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老城隍庙前的怀旧

老城隍庙前的怀旧

2013-10-03 16:00 作者:石拓 阅读量:323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上海老城厢中的老城隍庙,不是因为其古老,才加“老”字的,只是因为区别旧时上海,法租界内的城隍庙。当然,老城隍庙是够老的,可能是与上海县城先后建造的,足有好几百年的历史。而法租界内的城隍庙,要年轻得多,故叫新城隍庙。两个城隍庙,一个在东面,一个在西边,两庙相距大约六里地左右。

城隍庙是供奉“城隍老爷”的,“城隍”是传说中的城池守护神。

城隍庙是道教的庙宇,它通常建在城池的中心,所以上海的老城隍庙也不例外。既然地处城池的中心,因此老城隍庙的四周是一个商家云集的热闹地方。上海人把这个热闹的地方,连同老城隍庙本身,笼统的称谓老城隍庙。

“文革”之前,当我还是一个小孩的时候,我的父亲曾领我去老城隍庙玩,同时,参观了庙堂内的“老爷”。特别的是,老城隍庙的庙堂,由上下两层组成。底层是大殿,大殿内除了供奉“城隍老爷”外,还供奉着武圣关羽“关老爷”,以及关羽的心爱战将周仓,还供奉别的“老爷”。每个“老爷”的供桌前,不断有人前来烧香、磕头、求拜。因此,大殿内终日烟雾缭绕,香火旺盛。

老城隍庙的二楼是“地狱”,十八层地狱。地狱内供奉着地狱之首“阎罗王”,十八个判官,以及众多的小鬼。因为,一个判官只管一层地狱,所以十八个判官管十八层地狱。

十八层地狱虽在二楼,有朝南的窗户,有朝北的大门,大门的旁边也有窗户。白天光线很充足,明亮是肯定的。但是,在我看来不仅昏暗,而且有点阴森森的感觉。我害怕,不敢走进大殿,是父亲硬拉我进大殿的。我进了大殿后,身上不仅起了鸡皮疙瘩,就连细小柔软的汗毛,也竖立了起来。在恐怖的“地狱”内转悠,只见张牙舞爪的“老爷”,还有“刀山”、“火海”和“油锅”等之类的刑具。

父亲领着我边参观边讲述,有关他所知道的地狱知识。我是越听越害怕,心里只想早点离开这可怕的地方。如果说,要有什么记得的话,好像只有“刀山”、“火海”和“油锅”之类。后来在“文革”中,听到有人誓言“不怕上刀山,不怕下火海”,我的第一反应就是,这些人不怕下“地狱”。

天堂也好,地狱也好,都是人类的精神思想的产物。而精神思想的产物,只有人类社会才有的。既然是精神思想的产物,免不了唯心的成分居多。唯心的东西与唯物不同,唯物的东西是人类物质思想的产物,是客观存在的,譬如:牛顿三大力学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是自然界的客观规律,不是因为牛顿而存在,而是被牛顿首先发现罢了。不过,人要是没有精神思想的约束,将是可怕的,后果将不堪设想。人的道德品质,或许就是某种精神思想的结果。

我的小学和中学时光,几乎都是在“文革”中度过。“文革”中的读书比较松散,课余时间比较多,作业也不多,闲在家里无事可做,老城隍庙倒是一个很好的去处,可以消磨时光。尽管那时庙堂中的“老爷”已被“扫地出门”,庙堂已关闭,移作了它用。但是,庙堂的四周还是热闹的。

上海老城隍庙与江南著名的园林“豫园”相邻,“豫园”的大门前是一个人工湖,湖中饲养者橘红色的“鲫鲤鱼”,湖面上有供人行走的九曲桥,和供人喝茶听曲的湖心亭。九曲桥的桥面上,游人如潮。著名的“南翔馒头店”;“绿波廊酒家”临湖而建。老城隍庙的四周,商店众多,人们吃、穿、用的各类大小商品,应有尽有,甚至还有卖宠物的小店。

在如此众多的小店中,我印象最深的要数,庙堂大门前广场边的几家小店,尤其是一家卖糖粥的小店。小店除了糖粥之外,还供应桂花甜藕粉。粥店里的糖粥是做工讲究的“桂花赤豆粥”,此粥三分钱半两粮票,可买一小碗。我到老城隍庙去白相(沪语:玩的意思),“桂花赤豆粥”是一定要吃的。粥店里的几张桌子坐满了人,桌旁等候座位的人也不少,更多的则是站着吃的人,我就是其中的一个。

粥店的隔壁是一家专做油氽臭豆腐、豆浆、豆花生意的小店。此店的隔壁是一爿专营“五香豆”、“梨膏糖”等,上海土特产的小店。上海老城隍庙的“五香豆”、“梨膏糖”是上海的特产,当时的“五香豆”三分洋钿一小包,五分洋钿一大包,所谓的大包小包就是用纸包的“三角包”。

吃食店的对面是一排玩具店,玩具店里有买,木制的大刀,竹制的长枪,大兴(沪语:假的意思)的金银首饰等等,吸引着“舞刀弄枪”的小男孩和爱美的小女孩,也包括了囊中羞涩的大男大女们。那些大男大女们,买上几件大兴的金银首饰,配戴在手指上,或者头发上,满足一下爱美的心里。因此,不太大的广场上,男的女的老的小的拥挤在一起,热闹得不得了。

时过境迁,庙堂已重新修建,“老爷”再次请入庙堂内,大门前广场上的小店,统统搬走了。广场外安装了木制的大门,进庙需购“香火券”,广场成为了烧香燃烛的专用场所。只是庙堂广场外的旗杆好像没有重新竖立,不过,这不影响前来朝拜的信男信女。

说起庙堂广场外的旗杆,想到了《西游记》中的孙猴子。孙猴子因为大闹天空,玉皇大帝派遣三只眼杨戬,去降伏孙猴子。孙猴子招架不住杨戬,变成了一座庙。可是,孙猴子的尾巴没处藏,猴子灵机一动,变成了旗杆,树立了起来。由于尾巴是长在屁股上的,于是旗杆只能竖立在庙堂的后门外。这是一个明显的破绽,岂能瞒过三只眼。

老城隍庙附近的商家几经整合,成立了豫园商城。不过,豫园商城的所在地,上海人还是习惯性地叫做老城隍庙。

夕阳落山了,天色渐渐地暗了起来,庙堂内烧香磕头的求拜者,纷纷离去,庙堂的大门终于关上。一天又过去了。

庙堂隔壁的豫园商城,已经华灯初上,旅游者的夜生活才刚刚开始。

二0一一年九月

相关文章关键词

《老城隍庙前的怀旧》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