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黑洞吸引

黑洞吸引

2013-10-27 10:55 作者:龙飞 阅读量:287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在我十岁的时候,我第一次感受到了“死”这个字的含义。

奶奶已经病了很久,终于那天,我隐约觉得家里的气氛不对。父亲和姑姑一直是神色匆匆的样子。我和姐姐在东里间睡着,哪里能睡得着,心中是莫明的恐惧感。深夜,听到父亲和姑姑轮翻在门外呼喊:“娘!——来吧!娘啊!——回来吧!”〈后来知道这是老家的习俗,据说这样能把灵魂叫回来。〉大概是天快亮了,西里间传来哭声,声音越来越大。父亲的哭声震撼着我,父亲都哭了,我知道那意味着什么。父亲和姑姑在里间哭,母亲在外间哭。我在恐惧中纳着闷儿,母亲和奶奶一向不和,她也哭么?但是母亲确实哭得很痛,而且是不带掺假的那种哭。

人从生下来,似乎就有一个黑洞在慢慢的吸引着你,一步一步,人都要走向黑洞,谁也逃避不了。就连毛周朱刘那样的伟人也不过是最终消失在黑洞中。这是一个过程,有长有短,有轰轰烈烈,有平平常常,有快乐,有忧伤......

在我的记忆当中,死似乎是很遥远的事情。忽然有一天静下心来历数周围年纪并不老却已经归西的人,才发现死有时候或许是近在咫尺。虽然这话悲观,谁又能说不是事实呢?隔壁邻居儿子李冲从部队转业回来,刚参加工作就在舞厅里和别人打架被打死;那个体壮如牛的叫闻山河的,因为偷油在油罐里窒息而死;幼时伙伴马军在外打工得无名症状不治而亡;叔家我五弟出车祸送了命。谁能把握住自己呢?当我们在不知不觉中越来越接近那黑洞时,谁能抗拒它的引力呢?

据我三十多年的生活经验来判断,人生绝对有一些纯粹的、真的、美好的东西。比如说青春。

有一天,我发现我变得懒散了、浮躁了,变得不再活跃,喝酒时不再像以前那样划拳划得震天响,甚至根本就不再划拳了。也不再像梁山上的及时雨宋江那样广交各路豪杰朋友。朋友固定了那几个挚友,只和他们胡混,偶尔在某个场合朋友给我介绍他们的朋友,我也只是礼节性的应付几句,心里极不情愿,懒得搭理。难道这就是老的征兆么?可是我还介于而立与不惑之间,哪里能快该老了呢?

世界上有一样东西很实在,那就是钱,有它就能换到别的物质。当然,也有那种看不见的却比钱珍贵的,比如说爱情和友情。人变得越来越现实,看重眼前的所有,懒得去追求这些累人的东西。想想也是,倒不如“守株待兔”,来了就笑纳,不来就顺其自然。

因为人都是要走进黑洞的,走进去之前就要做一些事,并且要全身心地去做。走的过程当中,路边的果树上会有一些果子,伸手可及。你摘了它吃,或许甜、或许酸、或许涩。一辈子会经历无数次选择,每一次选择都是命,摘什么样的果子、摘哪只果子,是酸?是甜?还是涩?这都是命吧!如果生活中选择少了,快乐会不会就多了呢?

我十九岁时,姥姥病危。弥留之际,我来到她的炕前。我是姥姥照看大的,对姥姥的感情很深。这次我又感受到了十岁上奶奶去世时的那种气氛。母亲在炕边伺候着,舅舅在一旁坐立不安,满面愁容。我问姥姥:“姥姥,你还认识我吗?”姥姥睁眼回答我两个字:“认识。”这便是姥姥留给我的最后一句话。

看着母亲和舅舅悲痛欲绝的样子,我知道,人都要经历这种场面,而我在有一天到了生命的边缘时,我的孩子也会这样为我而悲伤。今天的我以三十多岁的成年人的心态写这些文字到这里时,眼泪竟然禁不住溢出。我不是怕死,只是难以想像我到最后时刻时,我唯一的闺女该会如何的悲伤而不能承受呵。

前不久,在一朋友的父亲的丧事上看到另样的一种场景。这位老先生的一位生前老友来吊丧,负责灵堂前喊三鞠躬的老者和这位吊丧的也是老相识。老者高喊:“一鞠躬!——二鞠躬!——三鞠躬!——”喊完三鞠躬,吊丧的准备离开走向一边,谁知老者继续喊:“四鞠躬!——”吊丧的只好又站定继续鞠躬。“五鞠躬!——六鞠躬!——......”吊丧的忍不住问:“哎,老刑!怎么还喊鞠躬啊?”老刑道:“我们这儿就这规矩,得鞠一百二十个躬才算完!”众人都笑起来,吊丧的也笑骂:“这老家伙!”

这样肃穆的场合,老先生的生前老友们竟然还能逗个乐子,可想而知,老先生生前也是豁达、洒脱之人。其灵魂不远,看到老友在灵前作此状,想必也会会心一笑吧!

向这些老同志们致敬!

相关文章关键词

《黑洞吸引》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