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征文】听那历史的回音
这些年,一不注意竟爬过四段长城,依次为黄崖关,慕田峪,山海关,八达岭。几段长城也因它们各异的风貌给我留下了不同的印象。
黄崖关长城是我爬过的第一座。在一个秋天的早晨,我们应是第一队进山的游客吧,晨风未熄,山岚未尽,天空悠远蔚蓝清如明镜,而那如勾银月高高地悬挂在黄崖关上空,谁能料是秦时月还是汉时月呢?而这段长城却是明时关隘。我们从黄崖正关进入,是一段较平缓的长阶,这让第一次看到长城的我们,不分年纪大小,竟都以冲刺的速度欢呼着向上奔跑。那情节很像一场马拉松赛的开始,亢奋,激情,不可一世。可是,不久,人们就累了,就停了下来,接着就四顾回望。而长城的另一侧正端然伫立在身后一座入云的山峰上,静静地注视着拜谒它的人群。
后来,我又先后去了慕田峪、山海关和八达岭长城。
慕田峪长城,全长2250米,葡伏于连绵起伏的群峰之上,给人“雄关漫道真如铁”之感,它也是最独具构建特色的一座。
“两京锁钥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当是山海关。它依山面海,形势险要。登临此城,海天一阔,长风悠古。
作为居庸关前哨的八达岭长城则是明长城的精华,最雄伟,最壮美,最具代表性。
我说这几段长城:如果黄崖关是一把直抵云峰的利剑;那么慕田峪就是一首在时空中悠悠唱响的长调;山海关则是一位昂首伫立在渤海之滨的巨人;八达岭呢?八达岭的雄姿正是我们不屈不挠的民族之魂。
说起这几段长城的灵魂人物,应首推明朝大将戚继光。他曾镇守蓟州、昌平、保定共16年,对练兵、治械、阵图等多有创建;边备修饬,节制严明,军容为诸边之冠。在戍边抗倭、平乱安民等方面为明朝立下了不朽战功。至今,在山海关,黄崖关两处长城,都有戚继光雕像,供人们瞻仰。而黄崖关太平寨上的寡妇楼,则是十二名河南寻夫女子,用戚继光发给她们的抚恤金建造,她们比哭倒长城的孟姜女站的要高远,她们懂得怎样保卫自己的家园。
我一直对第一个喊出“爬长城”的那个人心怀感念。我觉得描述登长城最贴切的字眼实在应该属于这个“爬”字,且不说人与万里长城相比是那么渺小,你看,第一次见到长城的人们,他们刚开始都是欢呼着像一波无法阻挡的潮水,“哗”地一下对着长城坚硬的石级打了过去,那一下好像有无穷的勇气和力量,可也只是一下,仅一下,就再容不得你做第二次的奔涌,在长城面前你的“小”杳然而出,你开始呼呼喘着粗气,腿脚酸软,步履沉重,继而一级一级抚阶而上,直到累极,心和身在不自觉中就停了下来。
这一停恰到好处,就像读一部书,中间要有思考,有回味,有感受和认知。一个停顿,也许迷惑丛生:我,所为何来?也可回头望去,这一望不打紧,始知我们在有意无意地翻阅着一部宏大的历史篇章。而历史的车轮只轻轻地在我们的心脏上“陡”地一旋,就有了别样的印痕。
长城,难道不是一部宏大的历史篇章吗?从公元前七八世纪开始,至明代止,延续不断修建了两千年。分布于中国北部和中部的广大地区,被称之为“上下两千多年,纵横十万余里”。工程之大,时间之长是人类史上绝无仅有。更为重要的,长城的修建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集体力量和智慧的结晶。它的一砖一石,一关一隘,都是战争的缩影和微雕。你看,哪一段长城的修建不是与战争有关?哪一段长城不是反抗反侵略?哪一段长城不是我们中华民族挺直的脊梁?
“爬长城”实则是要我们把浮燥的心灵低垂,在缓慢的攀登中做一次虔诚的凭吊,完成一个谦卑的灵魂对伟大民族精神的叩问。而坚持,继续,前进,这永不退缩的代名词,则表现着人类一往无前的精神。
抚摸长城的砖石、关隘、城墙和烽火台,听传递军情的炮声,看峰火四起的狼烟,才知道一个民族只有强大才不被人欺辱,也只有强大才能象长城一样昂首挺立。可人类的智慧面对战争所显现的那种完美,又总有一抹脱不尽的灰,那无尽无休的一抹,却是给希望和平的人类造成的灾难。
愿人类远离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