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富悬殊,到了必须解决的时候
近几天,大家的眼球不约而同地被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所吸引:中国自有住房拥有率高达89.96%,远超世界平均60%左右的水平;城市家庭平均财产247万,农村家庭平均财产37.7万,平均财产121.69万。资产最多的10%家庭,占家庭总资产的84.6%。对此,有人嘲讽,有人跳脚,大多是说“被财富”了。但细看静想,它这个数据的可信度还是蛮高的。
首先,自有住房问题,城市户籍住房拥有率85.39%,农村户籍住房拥有率94.60%,根本不稀奇。城市乡下,那个老居民没有自个儿的住房?就是我所在的那个偏远落后的小村庄里,无论穷到什么程度的人,自己住的房子还是有的,当然看是什么标准,土坯房,家徒四壁它也好歹是住房呢。这个我绝对相信。问题是,现在城市里许多学子许多建设者,许多就业人口是没有当地户籍的。我们国家的各个城市户籍制度里带着的许多福利,是不会轻易给别人的。这个统计很准确,但是肯定有遗漏,它恰恰把最需要住房的那一批人漏了,它也把那些一户占有数十套住房的家庭遗漏了。我想这一定是它的有心之失,因为这样的数字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在当前的管理制度下,是说不清楚的。
如果按报告讲的住房拥有率,那么我们国家从另一个口径统计的住房需求,从而做出的加大住房保障的政策就是有问题的。房子是需要人住的,如果大家都有了房子或基本有了房子,还每年拿那么多土地资金投入干嘛,那不是极大的浪费吗?当然平均这个东西历来是两头大,也许那些一家占有数十数百套房产的人,把更多人的一套早就当点心吃了。这不奇怪。按财产统计的平均数,10%的人占有了86%的财产想,房产大体也是这样的情形。
至于财产问题,我也宁可相信它的数字是过硬的。因为现在的百十万真的算不了什么。一般城市家庭,有一套房,再有辆车就差不多可以凑够200万了。而农村人的那37万多,更是不值得辩白:那儿不能算个几万?况且,人家早早就说是平均数。你一分没有,东部沿海地区那些早富起来而且越来越富的10%的家庭随便掉下个面渣渣,也给你均够了。
我看到网上有人说,给祖国丢脸了,连平均数的零头还没有挣够。我想这也没什么可丢脸的,一个可能是你刚刚走上工作岗位,才在财富创业时期,那儿能一下子把平均财富积聚起来?另一方面你可能处在弱势地位,比如你在不景气的行业,做的是一般的劳动,挣的不会很多,积累也很难。还有就是你有上学的孩子,有病着的家人,可能也会入不敷出。在我们国家,一个人能不能富起来,除了个人的能力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前提就是你是不是走进那些好单位里。老话说“男怕进错行,女怕嫁错嘞。”用在工作挣钱方面很贴切。跟你同时参加工作,同样能力资质,同样职位的人,如果你在垄断行业的银行、电力、石油等部门,那你可能随便就是百万富翁;而走进一个陶瓷厂或者编织厂肉联厂什么的,或许早就当下岗工人每月拿三五百块救济金去了。
人与人、家庭跟家庭当然是无法比的。我说我不行,还有不如我的。过去一个单位的那位老兄,早年跳腾着调回原籍,进的就是一家陶瓷厂,开始还风光无限,后来就自动下岗了。下岗怎么办?上班发不出工资拿货顶,连下岗职工的200多生活费都拿不到呢。去年他还说有欠账没还完。你说,像这种情况的城市人,或许连个乡下农民不如呢,他那里能产生财产?
我到认为,这个数字的积极意义大于消极意义。其一,它让我们知道自己在这样的财富标准下能达到什么水准。其二也让我们了解到现在贫富差距有多大。我看,这应当引起国家有关部门的进一步关注,贫富悬殊到了这种程度,恐怕不光嘴上要疾呼提高中低收入人群生活水平,怕是到了应当真正采取切实行动解决的时候了吧。
2012年5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