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明月自在心(七)
——读法顶禅师《活在时间之外》
《简朴的生活》
“人不但要会生活,还要会玩。因为不懂生活,所以在无用的事情上浪费了宝贵的生命。因为不会玩,所以错失了可以进行再创造的反省、摸索和探求的良机。”
这是我必须反省的。因为酷爱读书,除了实在必行的相往,我多半都宅在书里。哪怕是在KTV唱上一曲,我的心也几乎不曾离开文字。很长时间以来,文字是我的宗教,是我的喜怒哀乐,我甚至试图影响孩子。现在想来似不应该,世界上不该只有文学爱好者,还应该有科学、经济等等的爱好,而所有的爱好都应该有一颗活泼而开阔的心。
我想我不再会反对小宝玩水果忍者的游戏了。只要不去网吧,不着迷,会玩的孩子身心更健康吧。
《我的一天》
“此时此刻,我写着这些文字,望着秋风中摇曳的落叶,过不了多久,树上的叶子也将离开树枝,冬天的流浪者——雪,又将落上空空的树枝。”
我笑了,此时此刻,看着这些文字。而我的窗外正是春天,那绿化带上的各种植物渐渐开始繁茂。斜望过去,隔壁一栋底楼家的葡萄架正枝叶舒展,我现在就开始想它们在夏日里结果的样子了。去年的夏天,我和小宝还专程去观察它们,尽管葡萄在水果店易买,而看着它们的生长悬挂的样子实在别是一番趣味。
现在想回故乡了,很想守着一个院子,种上一些瓜果植物、蔬菜,还有一些自己喜欢的花,再运回一车书。我不以为都是晚景的宁静。如果可能,或者能如当年张恨水卖文谋生的水平。只是,不能,也只能“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翻开笔记》
“精神要想得到净化,首先必须以礼节和信义为基础,并且相互倾注创造性努力,否则只能停留在凡俗的交往和短暂的相识关系层面。”
这尤其是我欣赏的。幸运的是我几年前已经意识到了这点,斩断了那些没有信义的口中却声称朋友的所谓朋友。谨记鲁迅先生对瞿秋白的情义: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推广一下,有个三五亦好。这或许让心灵更开阔一些,重要的是都因为珍惜而努力摆脱一场酒中称兄道弟。
更伟大的友谊当属马克思与恩格斯吧。萨特和波伏娃的友谊也是我敬重的。我想他们是情人,是战友,更是灵魂深处的伴侣。
“彼此相交,但是不要被束缚,就像琴弦,虽然共同弹奏出一个旋律,但是彼此都是独立的存在。”
这是纪伯伦的话,这应该成为我们和朋友相处的箴言。
《即使你在身边》
“人们聚集在房间里讨论星星的时候/我走出门外,观察一只/爬过草叶的昆虫/昆虫的黑眼睛映出了星星。为了让人们看到,我把昆虫带回房间/可是星星转眼不见/昆虫的眼睛里只映出房间里的灯光/我又把昆虫送回草丛/星星在昆虫的身体里闪烁”
我一遍遍地读,我读一双清澈的眼睛,它带我回到了童年的岁月,让我想起了童年的昆虫。我的心在一点一点觉醒。
世界上有太多的神秘未明。只有一颗智慧的心才会拥有一双发现的眼睛,而首要的是内心深处的坦荡与宁静。
想起几年前的一个朋友说:“我在寻找一盏灯。”灯在哪里呢?我们真的需要一盏灯,照亮我们心灵的黑暗,走向人生的黎明。
我们一起寻找吧。我又一次默默地读这首《昆虫的星星》。
《两张面孔》
“我一个人住在茅屋,没有必要顾及别人的视线,所以每天都穿着宽松的内衣,光着脚。身体和心灵都处于自然状态。”
这真是一种美妙的状态,清澄自然。这让我想起武侠宗师的古龙,他写作的方式也近乎这种安静与清澄。奇异的是,他写后又一头扎进欲望的红灯。
人生,最难的是修行。因为太多的我们都走不出欲望的牢笼。
《做自己想做的事》
“只有把全部生命交给自己从事的事业,倾尽所有忍耐、热情和精力的人,才能享受到工作的喜悦。”
这样的说法应该是奥斯特洛夫斯基的知音,尽管许多的我们都不是保尔·柯察金。曾经去过招聘会,望着黑压压的人群,这中间就有“蜗居”与“蚁族”。这样的情境下,“工作的喜悦”近乎奢侈。但有一点是至关的,我们得问清我们自己的内心的呼唤是什么。自然,首先得活着,如鲁迅先生言,哪怕是美丽的爱情:活着,爱才有所附丽。
所以面对当初的选择,我不会悔。我承认我肉体疲惫,但我的心灵至少开出了我自己的花朵。
《独行之乐》
“我们最想要的就是独立和自由,就像散养的野兽在林间纵横驰骋着寻觅食物。我们一个人上路,寻找独立和自由。”
这也是我们活着的理由之一吧。只希望独行而不孤独,最后拥有一颗山海般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