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游黄山日记

游黄山日记

2013-10-23 04:20 作者:徐霞客 阅读量:504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黄山,原名黟山,唐代天宝年后改为今名。相传黄帝与容成子、浮丘公同在此

炼丹, 故名黄山。位于安徽歙县与太平县间,面积约154平方公里。黄山风景以奇

松怪石、云海、温泉最著名。徐霞客在此日记中对黄山松及云海推崇备至。

此记是徐霞客初游黄山时所作。黄山是他游白岳山后所游览的又一名山。该记

颇为详细地记叙了黄山的几大旅游资源和景色特点,如黄山温泉、黄山松等。同时

也记录了一路游程的艰险,如踏雪寻径、凿冰开路等。对天都、莲花二峰也有侧面

描绘,对石笋惩、天平惩等胜景赞颂备至。

该记颇能显示徐霞客写景状物的功夫,用词遣句都很精当巧妙,其章法开合得

度、松紧适中,对雪光山色的渲染也使具体各景相得益彰。该记可以看作是对黄山

胜景的总体描绘,有此基础,他的第二篇黄山日记便会有更多的余地来细述黄山天

都、莲花二峰以及黄山雾海。

初二日 自白岳下山, 十里,循麓而西,抵南溪桥。渡大溪,循别溪,依山北

行。十里,两山峭逼如门,溪为之束。越而下,平畴颇广。二十里,为猪坑。由小

路登虎岭,路甚峻。十里,至岭。五里,越其麓。北望黄山诸峰,片片可掇duō拾

取。又三里,为古楼坳。溪甚阔,水涨无梁,木片弥满布一溪,涉之甚难。二里,

宿高桥。

初三日 随樵者行, 久之,越岭二重。下而复上,又越一重。两岭俱峻,曰双

岭。共十五里,过江村。二十里,抵汤口,香溪、温泉诸水所由出者。折而入山,

沿溪渐上,雪且没趾。五里,抵祥符寺。汤泉即黄山温泉,又名朱砂泉在隔溪,遂

俱解衣赴汤池。池前临溪,后倚壁,三面石?,上环石如桥。汤深三尺,时凝寒未

解,面汤气郁然,水泡池底汩汩起,气本香冽。黄贞父谓其不及盘山,以汤口、焦

村孔道, 浴者太杂咤tà即杂乱出。浴毕,返寺。僧挥印引登莲花庵,蹑雪循涧以

上。涧水三转,下注而深泓者,曰白龙潭;再上而停涵石间者,曰丹井。井旁有石

突起,曰“药臼”,曰“药铫”diào即小铁锅。宛转随溪,群峰环耸,木石掩映。

如此一里,得一庵,僧印我他出,不能登其堂。堂中香炉及钟鼓架,俱天然古木根

所为。遂返寺宿。

初四日 兀wù坐枯坐听雪溜竟日。

初五日 云气甚恶, 余强卧至午起。挥印言慈光寺颇近,令其徒引。过汤地,

仰见一崖,中悬鸟道,两旁泉泻如练。余即从此攀跻上,泉光云气,撩绕衣裾。已

转而右,则茅庵上下,磬韵香烟,穿石而出,即慈光寺也。寺旧名珠砂庵。比丘为

余言:“山顶诸静室,径为雪封者两月。今早遣人送粮,山半雪没腰而返。”余兴

大阻,由大路二里下山,遂引被卧。

初六日 天色甚朗。 觅导者各携筇qióng手杖上山,过慈光寺。从左上,石峰

环夹,其中石级为积雪所平,一望如玉。蔬木茸茸中,仰见群峰盘结,天都独巍然

上挺。数里,级愈峻,雪愈深,其阴处冻雪成冰,坚滑不容着趾。余独前,持杖凿

冰,得一孔置前趾,再凿一孔,以移后趾。从行者俱循此法得度。上至平冈,则莲

花、云门诸峰,争奇竞秀,若为天都拥卫者。由此而入,绝岘yǎn大小成两截的山

危崖,尽皆怪松悬结。高者不盈丈,低仅数寸,平顶短?,盘根虬干,愈短愈老,

愈小愈奇,不意奇山中又有此奇品也!松石交映间,冉冉慢慢地僧一群从天而下,

俱合掌言:“阻雪山中已三月,今以觅粮勉到此。公等何由得上也?”且言:“我

等前海诸庵,俱已下山,后海山路尚未通,惟莲花洞可行耳。”已而从天都峰侧攀

而上,透峰罅而下,东转即莲花洞路也。余急于光明顶、石笋惩gāng又作“杠”,

即石桥之胜,遂循莲花峰而北。上下数次,至天门。两壁夹立,中阔摩肩,高数十

丈,仰面而度,阴森悚骨。其内积雪更深,凿冰上跻,过此得平顶,即所谓前海也。

由此更上一峰,至平天惩。惩之兀突独耸者,为光明顶。由惩而下,即所谓后海也。

盖平天惩阳为前海,阴为后海,乃极高处,四面皆峻坞,此独若平地。前海之前,

天都莲花二峰最峻,其阳属徽之歙shè地名,其阴属宁之太平。

余至平天惩,欲望光明顶而上。路已三十里,腹甚枵xiāo变虚,即肚子很饿,

遂入惩后一庵。庵僧俱踞石向阳。主僧曰智空,见客色饥,先以粥饷。且曰:“新

日太皎,恐非老睛。”因指一僧谓余曰:“公有余力,可先登光明顶而后中食,则

今日犹可抵石笋惩,宿是师处矣。”余如言登顶,则天都、莲花并肩其前,翠微、

三海门环绕于后,下瞰绝壁峭岫,罗列坞中,即丞相原也。顶前一石,伏而复起,

势若中断,独悬坞中,上有怪松盘盖。余侧身攀踞其上,而浔阳踞大顶相对,各夸

胜绝。

下入庵,黄粱已熟。饭后,北向过一岭,踯躅菁莽中,入一庵,曰狮子林,即

智空所指宿处。主僧霞光,已待我庵前矣。遂指庵北二峰曰:“公可先了此胜。”

从之。俯窥其阴,则乱峰列岫,争奇并起。循之西,崖忽中断,架木连之,上有松

一株,可攀引而度,所谓接引崖也。度崖,空石罅而上,乱石危缀间,构木为石,

其中亦可置足,然不如踞石下窥更雄胜耳。下崖,循而东,里许,为石笋惩。惩脊

斜亘,两夹悬坞中,乱峰森罗,其西一面即接引崖所窥者。惩侧一峰突起,多奇石

怪松。登之,俯瞰壑中,正与接引崖对瞰,峰回岫转,顿改前观。

下峰,则落照拥树,谓明晴可卜,踊跃归庵。霞光设茶,引登前楼。西望碧痕

一缕,余疑山影。僧谓:“山影夜望甚近,此当是云气。”余默然,知为雨兆也。

初七日 四山雾合。 少顷,庵之东北已开,西南腻甚指雾气非常凝滞厚重,若

以庵为界者,即狮子峰亦在时出时没间。晨餐后,由接引崖践雪下。坞半一峰突起,

相关文章关键词

《游黄山日记》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