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明月自在心(五)
——读法顶禅师《活在时间之外》
《面对寒邻》
“古今中外真正的宗教是注重安静虔诚的内心修炼,而不是纷乱的外部扩散,结果赢得了普通人的信仰和皈依,得以向前发展。”
真正的宗教都是向善的,都是对平凡的心灵有一个指引,让民众在纷乱扰攘的世界里有一个宁静的去处,从而也摆脱生活里无可奈何的苦痛。因为有朋友笃信宗教,我感受到伊内心深处流淌出来的善与温暖。每每想起,都会感动不已。
“拥有房子之前,首先应该拥有清净的信仰和修行,有了正确的信仰和修行,迟早会有房子建起来。”
读到这里,内心有隐隐的微笑。
十多年前,我曾经分到一套三室一厅,很大很空旷,可总是感到很痛苦与荒凉。常常会在办公室工作阅读到深夜才回去,回到一种现实的那时以为无趣的生活里。
渐渐明白,房子再大都不如心大。一段红金龙的广告语又涌上心头“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怀抱着这样的信念,肉身如小船,在生活的风浪里颠簸。伴着潮起潮落,我心灵的渡口依然有我执着守着的一个古典的梦,直到今日。以坚定的心践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虽不能至境,但锲而不舍。慢慢就有了一条清晰的心灵之路,如同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
这样地阅读也算是一种修行吧。如今我又有了自己的房子,主要的家具是书橱与书,凌乱而朴素。我想我是幸福的,因为有一种挚爱在我的心灵深处。
“这次修房子,我看到了一个人的很多侧面,学到了很多东西。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个世界。通过一个人所做的事情,我们可以看出他是德高望重的人,还是斤斤计较唯利是图的人,或者是虽然弱智低能却拥有善良心性的人。”
这让我感怀。
刚工作那会,记得那时给学生讲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这是我甚喜的一篇文章。我喜欢那样的境界,“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而后的一个人去感受“月色下的荷塘”和“荷塘上的月色”。有些语言之美可以分析,而一种境界之美一定是反复的阅读后的顿悟。帮助是有的,而一位同事以指导者面目且向领导说自己怎样的指导和帮助,我便开始对那样的教学环境有了抵触。我敬重那些德才兼备且朴素谦卑的人,如季羡林。以至于后来我一看到那些自以为是的人便深深反感。现在想来自己的修行还是太浅,还无法平静冷静地面对生活的各种风云。
现在的日子,把一份工作做好。尽可能不去伤害别人,尽可能与人为善,把剩下的时间都给了书籍和文字的海洋。我不是一个出色的泅者,但我愿一生泅渡。
因为忙,许多美好的风景无法去体会与欣赏,许多美好的情感也来不及品味。现在的生活节奏太快,是一个囫囵吞枣的过程。我希望有一天我的写作能抽出心灵的丝,即使不能化蛹为蝶。
《人与自然》
“从遥远的古代开始,大自然就毫不吝啬地无偿提供给我们很多东西。清新的空气和凉爽的风,明亮温暖的阳光和天然的清泉河水,无声的安宁,群星闪烁的夜空,肥沃的土地,美丽芬芳的花朵,鸟儿叽叽喳喳的歌声以及充满生机的山林。”
我不觉微笑起来,憧憬起来,亦开始怀念童年的岁月,怀念如上的温暖与幸福,怀念捉萤火虫的夜晚,怀念月光下的麦地,怀念躺在草席上和妹妹一起数天上的星星,听邻居奶奶讲牛郎织女的传说。那个老奶奶自我离乡不曾相见,知道她去天堂许多年,知道她生前信基督教,愿上帝保佑她。
“这是16世纪宋纯的作品:
‘十年经营,草房三间
付与清风、明月和我
游目骋怀,不见江山’”
这是我永远都无法达到的境界。即使我能体会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但我终不能守着一种“涧户寂无人”的山居岁月。
这十年,我亦在经营,经营着我在尘世的日子,经营着我的心,以勤勉的工作和阅读的方式。
这样也算是幸福的吧。活着,得懂得感恩与知足。
《紫罗兰自有风采》
“一朵花只要绽放出自己的风采,哪怕只有一两朵,也会给春天的原野增添生机。”
是的,只要是花,就有自己的风采。一个人,只要有自己的追求,就会有自己独特的魅力,也就会给这世界以生动的眉目,给世界以感动。
我们需要阳光般的心,需要让每一个人体会生命的美好。尤其是学校教育,我们真的不能再把一篇课文上得支离破碎。我们一定要让孩子们感受到汉语的美,热爱我们美丽的汉语,让孩子们在心里开出温暖与智慧的花朵。
写到这里,我决定放下笔,去看小宝种的草莓,那黄蕊白叶的花如此清雅明丽,点亮了我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