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献给母亲节的歌――伟大的母爱

献给母亲节的歌――伟大的母爱

2013-10-02 11:19 作者:孙厚举 阅读量:321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湖西杨龙镇的苏晓兰,人说“命苦”。8岁那年只因父亲苏有才是小学校长,便被“造反派”定为学校头号“走资派”,游街批斗,关进“牛棚”。苏有才的自尊心受到严重伤害,无地自容,于是乘人不备跳井自尽,落得个自绝于人民的下场。

苏晓兰和母亲相依为命,她们在屈辱和白眼中生活。1978年苏有才的冤案得到平反昭雪,她女子承父业,被安排在杨龙镇小学当语文教员。不久,苏晓兰与现役军人柳名结婚,第二年生了个胖小子,起名柳学军。后来柳名转业到地方工作,担任杨龙镇武装部长,不幸患肝癌医治无效,离开了人世。苏晓兰又当爹又当妈,带着10岁的儿子艰难度日。

有一天,柳学军放学回家,妈妈还没有回来,他急于参加下午的学生运动会,便自己点火做饭。他往锅里添上水,拿来一把挂面,准备做碗面条吃。这是他第一次做饭,所以显得笨手笨脚,顾上顾不了下。水开了,他把一绺挂面放进锅里,又赶紧往锅底下堆满干柴。水又开了,他打开锅盖用筷子搅拌挂面,却忽略了锅底下燃烧的烈火。熊熊火焰从锅底窜到锅门外,很快燃着了周边的柴禾。学军吓傻了,他立即用手和脚扑火,可是烈火越扑越旺,浓烟滚滚,很快封住了屋门。当周围邻居赶来将火扑灭时,柳学军已不省人事。

邻居们七手八脚地把学军放在担架上,急速送县医院抢救。苏晓兰得到儿子烧伤的消息,马不停蹄地赶到医院。这时学军已被推进隔离室,她被挡在急诊室门外。她见从急诊室里走出一位白衣护士,急忙拦住问道:“大夫,我儿子怎么样了?”

护士答道:“正在抢救。”

苏晓兰想闯进急诊室看个究竟,却被护士不客气地拉回来,说了声:“不准进!”

苏晓兰无奈,只好坐在长条椅上发呆。她欲哭无泪,坐立不安,只是喃喃自语:“我可怎么办呀?我就这么一个儿子,要是小军有个三长两短,我可怎么活呀?”

难熬的7天7夜。柳学军终于脱离了生命危险。当苏晓兰看到浑身裹着白纱布的儿子时,她再也忍不住悲痛,嚎啕大哭,直哭得周围的群众跟着掉眼泪。

3个月后柳学军出院了。小军的嘴、鼻子被烧去半拉,额、腮的模样吓人,更严重的是他的下肢变形,难以直起腰来。苏晓兰日夜守护在儿子身边,喂水喂饭、按摩涂药。她把家中凡能照见人影的东西都藏起来,害怕儿子看见自己的模样会承受不了。

有一天,苏晓兰给儿子喂饭,小军说啥也不吃,只是一个劲地掉眼泪。妈妈再三追问,他一声不坑。直到妈妈问急了,他才哭着说:“妈,我不想活了!我变成了丑八怪,我再也没脸见人了。”原来小军洗脸时偶然看见自己的模样,他痛苦极了,想一死了之。

苏晓兰听了儿子的话,紧紧地把他搂在怀里,给他擦干眼泪,平静地说:“孩子,你不要难过,妈妈一定想办法把你的伤治好。你是妈妈的好孩子,你要坚强地活下去。”

接着,她给儿子讲了海伦的故事,她说:“美国有一个女孩叫海伦,从小又聋又哑,双目失明,她靠顽强的毅力听课自学,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终于成了举世闻名的作家。”最后,她对儿子说:“不管你的身体如何,我一定把你培养成为像海伦那样的有用之才。”

儿子听了妈妈的话不哭了,他想:“我比海伦的身体强多了,至少我有一双明亮的眼睛,我的双手还能写字。”于是他向妈妈保证,再也不胡思乱想,要配合妈妈和医生把自己的伤残治好。

苏晓兰翻阅报章杂志,遍访乡间名医,凡是有治疗烧伤的药物和偏方,她都拿来试验。经她细心护理,小军的烧伤渐渐地痊愈了,只是皮肤上留有疤痕,嘴鼻残缺,行走困难和直不起腰来。她就经常按摩小军的腰部,并且“狠心”地将儿子的双腿绑在床上,双手扶住他的胸背,练习上身的起伏,想用外力使他的腰部变直。开始练习时,小军疼痛难忍,头冒虚汗,但他仍坚持每天早晚练习半个小时,雷打不动。随着小军的病情好转,她不断加大起伏角度,并且配以药物治疗。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半年多的锻炼,小军的腰竟奇迹般地直起来,并且活动自如,也能一瘸一拐地下地行走,在家里帮助妈妈干点零活了。

自从柳名死后,苏晓兰把全部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一心想把他培养成有用之才。儿子的烧伤对她是一个致命的打击。生活的磨难使她养成了面对困难决不屈服的性格,培养儿子成才的信念没有丝毫的动摇。读书,一定得让儿子读书。可是小军已经2年多没有进校大门了,随班上课肯定跟不上,我该怎么办呢?她经过深思熟虑,一个大胆的计划在她的脑海中逐渐形成。

有一天,苏晓兰从县城新华书店买来了5、6年级的成套教材,她又聘请了一位家庭教师,二人有计划、有步骤地给小军补习功课。小军学习非常认真,对知识的渴望使他忘记了伤痛,他夜以继日地刻苦学习,只用了半年多时间就学完了两年的课程,而且通过了初中的考试,他顺利地进入杨龙镇中学学习。

柳学军非常珍惜这次重新学习的机会,他高高兴兴地来到学校,万万没有想到,一些烦人的问题接连不断。他和妈妈刚一走进校门,迎面碰见两个女学生,她俩一见小军的样子,吓得连连后退,然后“哇”地一声跑开了。

小军硬着头皮,低着头继续往前走,几乎所有的人都用异样的眼光打量着他,像看一个怪物,同学们尽量躲着他走。

小军来到教室门口,呼啦啦跑过来几个男学生,把他团团围住。一个学生阴阳怪气地说:“这是从哪里跑来的怪物?”

另一个学生扮了个鬼脸,用手往天空一指,大声说:“天外来客,一个外星人!”大家哄然大笑。

这时又有几个学生起哄,大声喊叫:“我们不欢迎外星人,快让他到别的班级去!”他们一连喊了几遍,还有学生吹口哨。

这时的柳学军痛苦极了,他低着头不敢看人,恨不得马上消失或遁入地下。他从来没有受到过这么大的屈辱,不禁潸然泪下。直到班主任秦浩老师赶来把几个调皮的学生轰走,才算给小军解了围。

柳学军胆怯地走进教室,可是所有的同学都不愿意和他同桌,他们一个个像躲避瘟神似地躲着他,尤其是女同学,都不赶正眼看他,或把头扭到一边,或用书本挡着脸。无奈,柳学军只好坐在教室的一个角落里。

小军回到家里,眼泪汪汪地对妈妈说:“妈,这学我不上了。我忍受不了同学们的鄙视和侮辱。我要在家自学,自学照样能够成才。”

苏晓兰听了儿子的话,一把把他楼在怀里,心疼地说:“孩子,别说傻话了!你一定要受到正规的教育,谁也不能剥夺你受教育的权利。从今以后,你要学会在逆境中生活,你要身残志坚,发奋学习,在品德和学习上超过他们。”

停了一会,晓兰接着说:“孩子,不管别人怎样看你,关键是你自己不能看轻自己。古今中外有多少残疾人成就了一番事业?像古代的孙武、司马迁,外国的海伦、保尔,现代的张海迪,他们才是你学习的榜样,你要永远记住:‘有志者,事竟成。’”

妈妈的一席话深深地打动了他的心,小军不哭了,他想:“妈妈说得对,我有受教育的权利,谁也不能剥夺!”他暗下决心:“我要向身残志坚的英雄们学习,走自己的路,让他们说去吧。

柳学军在学校里不论走到哪里,都会有人指手画脚,说三道四,可是小军一概不予理会。久而久之,一些无聊的人,一些专爱拿别人的痛苦当作快乐的人自觉无趣,也就不再拿他取笑了,大多数人则是见怪不怪了。

有一天下午,班主任秦浩把柳学军叫到办公室,给他讲了高士其的故事。秦老师告诉他说:“高士其是我国的留美学生,非常有才华。他在一次实验中因病毒泄漏被感染,造成全身瘫痪,嘴歪眼斜,吐字不清。但他不向命运低头,仍然坚持科学研究,博览群书,致力于科普读物创作,成为闻名中外的科普作家。”秦老师对他说:“你的身体比高士其爷爷好多了,你学习刻苦,又有才华,只要你放下自卑的包袱,将来定会前途无量的。”

小军想:“有这么多人关怀我,支持我,又有这么好的学习条件,如果我不努力,上对不起国家,下对不起老师和妈妈。”从此小军学习的劲头更大了。

苏晓兰看见儿子埋头读书心里高兴,可他不能参加体育活动,身体一天天虚弱下来,于是她和儿子商量,在家里进行体育锻炼。她在院子里用水泥板搭了个简易乒乓球台,一有空闲就教儿子打乒乓球。每天早晨她陪着儿子散步,有时还带着他慢跑。小军跛脚,走路尚且困难,慢跑谈何容易?苏晓兰觉得,只有慢跑才能增强体力,恢复健康,再苦再累也要坚持下去,有时小军跌倒了,她就叫他爬起来继续跑。小军跑完一段路程,累得满头大汗,她也揪心的难过。但是她想:“只有付出,才有收获。儿子只有拿出10倍于常人的努力,才能赶上别人。”所以她天天坚持带着儿子锻炼身体,小军的体质增强了,学习成绩也越来越好。

1987年,柳学军以全镇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湖西一中,他又开始了新的征程。

柳学军高中毕业了,他参加了当年的高考,总成绩623分,比普通高校的录取分数线足足高出近百分。儿子考出这么好的成绩,苏晓兰心里非常高兴,7、8年的心血总算没有白费。苏晓兰在高兴之余,心中又有一丝丝地担忧,她怕学校拒收残疾人。柳学军的同学一个又一个地接到学校的录取通知书,而小军却没有消息。苏晓兰的心里开始嘀咕:“儿子的学习没说的,身体也没有疾病,只是身有残疾,谁愿意接收一个面貌丑陋的学生呢?”想到这里,苏晓兰心里忐忑不安,她又为儿子的前程担起忧来。

果然不出苏晓兰所料,柳学军的容貌成了录取他的最大障碍,几乎所有的高校招生人员看了学军的考试成绩都愿意录取,可是看见他的照片个个摇头,又将他拒之门外。

柳学军左等右等不见录取通知书,心里非常痛苦,他吃不下,睡不着。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他开始恨自己这张丑陋的脸,他真想用小刀把自己的脸皮剥下来,可是办不到呀,他开始绝望了。

正当苏晓兰母子焦急地等待录取通知书的消息时,省高校招生办也在和一些高校联系,争取破例录取这位身残志坚、品学兼优的学生。可是所有学校都以种种借口加以拒绝。就在这时,上海浦江大学的校长严佑亮教授看了柳学军的档案,他力排众议,一锤定音:“柳学军这名考生我们收定了,并且免收他的学杂费。”

柳学军被上海名牌大学录取的消息传遍杨龙镇,人们奔走相告,大家开始用新的眼光审视苏晓兰母子。这是一个残疾人几经奋斗取得的胜利,因此倍受人们钦佩。杨龙镇领导前来祝贺,周围邻居们也聚到苏晓兰家里,说她为国家养育了一个好儿子,夸小军身残志坚有出息。乡亲们知道苏晓兰家有困难,纷纷捐款捐物资助小军上大学,直感动得苏晓兰母子掉眼泪。

柳学军来到浦江大学,校门口早有同学迎接。他们领着小军报到、注册,安排住宿,全没有丝毫的嫌弃,这使柳学军非常感动。

严佑亮教授高瞻远瞩,他在新生开学典礼上说:“柳学军是一个德才兼备的学生,他敢于挑战自我永不服输的精神是我们一笔宝贵的财宝。”

接着,严教授介绍了柳学军的成长过程,赞扬柳学军自强不息的精神,感叹他有一位伟大的母亲,号召全校学生向柳学军同学学习,为振兴中华而奋斗。一个“向柳学军学习”的热潮在浦江大学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助人为乐、发奋图强、刻苦学习,在浦江大学蔚然成风。柳学军的事迹很快在各大院校传播,并且引起了南方整容整形医院领导的关注,医院党委决定免费为柳学军整容。

苏晓兰,这位伟大的母亲,含辛茹苦地把一个残疾儿子培养成大学生,她的事迹经媒体介绍在大江南北广为流传,慰问电话接连不断,祝贺、求助信件像雪片似地飞来。

一日,苏晓兰接到河南一位姑娘的来信,她在信中哭诉自己的不幸遭遇:她叫周春红,一个重点中学的高中生,因石油液化气爆炸燃烧毁容。她痛不欲生,成天以泪洗面,一心想死。她写信向苏晓兰求助:“阿姨,我现在走投无路,求你救救我吧!”晓兰看过信,心里一阵酸楚。她立即拨通春红家的电话,约她马上来杨龙镇面谈。

周春红风尘仆仆地来到杨龙镇,戴着个大口罩和墨镜,头脸被纱巾包得严严实实的。她走进苏晓兰的家门,晓兰热情地招待她,问寒问暖,先让她吃饭、休息,其他事情一概不提。

春红在晓兰家大约住了1个星期,她才把家里的情况向春红轻描淡写地说了说。谈到春红的烧伤,她语重心长地说:“孩子,人的一生不知会遇到多少坎坷,不幸既然降临到你的头上,你就要面对现实,也无法逃避。只要你有勇气克服困难,就没有过不去的坎。迈过这个坎,就是胜利,前面就是一片光明。当年小军的烧伤比你严重得多,我们不是也挺过来了吗?”

她听了阿姨的话,不住地点头,她佩服晓兰阿姨的坚强,表示听阿姨的话,要坚强地活下去。晓兰心想:“脸是姑娘的门面,一个大姑娘把容貌看得比生命还重要,春红的心情她能够理解。整容能恢复她的容颜,可是一个贫家女怎能负担起高昂的整容费用呢?她思虑再三,决定把小军的免费整容指标让给春红。这样做虽说对小军不公,但是,女孩子的容貌毕竟比男孩子更重要。

苏晓兰把自己的决定以及原因写信告诉南方整容整形医院。希望得到他们的支持,医院领导对苏晓兰的建议进行了认真研究。高度赞扬了苏晓兰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优秀品质,决定同时免费给柳学军和周春红两人一起整容。

寒假期间,柳学军和周春红的整容手术大获成功。

第二年,周春红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上海浦江大学。周春红处处以柳学军为榜样,刻苦学习,积极向上,两人的关系也越来越亲密。柳学军和周春红毕业后结为伉丽,他们并肩战斗,比翼双飞,为国效力,以报答慈母的养育之恩。

相关文章关键词

《献给母亲节的歌――伟大的母爱》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