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还有那么一些老红军

还有那么一些老红军

2013-10-24 17:34 作者:菩提无树 阅读量:211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导读当年这些老红军参加革命,一者是为了自己有好日子过。二者是为了给所有的穷苦人打天下。如果他们可以预见自己浴血奋战换来的结果是风烛残年还要以讨饭为生,他们是绝计不会参加革命的。

在电视上、在网上、在报纸上,看到了许多关于一些老红军生活艰难的报导。

史可全,湖北省天门县人,参加过长征。曾任红二军团第四师十一团供给处主任,师供给部部长,红二方面军供给部粮秣科科长。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O师三五八旅供给部部长,江汉军区供给部部长。解放战争时期,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区第七纵队供给部部长。解放后任兰州军区后勤部副部长。而现在还住在一个风雨飘摇的土坯房里。

岑克平,田东县那拔镇人,抗美援朝战争的老战士。全家5口人,共三个孩子,最大不到20岁。目前有两个孩子在读初中和小学,老伴身体残废,失去了劳动能力,只能靠老红军一人撑起这个家,是全村最贫穷的特困户。

王东林,安徽金寨人,新四军六师(后来的华野六纵)战士,参加了著名的孟良崮战役。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左腿受伤,二等残废军人。无儿无女,丧失劳动能力,由于村财政困难,无力抚养,村委会开具介绍信,准许外出,以行乞为生。

长征胜利七十多年了,当年的老红军大多已是风烛残年,他们打下的江山在迅速发展,但多数老红军却是带着残酷战争留下的伤病,居住在欠发达的革命老区,过着贫穷而困苦的生活,有些甚至被生活所逼,外出行乞为生。

这样的事情实在令人心痛和震撼!这些老红军当年为新中国的解放事业流血牺牲,立下汗马功劳,老了却生活无依,风烛残年之际却连最起码的生活都得不到保障。当年他们复员回家时,一本复员证,一本残废军人证,还有为数很少的安家费。加上大多没有什么文化,而战争时候留下的残疾更使他们无法象正常人一样的劳动,基于种种原因,有些甚至一直没有结婚生子,成了孤寡老人。而且以前的革命老区大多在偏远山区,交通欠发达,经济也很落后,村里的也没有经济能力来抚养这些老人。而政府民政部门发放的补助和救济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生活问题。这些年忙于经济建设,政府也没有出台相应的政策和措施。——也许,毕竟他们的功劳属于过去,在经济改革中没有发挥什么作用了,不能再创造什么价值了,所以也没有更多人来关注和关心了。

当年这些老红军参加革命,一者是为了自己有好日子过。二者是为了给所有的穷苦人打天下。如果他们可以预见自己浴血奋战换来的结果是风烛残年还要以讨饭为生,他们是绝计不会参加革命的。共和国欣欣向荣的今天,真的不应该忘记这些为共和国的建立而抛头颅、洒热血的元勋们!——那些生活在苦难中,足以让我们心疼得流泪的老红军们!

我们富有的政府可以大方地借给美国七千亿美圆,宝马汽车可以定为政府官员用车,为什么不可以花一点点小钱来安置这些硕果仅存、廖廖无几的老红军?让他们有一个幸福而安静的晚年!共和国难道真的忘了他们这些永远不应该被忘记的元勋们吗?

相关文章关键词

《还有那么一些老红军》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