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纪行之八
游览了故宫,看到了做了491年皇宫的紫禁城的壮美,着实让人惊叹不已,但是又迫不及待地想去看看颐和园,想去亲睹那座清朝的皇家园林、帝王后妃的享乐逍遥之处、现为世界文化遗产宝地的丰姿了。
八月二十五这天,我们从北宫门进入园内,看到一座汉白玉石桥高高悬在后海之上。向桥下望去,后海绿水荡漾,岸边亭台楼阁鳞次栉比错落有致,旌旗迎风飞舞,店铺随处可见,游人来来往往,一派江南水乡景象,此苏州街是也。
踏上台阶,迎面呈现出依山而建的红墙黄瓦建筑群,映掩在苍绿之中。这就是颐和园中万寿山的北坡,层层叠叠的宫阙殿宇上下连接曲径幽通。每一层次的平台上都长有独特的松树,树干不甚高,而底层中层的树枝平缓地伸出一丈多两丈长,一簇簇针叶青翠欲滴,向上蓬勃着。还有那些一人抱两人合抱的大松树,伸出的长臂护天掩日,也就使得宏伟建筑若隐若现了。不知是皇家御所风水宝地,还是地理环境气候特征,这里的松树即使生在岩石上也是一副尊容——天然的挺拔。因而,北坡的系列建筑称之为“松堂”了。
拾级而上,穿过座座殿堂,全是雕梁画栋,重檐攒顶。这里有帝妃们游乐时祭祀拜佛的宝刹——须弥灵境址,殿中供奉有玉帝、释迦牟尼、真武大帝等佛教、道教的神灵神仙塑像,高大威武。游客们大多都在这虔诚祭拜,不少外国朋友也掺和着凑热闹。
越往山顶走,山势越陡。嶙峋的火黄色岩石(万寿山北坡岩石的通色)人工垒成的明洞暗道渐次多起来,从这个石穴钻进,倏臾间从另一洞口钻出,又是一片新天地。山上的古柏多起来,一棵棵大小不一,奇形怪状,歪脖虬枝,树干被游人抚摩得溜光。树根盘曲扎进岩石缝中,一任风吹雨洒,枝叶仍苍翠着。山顶的宝刹殿阁正忙于修葺,未能一见,只闻得绿色安全网内阵阵铿锵作响。
这会儿云雾迷蒙,我们沿着曲径越过顶峰,到达万寿山南面山头。只见太阳钻出云层,雾在慢慢升腾飘散。当我们站在智慧海前廊向南张望,我是惊呆了:朦胧中,辽阔的水面,轻舟点点,穿梭如织,远近的堤岸都是绿树,映掩着多姿的小桥和绚丽的亭台楼榭,水面雾气缭绕,太阳时隐时现,把眼前的景象幻化成了仙境,缥缥缈缈有如天堂。我这就是到了千重富贵万般诱人的福海——烟波浩淼的昆明湖吗?!
万寿山南坡的主建筑是金碧辉煌的佛香阁。高36.48米,八面三层四重檐,顶覆黄绿琉璃瓦,飞檐翘角,鎏金宝顶,气势非凡。一层供奉观世音菩萨,明万历二年铸造,高5米,重万斤。在佛香阁周围——整个万寿山的南面有星罗棋布的宝刹名祠、楼廊馆阁、古柏苍松交相辉映,精美绝伦的铜塑石雕点缀其中,真是气象万千!我们在重翠亭,在写秋轩,在瞰碧台从不同角度俯视昆明湖,每一眼都留下惊喜和感叹!
不知不觉到了山下。信步长廊,观瞻云辉玉宇牌楼,走进排云殿、听鹂馆(国宴厅),让人感受到这些曾留下旧时帝王的足迹,也曾留下现代领袖身影(周恩来总理曾在听鹂馆宴请过外国元首)的名胜遗址,现在是劳动人民的乐园,这当是社会的进步,文明的象征。
在长廊西头石丈亭,我们隔水观赏了始建于1755年的清宴舫(石舫)。这座建在水中的恢弘船体系用青白石雕造而成,通长36米,有上下两层舱房。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典故,喻示帝王要勤政爱民,谨慎处理百姓与统治者的关系,希望清王朝坚如磐石,长久巩固。这座石舫曾是慈禧太后盛夏时用早点、吃夜宵的休闲处。整个石舫不用寸木寸金,全然的石篷石栏石柱石窗石舷石舱,俨然一艘巨轮泊在水中,让你神驰心往!
沿西堤南行,堤岸垂柳丝丝,月季灿灿,绿草茵茵,石桥座座,每一处景观都是典故,都让你回味。这里有乾隆柳十七棵,全都两人三人合抱粗了,有构造奇特、与昔日皇帝后妃相关且优美无比的玉带桥……站在西堤眺望:巍峨灵秀的万寿山,满山的苍翠映衬着宏伟的佛香阁和不计其数的楼堂廊馆,倒映在湖中;水面豪华的游舫,飞驰的快艇,慢悠悠的划桨舟交织着,浪花飞溅,碧波荡漾;十七孔桥东接廊如亭,西连南湖岛,恰似一条圣洁的白练飘浮湖面,又如一抹长虹静卧绿波;空中云蒸霞蔚,水中神山仙岛,整个儿湖山辉映,景色天成,这就是人间仙境啊!
我们从西堤景明楼乘船至南湖岛,游览涵虚堂、龙王庙,然后轻轻走上十七孔桥,用心地欣赏仔细地抚摸着桥柱上形态各异的石狮,这150米长的石桥,这500多只精美的石狮啊,恐怕浓缩了中国数千年的石桥雕刻艺术,让你震撼。
文昌阁位于颐和园东宫门南侧。这里是中国古典皇家园林中规模最大、品级最高的文物陈列馆,内设综合、书斋、瓷器、玉器、青铜器、聚珍六个专题展馆,展陈有上自商周、下迄晚清数千计的中国精品文物及部分近代外国文物,皆为当年皇家陈列艺术品及生活用品等,具有极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这是构成颐和园深厚历史文化内容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体现出中华民族厚重的人文历史积淀。
游览仁寿殿后走到东宫门广场,一对铜狮傲然雄踞廊门前面,双目炯炯,这是睡醒了的东方雄狮吧!
可爱的颐和园,描不完,写不尽,我挂一漏万就此打住了。
二00六年八月二十六日于回龙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