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诗人大解《干草车》赏析

诗人大解《干草车》赏析

2013-10-03 09:31 作者:尕黑 阅读量:349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大解,1988年调到河北省文联《诗神》月刊,任编辑、副主编。2005年被河北省作协聘为河北省诗歌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1982年开始发表作品。200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文学创作一级。其一万六千余行的长诗《悲歌》被评论界称为“东方的创世纪史诗”。现居石家庄市,就职于河北省作家协会,为河北省作家协会文学艺术委员会负责人,兼河北省诗歌艺术委员会副主任、秘书长。

《干草车》

沿河谷而下,马车在乌云下变小

大雨到来之前已有风,把土地打扫一遍

收割后的田野经不住吹拂

几棵柳树展开枝条像是要起飞

而干草车似乎太沉,被土地牢牢吸引

三匹黑马也许是四匹

在河谷里拉着一辆干草车

那不是什么贵重的草

不值得大雨动怒

由北向南追逼而来

大雨追逼而来,马车夫

扶着车辕奔跑,风鼓着他的衣衫

像泼妇纠缠着他的身体

早年曾有闷雷摔倒在河谷里

它不会善罢甘休,它肯定要报复

农民懂得躲藏

但在空荡的河谷里,马车无处藏身

三匹或四匹黑马裸露在天空下

正用它们的蹄子奔跑,在风中扬起尘土

乌云越压越低,雷声由远而近

孤伶笨重的干草车在河谷里蠕动

人们帮不了它,人们离它太远

而大雨就在车后追赶,大雨呈白色

在晚秋,黄昏以前

这样的雨并不多见

名作赏析

此诗原载于《诗林.双月号》2010年第1期。这是一幅表现山村的画卷。一个风雨中赶车人的形象出现在读者的眼前,这也是山村中普通见到的情景,诗人将其诗化以一种细节描写的线条,刻画出一幅雨前晚归的赶车人。

全诗分为五小节。第一小节,诗人向读者给出了一些信息,地点是河谷,时间是秋天的雨前,人物一辆装载干草的车,还有赶车人组成了这幅画卷。画卷由远向眼前拉近,似乎是一个拉近的电影景头。“沿河谷而下,马车在乌云下更小”这是一个远景,那是走远的马车,渐渐地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大雨到来之前已有风,把土地打扫一遍”。景头渐渐拉近,风卷土地的情景,该吹去了都吹走了。“收割后的田野经不起吹拂,几棵柳树展开枝条,像要起飞”景头继续拉近,呈现读者眼前是壮稼收割后留下痕迹,还有柳条荡漾地飘飞。“而干草车似乎太沉,被土地牢牢吸收”景头最后定格在一辆干草车上。或许车是越载了,行走的很慢,仿佛被土地拉扯似的,很缓慢,或许还陪有“吱哑”的声音。

诗的第二小节,诗人加入自己的议论,采取了拟人的手法。这辆干草车不是贵的草,风雨不值得来追逼它或抢却它。这些“追逼”和“动怒”原属于人的动作,在这里诗人把这些属于人的动作,加到了大雨的身上,突现出雨前一种沉重之感:乌云压低天空,风卷大地,似乎是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的声景。

诗的第三小节,诗人继续描写雨前的情景。读者的视线由马车转移到车夫上,这车夫是怎样表现呢?他“扶着车辕奔跑,风鼓动着他的衣衫甚至像泼妇一样纠缠他的身体”“早年曾有闷雷摔倒在河谷里,它不会善罢甘休,它肯定要报复”这样的诗句,诗人依然用了拟人手法,来突现风的威猛。

诗的第四小节,描写马车所遇处境。在空旷的河谷里,毫无遮陷,只能在雨来临之前赶到一个合适的场所。

诗的第五小节,进一步描写马画的境遇,马车越来越遭,雷声隆隆,乌云压低,大雨拉近。这样的境遇马车在河谷中,慢慢地蠕动。人们帮不上它,这种情况在晚秋的黄昏,很少遇见。这一小节另外向读者交代了时间背景:晚秋的黄昏。

诗人对于山、河谷、山村有着特殊的感情,特别是太行山,燕山等山脉,在诗人的作品中频繁出现。对于河谷,诗人在另一首《大河谷》中专门为这河谷进行了描写。青龙河是家乡的河,青龙河谷是诗人忘不掉的河谷,始终留存在童年的记忆中。“我记得走在最后面/我的左面是河流/河的两岸是山”,“这里的青龙河几乎贴在地上,接近于爬行”。这样不厌其烦地描述一条河谷,充分反映诗人对这片谷地的情怀,也是对家乡这块土地的眷恋。

相关文章关键词

《诗人大解《干草车》赏析》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