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爱情的婚姻 第一部 情恋之梦 第一章 红绳结缘
俗话说: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识。
大千世界,茫茫人海,痴女情男,谁人不做情缘梦?牵手红尘靠情缘。
——题记
古时候河南有个书生,名叫韦固。他天资聪敏,英俊潇洒,风流倜傥,又是名门之后。只因父母早亡,一个人孤苦伶仃,日子过得非常清苦。
韦固想,怎么才能改变这种窘况呢?自己是一介文弱书生,一不会种田,二不会经商,只有早日完婚,家有娇妻,早生贵子,传宗接代,二人齐心合力,才能重振家业。
韦固为寻佳丽,托亲朋好友为他说媒,女方家人一听他是一介书生,家贫如洗,又无父母,便连连摇头,尽管“红娘”跑断了腿,也没寻到令他满意的佳丽,娶媳妇真比登天还难呐。现如今他已一十八岁,尚未娶妻,成天愁眉不展。
就在这年夏天,全国举行大考,韦固想,“学而优则仕”,只要我金榜题名,将来做了大官,家业兴旺,还愁娶不上美娇娘?主意拿定,他把婚姻大事暂放在一边,去京城赶考要紧。于是他把家中之事,托付给友邻照管,自己立即收拾行李,带着一应考试用品,和仆人李忠一起前往京城去了。
韦固主仆二人不辞辛苦,昼行夜宿,不觉来到洛阳城下,看看天色已晚,夕阳将要下山,他不敢继续赶路,便在城南一家客栈住下。
韦固与李忠吃过晚饭,闲着没事,他吩咐李忠不要离开客栈,好生照看行李,自己出去走走,散散心。
韦固独自一人走出客栈,踏着皎洁的月光,漫步在大街小巷,观察过往行人,欣赏洛阳夜景,不知不觉来到洛阳郊外。
韦固正闲走间,抬头一看,只见一位身穿白衣,头戴白帽,脚蹬白鞋的白胡子老人,正在一棵槐荫树下,席地而坐,还津津有味地翻看着一本又大又厚的书,而且他的身边还放着一个大布装,里面装满了红绳子。
韦固见了,觉得这个老头怪怪的,便想探个究竟,于是他快步走到老人面前,仔细观看那书,书中却无一字,他好奇地问老人:“老伯伯,请问您看的这是什么书,怎么上面没有一个字呀?”
老人答道:“这是一本记载天下男女婚姻的天书,凡人是看不懂的。”
韦固听了,更觉蹊跷,接着又问道:“那么,您袋子里的红绳子,又是做什么用的呢?”
老人笑了笑说:“这些红绳是专门用来拴男人和女人的脚的,不管男人和女人,先前他俩是仇人还是朋友,是近在咫尺还是远在天涯,只要我用这根红绳栓在他俩的脚上,他们就一定会相敬如宾,喜结良缘。”
韦固想,男女两情相悦谓之爱,有爱才能成为眷属,哪有这样结为夫妻之理?真是荒唐之极。但他听老人说得神乎其神,又想到自己的婚姻屡遭失败,便想问个究竟,于是又问道:“老伯伯,您看我的婚姻状况如何?”
老人听他问的婚姻之事,突然站了起来,仔细对他端详了一番,然后从布袋中掏出一根红绳,当空一晃,只见一道红光在韦固的脚下绕了一圈,然后红光朝北方飞驰而去。
老人这时才回过头来,神秘地告诉韦固说:“此绳已把你和那女人的足系在一起了,你们二人不管贫富多么悬殊,贵贱又有高低,但你俩终成眷属,天命不可违也!”
韦固听了老人的话,说自己的姻缘早已天定,心中半信半疑,于是赶紧追问老人:“我将娶何人为妻?”
老人不慌不忙地答道:“城北郊外,马路北边,那个卖菜老妪的儿女就是你未来的妻子!”
老人说完,拿起无字书,背起大布袋,纵身一跃,飘然而去。
韦固不见了老人,一时惊呆了!当他回过神来,方知老人不是凡人,加上他说得头头是道,自己的一足被那红绳拴住,不由得不信。可是转念一想,又觉得老人似乎在和他开玩笑,兴许是说着玩的吧。但是出于好奇心,他还是不由自主地来到洛阳城北郊,想看个究竟。
韦固心神恍惚,迤逦来到北郊,果然见马路北边有一座民房,民房门口放着一副卖菜的挑子。他轻轻推开房门,向里观看,只见一个瞎了一只眼的老婆子,正抱着一个蓬头垢面、面黄肌瘦、相貌丑陋,大约有三岁的小女孩,坐在床沿,正不停地摇晃着,口中还念念有词,似乎在哄着女孩睡觉。
韦固见此情景,心烦意乱,不知如何是好。心想:“这个丑陋的小女孩,难道真的就是我未来的妻子吗?不可能,不可能,绝对不可能!我堂堂正正的名门后代,英俊潇洒的美男子,不久进士及第,必做大官,家业兴旺,怎么会有这样其丑无比、家徒四壁的妻子呢?”
韦固虽不相信,但又怕成为现实,他不敢在此久留,便悄悄地退出屋子,怏怏不乐地回到客栈。
韦固满脸愁容,一声不响,坐在床沿。仆人见了,问道:“少爷为何愁眉不展?”
韦固说:“我有一事,百思不得其解。”
仆人说:“什么事还能难倒少爷?”
韦固说:“我的姻缘前世一定,而妻子又是一个非常丑陋的女孩,我可怎么办?”
于是他把自己遇见白胡子老人说的话,以及他见到的那个女孩,一股脑儿地向仆人述说了一遍。
仆人说:“少爷请放心,这老人大概是个疯子,他的话不足为信。”
韦固却对仆人说:“这件事,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我知道,你是我最忠诚最可靠的朋友,遇事不慌,办事干练,你如果能替我杀死那个小女孩,我赏你一万钱,愿与你结成生死之交,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你的恩情我将永世不忘。”
李忠听后,非常感动,他拍着自己的胸脯说道:“少爷呀,你的事就是我的事,为您肝脑涂地,在所不惜。我定会马到成功,为您除掉这个祸根。”
这时,韦固听后,立即从包里拿出—把锋利的水果刀交给他,说道:“速去速回,我等待你的好消息。”
李忠斩钉截铁地说:“不完成任务,决不回来见你。”说完,他身藏水果刀,踏着明晃晃的月光,迅速向北郊奔驰而去。
不到一个时辰,李忠来到小女孩的家中。他蹑手蹑脚地走到房前,翻窗而过,乘着明亮的月光,他看见女孩正躺在床上熟睡,便把锋利的水果刀向小女孩的头部猛然刺去……
李忠只听小女孩一声惨叫,见她在床上疼得翻滚,吓得他破门而出,仓皇逃窜。
李忠一路狂奔,跌跌撞撞来到客栈。韦固见状,急切地问:“小女孩刺死了没有?”
李忠面色煞白,仍心有余悸,他战战兢兢地说:“我本想用刀刺进她的心脏,不料手一哆嗦,竟刺中了她的眉心,只听她一声惨叫,在床上翻滚,我想大概是死了吧。”
韦固听了,眉开眼笑,连声说道:“死了好,死了好,只有将小女孩杀死,才了却我一桩心事,这段错配的姻缘才能结束。”
韦固和李忠不敢在客店久留,天刚蒙蒙亮,他俩就急忙起身,交了店钱,直奔京城而去。
韦固主仆二人,又急行几天来到京城。这时韦固,早已把杀入之事忘得干干净净,考试时心态极好,且超常发挥,三篇文章写得漂亮,而且十八般武艺艺压群雄,竟考取了头名武状元。
韦固在京城做官,文武双全,仕途一帆风顺,很快当上了京城护卫总管。
就在这一年,北方胡人侵扰边疆,皇上急命韦固带兵讨伐。经过几年征战,韦固凯旋而归。鉴于韦固镇守边疆有功,皇上封他为兵部尚书。
是年,韦固已过而立之年,尚未娶妻,前来说媒的虽说络绎不绝,但佳丽却难寻觅,他不免心灰意冷,在夜深人静之时,他又想起十三年前白胡子老人的话:“城北郊外,马路北边,那个卖菜老妪的儿女就是你未来的妻子!”那时丑女孩已死,难得我命中无妻?!想到这里,不觉潸然泪下。
有一天,当朝宰相宴请韦固。他见韦固相貌堂堂,一表人才,便有心将女儿许配与他。宰相与韦固频频举杯,酒过三巡,宰相问韦固:“家中是否有妻小?”
韦固说:“虽经多人说合,终因没有中意女郎,所以至今未娶。”
宰相听了,心中大喜,接着说:“我膝下有一小女,年方一十六岁,不知你意下如何?”
说话间,小姐恰同丫鬟从门前经过,于是宰相说:“走在前面的那位就是小女英莲。”
韦固抬头一看,只见英莲亭亭玉立,眉清目秀,如花似玉,似曾相识,正是自己寻觅多年的红颜知己,不觉心动。
韦固赶紧收回目光,兴高采烈地说:“愿相国为晚辈做主。”
三日之内,韦固与英莲完婚。妻子姿色貌美,倾国倾城;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心地善良,天下无比。韦固无可挑剔,只是美中不足,她的眉间常贴着块花钿,就是洗脸时也不愿取下来,心中不觉生疑。
韦固与英莲完婚年余,他再三询问夫人,缘何总是眉间戴着花钿?夫人就是不说。夫人越是不说,韦固越是好奇,终于有一天,夫人泪流满面,伤心地说:“我虽贵为宰相之女,但我不是他的亲生女儿。”
韦固大为吃惊,忙问:“为什么?”
夫人说:“官人有所不知,从前我母亲以卖菜为生,不幸在我10岁那年,母亲因病亡故。我无钱埋葬母亲,便在大街上自卖自身。这时恰逢相国路过,问清缘由,相国念我一片孝心,出钱厚葬了我的母亲,还收养我为义女。父亲派人教我识字,学歌舞,如今琴棋书画也略知一二。”
夫人停了一会,接着说:“至于我眉间的花钿,说来话长。在我三岁那年,有一天晚上,一个贼子翻窗来到我家,他见我家中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便恼羞成怒,丧心病狂地向我眉间猛刺一刀,我血流满面,疼痛难忍,竟昏死过去。好在未刺破额骨,死里逃生,但刀口太深,后经多方治疗,伤愈后而刀痕却难以除去,至今犹在。我只好用花钿盖上这耻辱的伤痕。如今每每想起此事,仍不寒而栗。幸运的是父亲把我当作亲生女儿嫁给您,是我前世修来的福呀。”
韦固听到这里,忽然想起10年前的那件荒唐之事,于是追问道:“你母亲是不是瞎了一只眼的老太婆?”
夫人惊讶地问道:“是呀,你是怎么知道的?”
韦固满面羞愧,无地自容,只好坦白承认:“刺杀你的那人,是我指使他干的。”
于是韦固泪流满面,将10年前发生的故事,原原本本向夫人诉说了一遍。
夫人听了,遂相信:同床共枕,前世情缘,命中该遭此劫难,人力不可违也,于是小姐原谅了夫君所为。
韦固的姻缘,经过这么一番波折,终成眷属,二人更加相敬如宾,恩恩爱爱,白头偕老,在中原大地传为佳话。
这正是:洞房花烛结良缘,穿针引线有红娘;月下老人红绳栓,千里姻缘一线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