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牛花啊牵牛花
昨天晚上的一场雨彻底淋淡了春色,百花也在一夜之间没了踪影,不过夏天却尾随着春姑娘的脚步姗姗而来。虽然来的有点儿迟,可丝毫没有春的羞涩,那满眼的招摇的绿色便是佐证。雨水使本来干涸的田地变得肥沃,蘑菇顶把小伞吮吸外边新鲜的空气,到处都是泥土的味道。
路两边的树下有许多刚长出叶子的草本植物。纤细的茎贴着地面,朝着树的方向伸展,薄薄的叶子在微风中摇曳,好像是在邀我跳一支欢快的伦巴。看得出是牵牛花的幼苗。
有些惊异,秋季盛开,春季发芽,夏季孕育,冬季枯萎,这就是牵牛花短暂的一生。真正的花期不过几个小时,清晨开放,中午或者傍晚凋谢,如此短暂却又如此辉煌。它本是柔弱的植物,离开可依附的枝干,墙壁只能顺着地面蔓延,缠绕。它又是生命力极旺盛的植物,河畔,路边,沟壑,田间,不择地而生。有土的地方就有牵牛花的倩影,聚集所有的能量只为盛开的分分秒秒。无人欣赏,可孤芳自赏;无人喝彩,可自己鼓掌;无人驻足,可绵延千里……
突然想起了牵牛花盛开的样子。我曾见过漫山遍野的牵牛花,那粉红色的喇叭分明是要奏响明天的希望;我也曾见过寒风中飘摇的牵牛花,那紫色的喇叭一定是在与风搏斗;我还见过枯枝上开出的牵牛花,那蓝色的喇叭准是在装饰凄凉的秋天。当然见得最多的还是路边的牵牛花,那白色的喇叭像是一排排整装待发的乐队。
不远处的篱笆上面盘旋着柔软的藤条,稀稀疏疏的叶子间零星的开出三朵粉色的小花。一朵朝着路面,像是骄傲的孔雀,一朵面向菜园,像是羞答答的少女,另一朵呢,隐在一片叶子后面,像极了“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歌女。花的馨香混合着叶的清爽随风潜入鼻中,顿时有了“庄周梦蝶”的逍遥自在。
俯身细看牵牛花的姿态,眼前浮现梅兰芳大师《贵妃醉酒》中赏花的“卧鱼”身段。据说大师是在附身闻花时受到启发,后经揣摩,研究,实践,终于使“卧鱼”身段更加生动传神。大师所闻之花自然就是牵牛花。看来花不仅能够愉悦心情,也能够增加创作灵感。不过,此时的我倒是有点儿像效颦的东施了……
树叶的“沙沙”声里还夹杂着幼时母亲的细语:
“很久以前有座伏牛山,山下的农民以种田为生,但是没有可耕田的牛。有一对孪生姐妹,刨地时刨出一个白光闪闪的银喇叭。神仙告诉她们伏牛山里有一百头金牛,这个喇叭就是开伏牛山的钥匙。打开山门以后,只要进去抱一头金牛,保准能够吃喝一辈子。但是有两条,一是不能用嘴吹,一吹金牛就会变成活牛跑出来,二是天一亮就不灵验了。姐妹俩想了半天,最后决定把金牛变成活牛,分给穷苦的乡亲们耕田。她们打开山门,进去一看,果然有一百头金牛,两姐妹拿起喇叭使劲吹,随着喇叭的响声,金牛变成了活牛,顺着山洞往外跑。到最后一头牛的时候,却被卡在山洞口。村人好不容易把牛拉出来,而山眼也在那时合拢,姐妹俩被关在了山里。太阳出来了,山眼里的银喇叭变成一朵喇叭花,为了纪念善良的姐妹,也叫牵牛花。”
可不是嘛,敢和太阳赛跑的花儿该是多么的勤劳,否则也不会得了“勤娘子”的美称。可千万不要被它柔弱的外表所迷惑,要知道,它一旦开花,就要开到落叶满天飞的深秋。我鼓起腮帮吹了一下喇叭花,那美妙的音乐仿佛是潺潺的流水,流到梦里的外婆桥,流到母亲的怀抱,流到情人的眼帘,化作一阕阙优美的诗词。
“银汉初移漏欲残,步虚人倚玉阑干。仙衣染得天边碧,乞与人间向晓看。”
“圆似流钱碧剪纱,墙头藤蔓自交加。天孙滴下相思泪,长向秋深结此花。”
“晓思欢欣晚思愁,绕篱萦架太娇柔。木犀未发芙蓉落,买断西风恣意秋。”
忽而飘起了雨,朦胧中,我看到“篱上摘牵牛”的楚女,我问“采之一何早”,她答“日出颜色休”。我静静的看着,末了,她笑“持置梅卤间,染姜奉盘羞”。
我抚摸一下牵牛花的叶子,然后向它挥挥手。
走在路上,想起儿时看过的舞台剧《马兰花》。“马兰花,马兰花。风吹雨打都不怕,勤劳的人在说话,请你马上就开花。”
走着走着,脚下的牵牛花已开了一片。
我说:牵牛花啊牵牛花,风吹雨打都不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