净。
此后,就再不想,欲往尝试和摘采桐果的好奇了。
但,每有到放学时刻,还是仍会背上一个竹质的小篓,上得那方矮矮的山坡去,采割小兔食用的青草,而遥遥的远望一眼,那一株桐花后,就悄然的转身悻悻而去了。
家乡的这一株桐花,是在于何时的生长,又在有着怎样的经历风吹雨打的暴晒,却没有多少能知。包括母亲在内,也不知道,只知它是生长在这样的一个狭小山坡上,不大却又为不小的年年繁茂盛开着,在默默的成长。
当又至,每年的三月花期已过,甚或是到临麦熟时,只知道村里的大人们,为了自身的小孩,又都会纷纷的上山,前去采撷那桐叶来掺和着面粉,做上可口的桐子粑(就象是粽子样的,只以桐叶为衣,予面粉为粽米),以养食于小孩儿的味口。
也正是,因有了这样的口味,‘桐子粑’才又成其为村里孩子们,食用的最爱!
桐子花,属大戟科植物油桐Verniciafordii(Hemsl.)Airy-Shaw,小乔木,高可达9m。枝粗壮,无毛,皮孔灰色。单叶互生;叶柄长达12cm,顶端有2红紫色腺体;叶片革质,卵状心形,长5-15cm,宽3-14cm,先端渐尖,基部心形或楔形,全缘,有时3浅裂,幼叶被诱色短柔毛,后近于无毛,绿色有光泽。花先叶开放,排列于枝端成短圆锥花序;单性,雌雄同株;萼不规则,
2-3裂;花瓣5,白色,基部具橙红色的斑点与条纹;雄花具雄蕊8-20,排列成2轮,上端分离,且在花芽中弯曲;雌花子房3-5室,每室1胚珠,花柱2裂。核果近球形,直径3-6cm。种子具厚壳状种皮。花期4-5月,果期10月。
主要分布于陕西、甘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又喜生于,较低的山坡、山麓和沟旁。其功效:清热解毒,生肌。又主治于,新生儿湿疹、秃疮、热毒疮、天沟疮、烧烫伤。
其生药材的鉴定:性状鉴别为花白略带红色,聚伞花序;花单性,雌雄同株。萼不规则,2-3裂,裂片镊合状;花瓣5;雄花有雄蕊8-20,花丝基部合生,上端分离,且在花芽中弯曲;雌花子房3-5室,每室1胚珠,花柱2。气微香,味涩。外用于适理,煎水洗;或浸植物油内,涂搽。出处:<<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