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心在六尺巷中穿行
“千里寄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这是清代宰相张英在接到家书时劝导家人的诗。张英与同朝为官的姓叶的侍郎毗邻,两家为起造房屋发生了争执,张老夫人作书与张英要他出面干预,而张英做诗回书劝导,老夫人见诗明理,立即把院墙主动退后三尺。叶家深感惭愧,也把院墙退后了三尺,这样中间就让出了一个六尺巷来。
是呀,人生于世,本是赤条条的来,再两手空空而去,谁能带走什么?物是真的,人却是假的,百年之后,都化作云烟随风而散,既没有你,也没有我。纵使生前应有尽有,死后也带不走半分文。那么,还抓破脸皮地争些什么?
世人,都善于自欺欺人与自己作茧,囚禁自己的身心。为名,为利,为了一些毫无边际的虚妄,奴役自己的灵魂,淡了初衷,背离了那抹纯真。
我们总是在回望中愕然发现,原来那些最真挚的情感,就在我们行进的路程中,在寒来暑往的交错里,风花雪月的熏陶下,已经变得不再那么专一,清纯的年代被岁月抹杀,单纯变得圆滑。我们在这个纷杂的世界里,各自练就了一套生存之道,学会了明哲保身,学会了淡默无关于已的一切。人与人之间,各自相安,相安得彼此遥远。人变得自私了,都站在各自的立场上互不相让,在这寸土寸金的年代,还哪有多余的六尺巷呀?
都市繁华了,可人却越来越陌生了。邻里之间只隔着一道门,却不识彼此。朋友之间,电话多了,见面少了。子女与老人之间,寄钱的多了,回家探望的少了。孩子与家长之间,责备的多了,沟通的少了、、、、、、这个时代,精神与生活的品味都提高了,可人情的味道却不那么浓了,有点冷漠。有人宁肯冻得“手舞足蹈”,也不肯与人相拥彼此温暖。不知是怕弄皱了高档时装,还是怕别人沾染了高级香水。有人宁肯躲在角落里乐得差了气,也不肯走出去与人分享。可能是在某些时候忘记了“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道理,快乐与人分享,不但不会减少半分,反而会让快乐升值,让人享受更多的快乐与满足。
学着宽容,让出心灵的三尺宅基地,与人共享。“径行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时减三分与人尝”让欲望减三分,自私减三分,这样人与人之间便有了六尺可以通行的路径。留余地给别人,及时与人分享,不费自己的吹灰之力,却能换来对自己的、对别人的海阔天空,这种得到,不是远远超过努力争取到的了吗?有个小故事说,一个小孩儿,别人用盘子装满了糖递到他面前叫他拿,而他说:“还是由你给吧”。那人听了非常高兴,夸赞小孩懂事、谦虚,结果给他装了满满的一口袋,当他问小孩儿为什么不自己拿时,小孩儿说:“我自己的手太小了,拿不了几块的。”由此可见,有些时候,放弃贪婪的获取,把给予的权力交付到别人手上时,也许你会得到更多。人人各让三分,就有了一条沟通的途径,心与心就更近一步,在你来我往的穿梭中,成就内心的繁华,学会礼让,让心和谐、安宁,用友善做作为连接你我的纽带,心与心的触碰,使人远离冷漠。
靠近你,温暖我,相得益彰,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