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西江苗寨
西江——千户苗寨,一片神奇的建筑,一个坚强的民族。从网上看到的那一瞬间,我就决定要去看一看!
千户苗寨是目前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地,位于贵州省黔东南州凯里州西江镇。汽车在大山间蜿蜒前行,行驶到苗寨对面山坡上时,对面相对平缓的两座山上,一千八百二十五户苗族人家、五千多苗族群众就集中分布在大山之间的这两座略微舒缓的山坡上,木质吊脚楼依山而建,青瓦屋檐和高翘的屋角,层层叠叠,鳞次栉比,浑然天成,蔚为壮观,山下是一条缓缓流淌的小溪,溪上石板木廊桥静静伫立,从对面山坡上看过去,宛如一幅静谧的山水油画,震撼人心!
下车过桥走进小镇,满眼的小木楼人家连成一片,临街是各种小商铺,都是当地的服饰、小吃,不过最显眼的还是各种精美的银器,从壁挂到吊坠,应有尽有,眼花缭乱,可以把你从头妆饰到脚!还有一景就是吊脚楼楼上窗户外那一串串火红的辣椒或金黄的玉米,给人浓郁的乡间气息和丰收景象!脚下是围城一圈一圈的鹅卵石铺就的青色街面,整洁舒适,富有水乡特色,左面是小溪,高大的水车吱吱作响,缓缓转动着自己的节奏,廊桥下溪水平缓舒畅,清澈见底,廊桥上人们悠闲地坐在木栏边,或远眺青山,或俯瞰小溪,或三两聊天,自在惬意!靠溪边小镇的中央位置,是一处相对宽阔的场地,据说是政府投资为今年贵州省第三届促进旅游发展大会于国庆黄金周之前在这里召开修建的苗族歌舞表演场,溪对面隔溪依山而建的是可以容纳数千人的木质梯步观众台,隔水观看演出,很有点古代宫廷观戏的味道!右面是层层叠叠的吊脚楼顺山势而上,一条条或石板或水泥的小路见缝插针般蜿蜒于各吊脚楼房屋之间,走在上面,如穿行于一片木林之间,偶尔传来一两声猪牛的叫声,才感觉得这里是一户户的民居,可仔细看来,又好像每一户人家都敞开着大门,并无人在家守候,游人完全自由自在往来其间,到山顶“活路头”家,更是如入无人之境,游人鱼贯进出人家的各个房间参观,墙上的照片反映了这家人的生活、农作以及作为“活路头”的地位和作用,游客们不满足,甚至连人家的锅碗瓢盆都看了个遍!了解人家的生活习性,遗憾的是“苗王”当地人称“鼓藏头”不在家,他家的大门上倒是有一把老式的锁悬挂着,这种锁也是锁得住君子锁不住小人的类型,一看就是形式而已。私人住家犹如公共场所一般,真真切切完完全全的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之地!也是,就这几十年年龄的木板门或墙壁,怎能防范偷窃之徒!民风淳朴由此可见一斑!沿途摄影的、写生的随处可见,一个写生的小伙子起身给我们让路,其中一位游客驻足观看他的油画,我笑着对小伙子说“你在画风景,别人在看你,你是别人眼里又一道风景了”!
从山上经另一条小路下山,我们选择了一户半山腰的苗家准备晚上的住宿,一楼是客厅厨房,二楼是客房和一处供客人喝茶观景的吊脚亭,视野开阔,令人心旷神怡,宿舍是两人间的席梦思床,整洁清爽,配有电视机、电风扇之类,客房之间又是一个客厅,客人的饭菜送到这里享用,住宿二十元一人,吃什么随意点菜。正在考察之际,这家的女主人一身民族盛装回来了,原来她刚表演完毕回家吃午饭休整一会儿,接下来还有演出,这时已经是下午两点过了。我们决定就在这家安顿下来,随女主人下山到歌舞演艺场看演出。
这里的演出随时进行,只要有旅游团或客人出资五百元就开演。客人来了有敬酒歌舞、插秧种地有丰收歌舞、新媳妇回娘家有板凳歌舞,总之,苗家人的劳动、生活都有歌舞来表现,主持人还会现场邀请客人上场参与表演,到最后,所有演出人员会来到观众中把每个人都拉上场,大家共同欢歌,共同起舞,完全融入这个热情好客的大家庭,这里的男女老少,个个能歌善舞,我们坐在观众席上,身旁仅有几岁的小孩子,也随着场上的表演兀自载歌载舞,他们早就熏陶成了歌舞的精灵!
夜幕降临,坐在观景吊脚亭里,吃着富有贵州特色的酸汤鱼,主人端来自家酿造的米酒,慢慢斟上一杯,没想到主人说前三杯必须一口干,然后才可以随意喝,这下难为我的同伴了,她不胜酒力,又不好违背人家的习俗,只能硬着头皮喝下去,立马就绯红了脸,这时主人又唱起了民歌,一首歌一杯酒,这样喝下去我也招架不住,只能忍痛割爱,不敢听歌曲了,赶紧吃鱼,苗族群众吃鱼不去鳞,我还纳闷,真吃到嘴里,鱼肉的鲜嫩不说,那鱼鳞浸染如糯米一样脆的、糯的,揉揉软软的带着一股特殊的香味儿,主人告诉我这是他们这里的稻田养鱼,这种鱼鳞营养丰富。难怪网络上也说到了这里一定要吃酸汤鱼!不能听歌就改学说苗语,“喝酒”是“好菊”,“干杯”是“好甘”,“吃饭”是“弄?(平声)”,一边学习一边唠家常,苗族人民是一个迁徙的民族,五百多年前其中的一个分支迁徙到这里定居下来,苗族有“百节民族”之称,每个月都有节日,一年一百多个,其中种地有开秧门节,恋爱有节、锣鼓有节,鼓藏头就是负责鼓的使用、收藏的头,活路头是负责一年四季农活安排的,等等,他们用过节的形式来丰富大山里的生活,而他们赖以生存的就是两个大山之间的层层梯田,最远的农户要走一两个小时才可以达到耕地,劳作三两个时辰就又要一两个小时才可以返回家,所以很辛苦,但就是这样的环境里,他们在这里已经繁衍生息了五百多年。吊脚楼一般分为三层,第一层喂养牲畜,第二层人居住,第三层存放粮食,为了促进经济发展,当地政府大力促进旅游业发展,不仅出资改善道路、修建演出场地,而且出资每家每户免费安装了夜间照明,热情的女主人带我们下山走到对面的演艺场观众席,白天层层叠叠的吊脚楼上灯光齐刷刷一片光明,在黑黝黝黛青色群山为背景的映衬下,高空一轮明月高悬,数千只灯犹如繁星点点,倒映小溪,廊桥横卧,那份静谧安详,整个人心里被掏空一般的清明透彻,又像被满满的愉悦充填心胸,那份陶醉,让人流连忘返,乐不思蜀!电热水器下洗一个舒服的热水澡,躺在松软的席梦思床上,听着远远传来的依稀犬吠声,那细细的山泉水就像从枕头底下流过,让人的思绪也随之流淌,同伴很快进入梦乡追逐那繁星去了,我的思绪却随那流水环山缭绕,久久不能入睡!
这是怎样的一个民族啊,今天是青山绿水,可五百年前甚至改革开放的三十年前,这里该是何等的穷山恶水!往返数小时就为耕种那几分薄田收获养家糊口,靠天作美才能生存,而今天,旅游业的发展促进了苗寨的发展,政府的引导带给苗家人幸福的新生活,没有喧嚣,没有争斗,甚至没有丝毫的防范,他们安居乐业,歌舞升平的延续着安宁的生活。
妙哉!苗家歌舞,壮哉!苗家建筑,美哉!苗家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