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小男孩
正坐在食堂吃着早饭,一个小男孩欢悦地飞到我的身边递给我一页作业纸,又欢天喜地地飞走了。
打开一看,上面写着:
亲爱的陈老师:您那么关心我们,给了我们那么多知识,还给我们放电视看,给我们读您写的日记。我想对您说:“我们都爱您。”
徐良文
看了这张纸条,我心里有着一阵暖暖的感动。反面还有,同样的话是另外一个叫王章林的小男孩写的,书写更工整一些。
捏着这张薄薄的作业纸,我像得到珍宝一样舍不得放下,这是两个孩子发自内心的话语。
他们爱着我这样一位老师,我同样爱着这群可爱的纯洁的孩子。
这位叫徐良文的小同学,是从所拆的三小过来的,整天粘着老师笑嘻嘻的说这说那,特别可爱。虽然他的多嘴多舌在很多时候干扰到了老师的教学,但是我还是很喜欢他的。
尤其是他的乐观感染着我,他现在的父母是菜市场卖鱼的,一个胖实的、朴实勤劳的劳动妇女。
初次见到他的妈妈,也是在食堂,我正吃饭,突然一个围着围裙,戴着袖套,满身鱼腥味,满手鱼鳞的四十多岁的妇女喊我,说是来给娃儿交零餐费。原来她是来给学校食堂送鱼来的。
再次见面,是因为徐良文的户口复印件一直都还没交到学校,学校不停地催我这个班主任通知他的家长。于是她又来了。
“老师呢,这个娃儿是我生日那天在街上捡的。我老公走得早,留下我和女子冷清的很。这不,在我生日那天捡到这个娃儿,我觉得和他很有缘分,于是就把他抱回家了。到现在还是黑人黑户的。”
原来是这样,难怪小家伙在我面前叽叽喳喳地说过他妈妈的生日就是他的生日。
我不得不感叹,有着不幸身世的孩子能有这么快乐的个性。
慢慢地,我发现这位朴实的妇女视他为自己的亲身孩子,既无微不至地爱他,还舍得在他身上投资。在这样的妈妈面前,小良文什么也不缺。我不由得对这位大姐肃然起敬。为小良文有了这样一个好的家庭环境感到由衷的高兴。
尽管不幸,但是不幸的同时也可得到幸福。这样的道理对于不幸中的人来说不是一种希望和安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