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去夏来――写在立夏之时
“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
三月的时候,觉得,阳春三月,正是春天最美的日子。阳光、微风、露珠,甚至是雨水,都是充满着诗意的。走在三月的光景之中,觉得,岁月如此匆匆,但是春天依旧如此漫长,足以让一颗年轻的心在这个春天里荡漾蔓延。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四月的天,依旧温润如花,依旧觉得,春天的脚步,在周身萦绕着,不曾离去。
可是岁月匆匆的脚步,一不小心,就走到了五月,走到了这个叫做‘立夏’的节气。走到了“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如池塘”的夏季。
南方的夏季,总是来的这么准时,即便昨日还是阴郁延绵的微凉天气,今日一早醒来,却如约看到了灿烂的阳光,站在窗前,不得不感慨,真的已经开始了夏热、骄阳主宰的光景了。
赶走了春姑娘,夏天就像是一个奔放的青年,在大地之上豪爽地行走,各色花叶辉映,各种虫鸣相唤,好一幅生机勃发的生命图谱。
关于立夏,《逸周书·时讯解》云:“立夏之日,蝼蝈鸣。又五日,蚯蚓出。又五日,王瓜生。”即说这一节气中首先可听到蝼蛄(蛙声)在田间的呜叫声,接着大地上便可看到蚯蚓掘土,然后王瓜的蔓藤开始快速攀爬生长,描述的就是孟夏之初的物候景象。
不管是早起还是夜晚,如果把自己置身于幽静的山村之间,坐在屋前的小板凳上,摇着蒲扇,侧耳倾听,那赶赶咐咐叽叽喳喳的声响,足以攀比舞台上最宏大的音乐剧。
看近处的池塘里有圆满的月光在照耀,仿佛能透过那月光的映照,看到池塘里鱼儿在游荡,不时还能晃荡起身下一圈一圈的淤泥,清了浊浊了又清。
在乡村的夏季,还有一道特色风景,便是而头上挂着手电筒,举着鱼叉走在田埂上叉泥鳅的人们,远远望去,星星点点的手电光与天空之中的星光相呼应着,多美衣服光景。叉泥鳅的人都走得那么缓慢又小心翼翼,生怕一个踏步就吓跑了趴在水中的泥鳅们,找准时机,一个敏捷的抬手,原本静静躺在水中的泥鳅就成为了这些猎物者们的桶中之物。
叉泥鳅的人,不分老少,这是夏季夜晚村子里的一大乐趣,收获的成活,左邻右舍们坐下来一起喝点小酒,配着小菜,无疑是最和谐的。这样的光景,是童年时候最深刻的一道怀念,即便时光周转,也不会轻易退去那道怀念里的颜色。
无独有偶,《礼记·月令》篇,解释立夏曰:“蝼蝈鸣,蚯蚓出,王瓜生,苦菜秀。”在这个时节,青蛙开始聒噪着夏日的来临,蚯蚓也忙着帮农民们翻松泥土,乡间田埂的野菜也都彼此争相出土日日攀长。
清晨当人们迎着初夏的霞光,漫步于乡村田野、海边沙滩时,你会从这温和的阳光中感受到大自然的深情。
当然,对于无法在这个时节走入乡村原野的人们,在初夏的季节里,带着对春的眷恋,在清早时分,穿过十字路口,漫步在街心公园的花草之间,何不是一件惬意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