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割草的记忆

割草的记忆

2013-10-03 12:40 作者:荒漠逸行者 阅读量:282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我们上小学初中的时候,不像现在的学生,放学后就被沉重的作业负担压弯了腰,下午出了校门,就像从笼子里飞出的鸟,直到第二天早晨八点多才回校上课。春季和冬季,回到家吃过饭,就去溜冰,或者拉帮结派,打土坷仗,往往是两军对战,都有大大小小的军官和士兵,直杀得天昏地暗,才鸣金收兵。但是在夏秋季节,放学后大人们还在地里忙,回到家放下书包,就要背起背篼,拿上镰刀,去割草。俗话说:马无夜草不肥。割草可是重要的劳动,大人们往往在田地里忙个不亦乐乎,家里养的骡马、猪羊,所吃的“夜宵”,可全部靠我们。

有时中午上学的时候,我们也把镰刀和尼龙袋装在书包里,放学后路边就是林场,就到林场里割草。割上满满一袋子,就到河里去捉鱼。时间过的飞快,正当钻在水里玩得不亦乐乎的时候,母亲早已在坡头呼喊,去迟了会挨批的,于是赶忙穿上鞋,背起背篼,撒腿就跑。也有的伙伴,只顾贪玩,割的草不多,就把草抖得酥酥的,看上去一背篼,其实不到一半,因为别人的背篼里都是使劲地压了一层又一层,分量要重的多。我们边走边挖苦他:酥喽喽,抖筛筛,家里去了哄奶奶。如果第二天听到他挨打或者挨骂的消息,我们就会幸灾乐祸地高兴半天。

水地边草多,但割草的人也多,时间长了,就会被连地皮都几乎被刮光,于是我们又瞄准了山上。放学后约上哥儿们,拿一块干粮,边走边吃。到了山上,自然先是割草,等背篼满了,才把草放到一处,就去玩耍。最大的乐趣当然是掏鸟。鸟窝大多在山崖上,并且在我们够不着的地方,那就只能搭架,当然搭的是人梯,先是身体结实的一个人蹲下去,双手扶在山崖上,然后一个人踩在他的肩膀,他满满起身,直到完全站立,鸟洞也就够着了。有的鸟窝离洞口浅,手臂伸进去就可以够着,有的比较深,就要找一根木棍,伸进去,然后来回搅几次,鸟窝大多是乱麻破布条做的,这样搅几次,就缠在木棍上了,一拉木棍,鸟窝也就出来了。如果要捉大鸟,就要把细绳挽一个活扣套上,扣子正好和鸟洞大小相同,细绳拴在外面,大多上面栓一颗铁钉,钉在崖壁上,我们远远地躲起来,看着鸟进洞口。一会儿,鸟飞了过去,或许是它老早发现有人在那里捣鼓,不敢直接飞进去,会在周围盘旋好久,但它毕竟没有看出破绽,还是乖乖地落入我们的圈套。

掏到鸟蛋,我们就活上泥,抹在蛋壳上,找一些柴草,不一会儿就会烧熟,大家就会抢着吃,那滋味,还是挺香的。如果捉了幼鸟,玩一玩也就放了。当然没有把握的时候,我们去割草也是有备而去的,出门的时候,装几块土豆,甚至偷几个鸡蛋,等草割上以后,烧着吃。虽然家里也常吃,但总觉得野外烧着吃,那滋味是在家里无论如何也吃不到的。

我那时割草速度快,其他的哥儿们总是赶不上,当然我任务完成后,一般也不会闲着,总要帮助他们,但帮助是有条件的,要么他们给我偷家里的好吃的,比如鸡蛋,还有屋檐下的鸽蛋;要么他们就要听命于我,干其他活的时候,我只是坐着指挥,他们掏蛋的,拾柴的,生火的,熟了之后,乖乖地双手奉上,让我先尝。

当然割草也是多少有风险的,有时不小心,就会把手割伤,疼得人直叫唤,其他的人听见了,就会赶快围过来,止血的办法也很简单,抓一把土摁在上面,慢慢地血也就止住了。要是在荒山上,还可以找到一种我们叫做“琵琶”的东西,它形状和蘑菇差不多,只是小得多,挤破小包,里面满是像药粉一样红褐色的粉末,听说那种东西可以止血住疼,就把粉末洒在伤口上,究竟是否有效,不得而知,因为很快就会在玩耍中早把伤口忘记。

当然我也不是每天都满载而归,有时候因为经验不足,去的地方本来就没有多少草,只能将就割一些;有时如果碰上野兔,去追野兔,或者开始的时候就掏鸟窝,等玩够了才知道太阳落山了,草草割几把,急匆匆回去。要是以往满载而归,进门的时候按照父母的说法脚步有力,声音高亢。但由于收获不多,父母早就感觉到了,说进门时就像做贼一样,无声无息,偷偷把背篼放下,并且那天晚上肯定会抢着去给牲口添草,好偷工减料,糊弄过去。谁知父母明察秋毫,当然一般不会挨批,有时吃过晚饭,父亲出去很快就会割一背篼草回来。有时他们也会装作不知道,只要你抢着去添草,他们也会随你便,害得自己半夜三更还要拿着空背篼往牲口圈里跑。

我割草更多的时候,割的是猪草,因为家里经济拮据,只好养头猪,好卖了换钱花。没有多余的麸皮、杂粮来喂猪,所以只好多喂一些上好的草,好让猪吃了长膘。要是割不到草,猪会掉膘的。于是我自然感觉到责任重大,一般情况下,都是尽心尽力完成任务。遇上周末,大清早就上山,中午回来,下午再去,这样在一天之内,就要割回来好多的草,积攒下来,当做猪的“存粮”,因为有了这些储备,一方面猪在一周内不至于挨饿;另一方面上课时每天下午放学我割草的压力也会小些,只要保质保量完成一背篼任务,就可以保障下去,自己也有挤出时间玩耍。

现在想想,那时的生活虽然贫困,但由于学习的压力小,在学习之余劳动,为家人分忧,在劳动闲暇取乐,感觉到的是充实,还是有滋有味的。不像现在的孩子,虽然衣食无忧,但整天泡在题海中,没有心思也没有时间那样劳动,那样玩耍,相比起来,感觉那时的我们,还是很幸福的。也许幸福本来就不只是物质的富足,更多的应该是人的内心的感觉吧。

相关文章关键词

《割草的记忆》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