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洋芋篓子”新传

“洋芋篓子”新传

2013-10-02 18:51 作者:王贤雅 阅读量:294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长江,汉水,仙河,大芋沟。

大芋沟是长江水系千万条小涧之一。沟深山峻海拔高,能生五谷杂粮但更旺相的是洋芋。祖祖辈辈的村民种杂粮、务洋芋。每年农闲时,总把留种留吃后剩余的洋芋用背篓背到浅山或河边集市去变卖,换上日用百货又背回山里去,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浅山河边上、江边上的灵醒人都把大芋沟一带的后山人称做——“洋芋篓子”。

这些“洋芋篓子”戴草帽,着对襟便衣,穿直筒大腰裤,脚蹬满耳草鞋,一副憨相;更憨的是1斤洋芋1毛钱,你给他1毛2分他都不要。这样“洋芋篓子”又是忠厚、愚笨的代名词。

瞧,山道上背着满篓希望的汉子,赶到场(集市)上换回了半斤青盐和两包洋火(火柴),心满意足地咧着嘴,哼着曲子往山上爬,这是我爷爷。

又来了。大路上背着满篓决心的中年男子,在供销社换回了改天换地、垒坝修田的几枚雷管几斤炸药几尺导火线,正激情昂扬地吆喝着、呼喊着,这是我父亲。

请看,盘山公路上背着满篓欢乐的青年们,放下背篓从汽车上卸下了彩电、冰箱、席梦思……唱着《春天的故事》,这是我哥、牛哥、壮哥这群小伙子!

爷爷健在,父亲健在,哥哥和我,三代“洋芋篓子”先后在半个世纪里爬行在这山道上,亲眼目睹了咱大芋沟的历史变迁:

吃——洋芋,杂粮,白米精粉添鸡鱼;

穿——草鞋大筒裤,便衣制服,西装革履加体恤;

住——草房,石板房,瓦房,砖混小洋楼;

行——山路两条腿,便道两个轮,盘山公路三轮变四轮;

灯——桐油灯,煤油灯,电灯;

……

大芋沟“洋芋篓子”的生活,是一首充满悲壮的歌谣,是一曲充满奋斗的诗篇,是一幅充满浪漫的画卷!

哥哥说:“大芋沟的变化是近十年来我们背出来的。”

父亲说:“大芋沟的变化是近三十年来我们背出来的。”

爷爷说:“大芋沟的变化是近五十年来我们几代人背出来的。”

我心里明白;大芋沟的面貌今非昔比。这新一代洋芋篓子背走了贫穷落后和愚昧,背回了富裕进步和现代文明,决不是大芋沟年轻一代能行,前辈人没有能耐,而是我们恰逢盛世,是那鲜艳的五星红旗指引着我们创造了这个红火的世界!

如今大芋沟的洋芋篓子,放下了背篓,跨上了车子,闯出了大芋沟,闯出了仙河——还要过汉水、越长江,去追寻去创造更高层次的生活!

1999.6.6

相关文章关键词

《“洋芋篓子”新传》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