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着旗袍讨枇杷
春夏之交正是枇杷大好的季节,这东西润肺止咳清燥,既是水果更可入药,有些人家喜欢买很多来炼枇杷膏,做法颇麻烦,一个个摘皮挖核,捣融加冰糖,小火慢慢熬,直到枇杷冰糖融为一体成腻乎乎状,家庭枇杷膏就就大功告成,放冰箱一年半载不会变质。常吃肺能永葆青春,肺活量超人。肺不太好的,支气管炎肺心病吃这东西就特别有益,人们一提到枇杷就感情深厚。
今天我去野外弄了枇杷,前两天从同事得来的消息,说某地农民拆迁,遗留下好一片山林坡地,上面就有好多枇杷桑树啥的,他们一家已经早就弄了好多回去,几十斤吧。说他老婆弄上了瘾,去了三次还嫌不够。
听到这免费午餐岂能不使人心动。本地土枇杷也要两三块一斤的,何不也去捡捡便宜,更有户外活动的乐趣,挺好。这地方隔城区不很远,某路公交车的尽头,再沿着山坡走上一截就好。城市生活惯了,在田间地头走走也是很巴适的事,下车悠闲了几步,那丛青山已经跃入眼帘,密密林木含蓄而热烈,坡道一侧正是枇杷树。
捞了几个尝尝,不怎样,估计是被人家抢先下手,剩下几个残次品。又深入发掘,果然大有可观,村民为得到更多拆迁补助,几乎每一寸泥土都用上了,那枇杷是三步一岗五步一哨,生长太密,却也果实累累,固然大个的不多。东西一多就开始挑剔,掰一个太小,丢了。掰一个太酸,丢了。再掰一个嫌太扁不受看,也丢了。狗熊掰棒子似的挑挑拣拣,趁手的,高度合适的早就给先遣部队弄得差不多了,现在基本上都是些还留在高端的,要吗就是地势险峻一点的,挨着水塘那棵长得太好了,黄灿灿的勾人呀!没好身手断断不敢冒险的。
有一株挺耀眼,果实累累,就在路边很容易就到手了,为什么就没人动?肯定是酸的,人家七岁的小孩子就晓得这道边苦李的道理了。“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摘了一枚,果然酸。呵呵,不过汁水还是比较充盈的。
这天其实就没成心弄几个枇杷,穿衣裳从不顾及场合,这天偏偏穿件旗袍怎么好施展,开始还拘束,可到后来也不管三七二十,朋友是女中豪杰,人高马大,还能爬到树上去,她捋枝桠,我就赶快摘,稀里哗啦落得痛快。拣根棍棒,直捣黄龙,叫枇杷们叹息道---这穿旗袍的看着斯文,其实是个假货!其实我们算温柔,看看沟渠和地上一片片狼藉。那些人真凶残,连枝桠也给揪断了,真是太狠了。明年还想不想再来了!但估计等不到明年这里就会被开发殆尽,不远就是成片林立的高楼了。
不要钱的东西就费力,明明先前干干净净一身,弄得光辉灿烂,那是枇杷的黑绒和灰尘以及蚊虫蚂蚁。手不经意一抹,妈呀,一脸水墨可以唱川剧变脸了。还不忘记尝鲜,还是才从树上摘下的果实最好,最新鲜。
我容易满足,弄了一些就不想再费力气,可朋友说既然都来了一趟,就要多整点,言之有理。两人配合默契,一个摇,一个捋,本地一般把“摘水果”说成“讨水果”,非常生动的字儿,有动感有感恩的意味,向自然讨东西本来就应该感恩。可这天我们简直是讨伐水果,气势汹汹,大小枇杷撒豆成兵,乖乖就范。弄了两大口袋,哎哟好重,怎么也有十来斤吧。提着大口袋走在闹市汗流浃背,回去一照镜子发现脸上繁星遍布,枇杷林出来就满脸黑豆,胡乱擦了一把也没掉,蓬头垢面,哪里还有半点旗袍娴雅风范,这免费午餐好累哟。
午饭后去看那口袋枇杷,一看就犯了愁,这么多咋吃。有些已经开始溃烂,本来就是很娇嫩的东西,给层迭重压,焉能不坏,看来吃不了几个了,辛苦一场就这么扔掉也太可惜。
于是乎,燕大侠开始如前所述,开始一一剥皮,炼制枇杷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