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箱
90后大概不知道风箱为何物了,我却有幸见过。
那还是在老家的时候,当时家里是用白泥浆糊的灶台烧饭烧菜的。灶台旁边就有一架风箱。我现在还能回忆起它的模样。长方体的外形,漆黑漆黑的。刚开始,我不认识风箱,还纳闷爷爷把这么一个碍地的大物放在这里。后来,我看见奶奶烧饭的时候不时会拉动风箱,便好奇的向奶奶说出我的疑点。奶奶往灶火里塞了把稻草,细细的告诉我:“风箱啊,是用来让灶里的火变得更旺的。还有,如果发现火快要灭了,只要拉几下风箱,火苗就会大起来。
我便想要动手试试了。奶奶站起来,拍了拍围裙,走了出来。我赶紧坐在灶火前,双手抓住风箱的把手,使劲的拉起来,可是拉了几十下觉得好费劲,累死我了。奶奶笑了:“你看你拉风箱的方法是不对的。风箱应该慢慢的一下一下的拉,而不是像你一样,一口气拉上几十下。”说着,她亲自示范了一遍。只见奶奶坐在灶火前,一手握住把手,从容的拉起来,一下一下,很有节奏。我一看,果然有效,又硬要求奶奶再让我试一遍。奶奶拿我没办法,只好又走出来满足我的要求。
风箱在家里烧大餐的时候就能发挥重要的作用了,比如煮粽子。因为煮粽子很花功夫,不仅要加干柴烧火,还要煮很长时间,完了还要焖到第二天清晨才会香味四溢。这时候,家里的风箱就派上用场了,奶奶会不停地拉动风箱,增加火候。
不过,也并不是烧火都能用风箱的。有一次,奶奶在锅子里焙茶叶,让我烧火。我想,拉风箱可以使火更大一点,这样茶叶就能早一点焙干了。结果是,我才拉了几下,茶叶就焦了。我赶紧抽出手来,幸好只有几下,茶叶还是能喝的。
老家早已不住人了,那架风箱已在建新房的时候被锯掉当柴烧了。我想,以后恐怕再也见不到风箱这样东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