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尊敬的母亲
每逢过年过节,家人团聚在一起的时候,就会想起我亲爱的母亲,我母亲生前是乡村医院的一名妇产科主治医师。曾经是中共党员,市级人大代表。
我母亲一生勤奋好学,一直活到老学到老,就在50岁那年考上了主治医师。母亲的慈爱众所周知,母亲的医德医技更是高人一等。
我母亲是位慈祥、善良的母亲。在她念中专时,经哈市去齐齐哈尔坐火车上学时,每一次往返坐车,火车上人非常多,还好母亲总会有座位,途中,当她看到比她身体弱或者领小孩子的人上车时就马上站起来,让给她们坐,这一让再让,经常站立着到终点,时间一久,小腿留下了静脉曲张的病,每当看到母亲的小腿因静脉曲张而突出的像蚯蚓似的一个个小包时,心里真的很心疼母亲。
记的一次,那时,我们还很小,也就六七岁吧,经常有患者来我家找我母亲看病,而且一来就是急诊。一次半夜时分,又有人敲我家的窗户,当当当,我们几个小孩很机灵的问:你找谁?我妈不在家。可是母亲已经起来了,告诉来人说:你等会啊,马上就好。母亲穿好衣服就跟着出去了,看着母亲的背影消失在夜幕里,我只好插上门接着迷迷糊糊的去睡觉。
还有一次,一个高龄产妇,经我母亲检查是胎位不正,难产,必须马上转院,我母亲马上联系车站,看有哪班车次通往市内。客车已经没有了,只能联系货车,火车站只好向上级请示临时停车一分钟,我母亲和患者家属即刻把孕妇抬上单架,一起上了火车,一路上给患者吸上氧,静脉输液,孕妇被安顿妥当,一路上大家万分焦急,怕生在路上不好办,可是我母亲心里有数,该带好的消毒包、手术包一应俱全,就是为了以防万一。我母亲一路上不停的看护着。查看孕妇宫缩的时间长短,以及孕妇的生命体征情况,时间在滴嗒滴嗒的一分一秒的转动,终于到了终点站,大家一起抬的抬,飞奔到市医院。医生说幸亏来的及时,马上进了手术室,随着婴儿一声呱呱的坠地,我母亲放心的舒了口气。
还有一次,我母亲接产,孕妇不是本地人,领着两个孩子,一看就是外地超生跑出来躲生的,顺产接生以后,乡里就来了抓计划生育的干部,孕妇的男人见了,就以回去借钱躲了起来,这下可好,照顾孕妇的吃、喝、用这些伺候月子活,就丢给了我母亲,我母亲又是给熬小米粥又是给煮鸡蛋,整整伺候了十多天,她的男人才把她接走出院。我母亲没有一点怨言。
还有一次也是育龄产妇,在村里赤脚医生那已待产了二天二夜,患者已筋疲力尽,一点劲都没有了,我看了忙跟妈妈说,给她吃点东西吧。母亲一直在给患者做体检,孕妇心率正常,血压正常,胎位正常,胎儿不大,应该能顺利生产,母亲心里很有把握的。她的耐心、细心是一般人做不到的。因为我的心里跟猴急似的,怎么还不生产?孕妇终于宫缩使劲了,母亲告诉她向下用劲,母亲身手熟练的接生孩子。我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佩服得五体投地,在农村医院接产,母亲是小有名气的,老百姓都喜欢找我母亲接产。
因为是乡医院,消毒包和接产包都是母亲一人亲自擦洗、打包、消毒半小时。那些器械在经过她擦洗、涂医用石蜡、消毒后油光锃亮。每次都认真清点数量,缺东少西的可不行。那医用手套也是先擦净后清洗,然后涂上化石粉。消毒器械却是一个学问,农村乡下是用煤火高压蒸汽灭菌消毒器械,火要均匀的燃烧,从开锅放气到计时半小时为准,所以每次接产后都及时的把消毒包、产包重新消毒一遍。
那一次,还未等消毒,孕妇家里来车来人,说他媳妇觉病了要临产,不由分说就拉上母亲和高压消毒锅以及应用的医疗器械,上门入户接产,母亲一边检查产妇,一边烧上高压蒸汽消毒锅,就开始等待产妇生产。我还吃了一个鸡蛋,哈哈,我说好吃,可母亲不想吃,她在忙着浸泡一切该用的和应急用的,都准备停当,一切如平常一样,当时胎儿位置不正,母亲使用胎头吸引器转动非常恰到好处当胎儿呱呱落地时,我悬着的一颗心放下了,可是还没有完事,这时当产妇的老婆婆说了一句非常刺耳的话,什么话呢?“是个丫头片子”,在农村重男轻女的思想还是很严重的,产妇立时出现了异常,开始流血,母亲一看,就立即给产妇用宫缩剂,输了液,并耐心的讲男孩女孩都一样的道理,没一会功夫血就止了。我们在产妇家又呆了两个小时,看没事才回到医院。
我母亲在乡级医院接产,有顺产的,有难产的,不过母亲接生确实是顺顺当当。
因为母亲的性格出奇的好,记忆力也极好。哪个患者叫什么名,在哪个村子的,都记的一清二楚。每当大家说起已逝的母亲都竖起大拇指夸母亲,赵亚兰大夫是个好人,那个人一生没有一点皮气,从来不摆架子,对待患者和蔼可亲,走的太早,非常可惜。一次,一位老人听说我是赵大夫的女儿,急忙过来把我细细打量,就像是在看她喜欢的尊敬的赵大夫,不停的问长问短,非常的亲热。母亲一生操劳,一生奋斗,却因为操劳过度,不注意自己的身体,被高血压、尿毒症夺去了生命。母亲对我说:“有个同事对她讲,癌症第一,肾病第二啊,小赵,可要注意身体啊!”。可母亲最终还是被肾病夺去了宝贵的生命。
我听母亲讲她刚上班时,给一个早孕的患者刮宫,那时也是刚上班,接个这样的患者,一经检查(月份有点偏大)不像她说的才一个多月,那时也没有B超,一切凭手触摸,母亲做吧,觉得有点没把握,老大夫接过去一直做完后跟母亲说:“小赵啊,以后偏大的不能做,太担风险了。”母亲记住教训,也把经验教训传给了我,母亲以后每次人流手术都认真检查,都做的干净利落,没有残留,无漏刮。这些都是我亲眼见识的,一个女性在一个农村环境里干着产科事业多么的艰辛。
农村医生都是多面手,一点不简单,母亲经常值班,那样就什么内外妇儿都分不清了,都得诊治。母亲天生敏而好学,在农村乡下,想不开喝农药的很多。那天早晨6点半多钟,我黄姨快下夜班时,来了一位喝药的患者,刚进门还好好的,嚷着我喝药了,我喝药了,我黄姨一看认识,这不是XX的妻子吗,说了句你怎么能喝药,有啥想不开的,她还说,我后事都安排好了,说着说着,一翻白眼就过去了,我黄姨说时迟那是快,赶紧给洗胃,对症下药,经询问家属,说喝的是呋喃丹,下一步不知道用什么解药抢救了,说来也巧,关键时刻,我母亲正好一脚跨进院门,就问喝的什么药,我知道用什么药,我母亲急忙进了自己的办公室,拿出一个小本本,是关于农药抢救的小手册,母亲急速的找到了那一页,时间就是生命,医护齐心上阵,那一整天都没有离开患者的监护室,母亲一边观察着瞳孔变化,一边下医嘱抢救患者,阿托品静推,直到下午3点多,患者终于脱离了死亡的危险,为防止复发再有生命危险,经院长同意转院,点着滴把患者安全护送到市医院,患者现在活的很好。
这次成功抢救呋喃丹中毒,关键在于那个抢救患者生命的小本本和关键时刻出现的我母亲,以及医护人员的齐心协力起了决定性作用。
原来母亲长期在农村医院工作,喝农药的患者越来越多,而农药的种类也相当的复杂,象乐果、敌敌畏等农药相当的霸道,人喝了以后后期会有反弹,抢救不好,患者会比刚喝药时还严重,母亲天性心地善良,更是聪敏好学,就嘱咐我的父亲上市里给买了一本关于抢救有机磷农药的书,心细的父亲记住了买书这件事,在一个小地摊还真寻找到了这样的小本本,知识就是力量,关键时刻如救命的稻草派上了用场,抢救了一个非常难抢救的呋喃丹中毒患者。后来听我黄姨讲这是头一例以静脉推注,而且剂量之最大的呋喃丹抢救成功的病例,其用药剂量之大令市级医院的当班大夫吃惊非小,一顿训诉我的母亲,可是当班大夫却没有抢救过呋喃丹中毒,不知道如何用药正要请示上级大夫,这时我母亲拿出怀揣的小本本给他们看,他们才知道该如何下药抢救。
这是我乡医院头一例以静脉推注阿托品抢救有机磷农药中毒成功病例,开了抢救有机磷农药中毒的先河。因为以前都是肌肉注射。
每当看到天上的流星划过,就会想起我母亲:我母亲一付慈祥的样子,那么和蔼可亲,身子骨虽然不那么硬朗,但却是倔强的在农村的医疗事业,奉献了自己的毕生精力。那是一位伟大母亲的光荣形象,一个共产党员的楷模,不愧为是一个市级党代表的光荣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