遐想酷似“萝卜花”
首先声明,这里涉及的萝卜花与真正意义上的“萝卜花”有着天壤之别,但她绝对称得上是名符其实的萝卜花。
倒是某种好奇心驱使我上网搜索了一下。在“百度百科”中是这样解释生物学范畴里的“萝卜花”的:“十字花科,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高三、四尺,其茎根有红、白、紫、绿等色,种类甚多,肥而多肉。叶大长椭圆形,有裂深浅不一,春末茎梢分枝着花,花冠四出,淡紫色或白色,与菜花类同,雄蕊六枚,雌蕊一枚。花后结实,针状细荚,其茎叶与地下茎均可供食用,一名莱菔花。长角果,不开裂,近圆锥形,直或稍弯,种子间缢缩成串珠状,先端具长喙,喙长2.5~5厘米,果壁海绵质。种子1~6粒,红褐色,圆形,有细网纹。”
这里谈到的萝卜花,也许是被粗心的主人无端遗忘、偶尔发现后已在普通的萝卜肌体上悄然开放的那一种吧。那一次,从市场购回了一根白萝卜,个儿不大,形似圆锥,但肉质饱满,具有多种药物价值,最初是用来炖肉烩菜的。也许是阴差阳错的缘故吧,竟然遗忘于冰箱数日,待发现时萝卜自身已发生令人诧异的质的变化。
留给一席之地,生命如此开花!起初冒出小芽,黄黄地,嫩嫩地,让人爱怜不已;继而根茎加粗变长,色彩渐渐加深,泛出淡淡绿意;等移出冰箱,置于阳台,其外形与色彩再次发生裂变——而今成了这般模样:根部蹿出的枝干足有尺余,油油的叶片徐徐舒展,茎梢的花蕾已傲然绽放!她似乎正孕育着萝卜家族的某个希冀,抑或酝酿着一个五彩斑斓的梦境……
突然之间,我对她产生了莫名的兴趣。每当茶余饭后之时,独自踱到阳台,细细打量着这貌不惊人、且不喜显山露水的萝卜花。她朴实,淡雅,内敛,即使遭遇弥久的冷落、忍受难言的寂寞,依然不泯心智,不择天地,咬紧牙关,向往美好,用坚韧的手臂捧出一簇簇生命之花!她普通至极,普通到几乎无人问津(即使农夫似乎也无暇顾及)的地步!因为,今人大多习惯于啧啧娇媚而高贵的牡丹、洁白而香馥的玉兰以及绚烂而热烈的樱花……
她不声不响,不惧阴冷(曾有一段时日蜗居于冰箱),独饮失落,苦度蛰伏,默默汲取生命的甘露,在黑暗的境遇里谛听黎明将至的足音;她安之若素不争不抢,不患得患失,不投机取巧,只需一方微小空间,照例演绎着生命的精美华章。“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用苦行僧般固守赢得生命的璀璨绽放与诗意燃烧。
我惊叹萝卜花的自信与执着,更钦佩萝卜花的淡泊与精彩!鲜花和掌声无法销蚀清醒的头脑,褒词和奖掖难以禁锢率真的天性!宝石永远在闪亮,花儿迟早会芬芳!
想到这里,我不禁慨叹生命的无限张力。面对坎坷和荆棘,心头有了跳跃的火苗,便不会消沉、堕落;面对满眼的灿烂阳光,始终铭记古朴的信念,就不会左摇右摆、迷失自我。是啊,在生命的序列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而在生命的天平上惟有耕耘与奉献!
我感叹生命的无比神奇!我感谢生命的无私馈赠!
(2012.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