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烈士树

烈士树

2013-10-22 12:26 作者:关山月明 阅读量:285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记得小时候,喜欢和小伙伴玩一种叫“打靶当烈士”的游戏。

那时,革命战争电影《小兵张嘎》、《闪闪的红星》等看得多了,男孩子心中满是英雄情结。于是自己便自制小洋火枪、弹弓、竹弓箭等武器。大伙除了相互比试武器的样式、美观度,还要比比武器的性能,展示一下各自的枪法。通常是在村子后的树林里:画着圆环的木头片当靶子,用草绳穿着,然后系在选好的一棵碗口粗细,笔直挺拔的桐树上;“快撤——”一声招呼后,大家急忙散开,远离靶子。距离桐树约摸五步远站好,随后大家伙轮流射击。一时间,弹弓子、竹子箭乱飞,射中木靶子时,便鼓掌、喝彩。压轴戏,也是最热闹的场面是比试火药枪。打开枪头(自行车链子做的),塞进火柴棒,装药(鞭炮的炮灰),拉上撞针,慢慢平举起,瞄准目标,扣动扳机——“啪”,一股雾状的硝烟升腾起来。“啊——”人群一片欢腾。其实,自制火药枪的威力并不大,通常是射不中前方目标的。大家其实就是想听听那一声枪响,找点电影里英雄开枪打敌人的感觉而已。打靶完毕,枪法排个顺序,通常是按照年龄大小来排。其实,这并不重要,小伙伴们在一起玩耍,不就是图个热闹和开心吗?最后一个环节,也最让人难忘。那就是授予选中的挂木靶子的桐树“烈士”称号。道理和简单,这棵桐树历经“枪林弹雨”,为革命英勇献身,应该得到一个至高无上的荣誉。于是,一张用铅笔写着歪歪扭扭“烈士”两字的白色算数纸,和着稀泥巴贴在桐树上,大家站成一排,不吭声,凝视树,在内心默默哀悼一个勇敢战士,一个光荣“烈士”的永生……

现在回忆起来这个“打靶子,树当烈士”的游戏,让人心中还是充满了无限遐想和快乐。自由、天真、烂漫的童年故事,是多么的美好呀。长大了,才慢慢理解“烈士”的含义,才懂得“烈士”两个字本身是多么沉重和神圣!不是什么,都能叫做“烈士”的。童年无忌,童语无忌。当年,自己和小伙伴追授一棵棵树为“烈士”,用现在的流行语来说,是多么富有“创新意识”啊!

有关“树烈士”的童年故事,给大家讲完了。而现在,离我们生活并不遥远的,关于树的另一个版本的真实故事却正在上演,并且发人警醒,令人忧虑。在我居住的小区,每年春天,都要五花大绑地用卡车拉,吊机吊送一些大树来栽种,什么柿子树,老梧桐等等,说要美化周边坏境,提高小区的品味。可是,过不了多久,这些一个人搂抱不住的大树,就枯死了,像一具僵尸伫立在路旁……再看看媒体的相关报道吧,如今,一些城市非常热衷将外地大型树木移栽进城区,这一现象被形象地称为“大树进城”。可是故事的结局如何呢?经典悲剧。“人挪活,树挪死。”大树在异地移植后,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如气候、植树季节、移栽技术等,往往会造成大树移后不适应,树体枝枯、叶落、干性下行,从而降低了绿化效果,不少大树会因不适应而死亡。

为此,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局甚至连下通知,以“拆东墙补西墙”这样的措辞,严厉批评了“大树进城”现象,在全国范围内明令叫停“大树进城”!

在引述上面“大树进城”的故事时,心中有种说不出的滋味。竟然又想起了童年“烈士树”的故事。起初时还突发奇想:那些因为不服都市水土而夭亡的各类大树,它们最终的归宿在哪里?是否也在死后,享受过某种崇高的荣誉?譬如曾经为美化城市做出贡献而被授予“烈士”称号。因为没有相关的报道,我只能是胡乱的猜测,不能妄下断语。心情平静下来,我又暗自发笑,哎,“烈士树”这个名词,只是存活在自己和小伙伴的人生记忆词典中;别人的生命历程中,繁华的都市发展史上,怎么会有这样的名词呢。

闭目沉思,我很欣慰。因为我童年的“烈士树”们还活着,就在那个陌生而熟悉的遥远村庄后,那一片扎根于农村土壤的树林里。我梦中的乡土树还活着,尽管早已被我和小伙伴们叫做了“烈士”。在属于自己的领地,在农村广阔的原野上,顽强的生存着,成长着,用自己的腰身枝叶编织着绿色的,充满希望的家园梦。睁开眼睛,我心中又有一丝不安。假如有一天,记忆中粗壮的“烈士树们”因为某个看似合情合理的原因,也被迫背井离乡,舍弃自己熟悉的乡土环境,迁移到城市,那结果会怎样呢?假如它们来了,离我近了,我还会认出它们吗?他们还会用绿色伞盖承载我童年的梦想和欢乐吗?

我不仅忧虑害怕起来,心中默默地祈祷着:“树烈士”,应该永远是个童年的梦,无关生命死亡的符号,而不应该成为现实世界一种“真实死亡”状态而存在……

相关文章关键词

《烈士树》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