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萍
曾经,心里总是有种欠了别人东西的感觉,这感觉困惑我很久。在锦华中学阴冷寂寥的雨夜里,长夜不眠,苦苦思索,得到的结论是:在此很久之前,我对自己的一个许诺一直没有完成。而且,这心愿随着见识的增长、眼界的开阔还在不断地滋长膨胀。于是一面是日益扩张的愿望,一面是毫不见一丝增长的能力和结果,一对矛盾的斗争搅得我寝食难安。没出息的人总会很容易找到释放自己的理由。我以“没有天赋,不够勤奋”的自我告白,最终就将那心愿草草收场。
但人活着总是得有点愿望的。我从天天操持的工作中又萌生了新的愿望,那就是,当一名好老师。从有了这愿望,立竿见影成效频现,从得到同事、学生和家长的认可开始,以获得全县教育系统先进个人、县委政府表彰的优秀班主任、宁夏和福建省教委联袂表彰的贫困地区优秀教师等形式,把我对这心愿的追求和信心推到了极致。顺着这条路走下去,我当一名好教师的愿望也许能够实现。因为我从学生稚气而又真诚的目光中看到了自己日益高大的身影,我从那些贫困得只剩下诚实的农民的目光中看到了赞许还有期望。
后来的变故以及由此引起的一系列严重后果,我都归咎于替学校写了一份材料。其实,这不是根本原因。最根本的原因是,我缺少了当教师的耐心和对自己心愿的坚持——至此,我才知道,枯燥和长期的默默无闻对人是多么大的考验啊——我就没有经受住这种考验。我想引人注目,我想从众多的显得有些猥琐邋遢的同类中跳出来。这是我接手写那份材料,并挖空心思把它写得足以让人对我刮目相看的原因。
接下来的路,我明知那是一条永远走不到头的路,沿着那条路走下去,我会连自己是谁到找不到的,但一面是紧锣密鼓的威逼重压,一面是我为了在一个新的单位站稳脚跟,在一群新的领导和同事面前获得属于自己生存地位的努力,当然还有显示自己一技之长的庸俗想法。现在想来,这是一条迎合了人本身劣根性的道路,因为它一开始就显得异常顺利。在那个不大的学校里,因为校长以他抑扬顿挫、铿锵有力的语气语调发表在全校师生面前的一篇篇言论,深入浅出阐发的他关于教育的一系列思想观点,在得到师生身体力行全面贯彻落实的同时,我一时名声鹊起。校长因为自己片言只语的观点得到了充分的阐述、发挥和渲染而成为一种完整的管理学校的理论观点,他显得非常满意,对我赞赏有加。而同事们私下的议论和面对我时真假掺半的赞成,曾一度让我飘飘然。
虚荣心是人人都有的,但在我,则是一个温柔的陷阱,在一片掌声中,我一步步走进了这陷阱永难自拔。我一再对别人对自己说,我淡薄名利。也许我真的没有为了蝇头之利干什么,但我无疑是在为了那虚妄的“名”呕心沥血数载。
终于,我对这一切厌倦了,因为一个字一个字写进我的公文材料里的,不是我的理想,不是我的思想,不是我的观点。看起来是那么冠冕堂皇的文字,连我在课堂上一句和同学们的玩笑话都不如——没有碰到过有谁把写材料当作自己终生事业的。那么,这是我的事业吗?
我想到了回头,回到我当一名能给学生以正确的引导受他们尊重的老师的起点上,或者依靠自己坚持不辍写了十多年日记的功底,当一名三流作家的起点上……但太迟太迟了,没有哪位领导愿意让一个这么轻车熟路的材料“写手”去当教师;过多的材料思维把为数不多的几个艺术细胞摧残殆尽,我的语言从此只有干巴巴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解析而没有了感性的、诗情画意的心灵袒露。
愿望被揉碎踩进了污浊的泥土,虚妄的荣耀昙花一现,且没有带来任何亮色,我的生命要以什么作为支撑?
行尸走肉般的生活会很简单,那就是随波逐流,那就是人云亦云。别人干什么,我就干什么,别人说怎么干我就怎么干。我颓然地离开了讲台,颓然地离开生活了40年、沉浮挣扎摔爬滚打了20年的那片土地。
到了这里,我什么都没有了。
在别人眼里,是一块刚从隆德贫瘠的泥土里挖出的楞头愣脑的楞洋芋,正睁着怯生生的目光傻不拉唧地打量着这个异常精彩而又丰富得有点过分的世界。在自己眼里,周身是一片浊流涌动浩瀚无边深不见底的水域,不知身在何处,不知根往哪里扎,苗向哪里发。曾经很卑视那些成天为了钱忙碌的人们,觉得他们的追求太俗气。而今,突然觉得自己连这些人也不如,毕竟,他们的忙碌是有目的的,我的忙碌连这样俗气的目的都没有了。
历史上、书本上、现实中,一些人因碌碌无为郁郁而终;一些人因胸无大志自甘平庸;一些人因壮志难酬消沉萎顿,走向了自己曾经的反面,自甘堕落……
原来,生命不仅仅是能吃能睡有喜怒哀乐和生老病死的一团血肉,还得有恒定不变、为之上下求索洒泪流血的心愿,这心愿,就叫做理想。
没这心愿,便会平庸不堪如我,茫然四顾,心无定点,漂泊如浮萍。有这心愿,每天都会升起全新的太阳,每一次呼吸都会给世界带来芬芳,挣扎到花开,那就是一个烂漫的春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