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金银花
石头戴帽子,石缝吐穗子,房前屋后挂帘子,田边地坎穿裙子。
这就是老家凰龙坝种植金银花的真实写照。“五一”假日,回老家看望长辈,还未到家,一阵阵芬芳的花香,随着微风慢慢扑面而来。那淡淡的清香,甜甜的味儿,差不多叫人醉了过去。金银花就是这个样子,每年这个时节,就像着了魔一样,疯了一般,在五月暖风的抚摸之下,大蓬大蓬地开在田边地埂上,开在山坡上,开在房前屋后的树技上,金灿灿的,银闪闪的,在很远很远的地方,都能看得见,闻得到。
吃过早饭,我陪三叔父去摘金银花。我们来到田埂上一蓬大的花架前,他打开旱烟袋,取出火柴轻轻一划,烟圈腾云驾雾在花蓬上来回缭绕,一丝丝,一缕缕停落在花间。在我们采摘的四周,大蓬大蓬的金银花含苞欲放,那些粗壮的金银花藤,躺在花下,于草间相互缠抱着,或者,沿着田埂匍匐着向上生长,铺在那弯弯曲曲的田埂上,田埂的花儿要比山坡上饱满一些,大朵大朵地,花叠着花,将那厚厚的细圆的叶,压得见不了影。几十只采蜜的蜂,在花枝上绕来飞去,这些采花“大盗”,大概是被这漫山遍野的花香给迷住了,嗡嗡叫个不停。
金银花盛开的时节,是乡亲们最忙碌的日子。要采摘到上等好花必须掌握好时间,才能卖?个好价钱。采摘金银花,是有讲究的。得用一指稍长的指甲,捏住花儿的柄,轻轻一按,花儿便就到手了。若你用力过猛,或者离花的距离太远,使劲用力拉着花藤,那一定会伤到藤儿。院子里有那么几个粗鲁的孩子,总不爱惜花,更不怜惜花藤,站在藤下使劲摇晃,脆脆的花藤很小气,极易折断。
大嫂是采摘金银花的好手。半个月前就修剪好了指甲,收拾好采花的工具。天刚麻麻亮,便就背上背篓,出门摘花去了。她说,早上的金银花,是泡在露水里的,晶茔剔透,粗壮好看有卖相,到集市才能卖个好价钱。被她采过的花蓬,除了那些正含苞欲放的小花蕾外,总是很难再寻得一两朵采摘漏网的花儿了。前些年,我那三个侄儿读书全靠金银花卖的钱帮衬完成了学业。因此,她对金银花情有独钟,每年施肥,治虫,除草,修技毫不含糊。她家还获得县上表彰的金银花种植示范户称号。
老屋外的晒场上,用垫席晾晒的金银花,是采摘绽开了只能药用的老花。用簸箕装着的是泡茶用的好花,在太阳下泛起一阵阵的香味。三叔父喜欢喝茶,趁三婶不在家,他偷偷地跑到晒场上,从簸箕里挑出花儿大的金银花,放进茶杯里泡好,细细地酌饮。我观察三叔父的样子,像一位品茶专家在赏茶,是那般的认真,那般的仔细,像是要嚼出金银花的魂儿来才肯罢休。我三婶是舍不得喝金银花茶的,她想多卖金银花积攒钱,给侄儿?书或添置衣物零用钱。有一个特别懂事的侄儿,每年选择上好的金银花,做成书签夹进日记本里,有一次我看他正在整理日记,我说让我看一看。他说谁也不许翻,谁也不许看。日记本里的金银花和日记本里的心事,是只属于他一个人的。大学毕业后,我问起过金银花日记这件事,他说了记录的是父母亲养育他成长的故事。现在我真的不知道,村里的孩子们,还在采摘金银花么,他们会不会像我那懂事的侄儿,把上好的金银花留在日记本里,和日记本内的那些文字一起,在少年的心里蕴藏很深的秘密,慢慢远去。
每年五月,我都会情不自禁想起家乡满山遍野的金银花,想起那些摘花的人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