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名妓---李师师
李师师,北宋末年色艺双绝的名妓,其事迹多见于野史,笔记小说。据传曾深受宋徽宗喜爱,并受宋朝著名词人周邦彦的垂青,更传说曾与《水浒传》中的宋江有染,由此可见,其事迹颇具传奇色彩,也间接证明了李师师的才情容貌非常人能及。李师师早年艳满京城,在仕子官宦人物中颇有声名,她与宋徽宗的故事也传为一时佳话,而宋徽宗被掳,北宋亡后李师师的下落也成为了千古之谜。
李师师原本是汴京城内经营染房的李寅的女儿,三岁时父亲把她寄名佛寺,老僧为她摩顶,她突然大哭。老僧人认为她很象佛门弟子,因为大家管佛门弟子叫“师”,所以她就被叫做李师师。过了一年,父亲因罪死在狱中。她因此流露街头,以经营妓院为业的李蕴见她是个美人坯子,于是将她收养,教她琴棋书画、歌舞侍人。一时间李师师成为汴京名伎,是文人雅士、公子王孙竞相争夺的对象。最后连宋徽宗也闻其名而想一亲芳泽。高俅、王黼自然怂恿宋徽宗,并信誓旦旦地保证不会走漏消息。
李师师无疑是中国历史上最奇特的一个女子了,因为,她的身影竟牵连着三个不同的文化领域。作为宋朝皇帝的宋徽宗赵佶,无疑是和李师师走得最近的。另外,一个是梁山泊的好汉浪子燕青,一个则是宋朝的名词人周邦彦。可以说在李师师的身旁,既围绕着官方文化,也围绕着平民文化。这样就促成了李师师本身独特的文化背景。
赵佶是一个无能的统治者,他宠信蔡中、童贯,过了二十五年荒淫腐败的皇帝生活,最终死在了耻辱的俘虏浪途中。他喜欢诗词,但他的词作很平庸,作为官方文化的代表,他抛弃军国大事不理,而沉溺于李师师的软玉温香中,本身便是北宋灭亡的标志。作为下层女子的李师师,自然也不敢对作为当朝统治者的皇帝有丝毫反对,只能与他“同床异梦”。既然如此,那么多一个燕青来搅局也就似乎在情理之中了。
与赵佶相比,燕青则是当时最下层民众的代表,他先是大明府卢员外的仆人,一身花刺,“更兼吹得弹得,唱得舞得,拆白道字,顶真续麻,无有不能,无有不会”;后是梁山泊的好汉,人称“浪子燕青”。据施耐庵先生的《水浒传》记载,此人乃天巧星转世,梁山泊排名三十六位,扑术是天下扬名,泰安州曾打败了擎天柱任原。可谓是文武全才。燕青与李师师的交往,理由要比赵佶的堂而皇之的多,那是为了梁山泊招安,那是为了精忠报国,是无可比拟的大事。如果说,赵佶是一个荒淫的统治者,周邦彦是一个咬文嚼字的酸文人,那么,燕青就是一个舍己为人的平民英雄。
李师师和周邦彦的交往,既不是和赵佶那样赤裸裸的肉体交易,也不是和燕青那样带这些江湖儿女的侠骨柔情,而是更多的有“学术交流”的意义。周邦彦才华横溢,李师师亦非泛泛之辈,而且两个人一个精词,一个工曲,一写一演,一唱一和,有道是“日久生情”。古有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又怎么能肯定周先生与李女士不来点儿爱情滋生呢?
因此,李师师的爱情把历史文化、侠义文化和宋词文化连在了一起。最后,李师师是当了皇上的情人,还是当了词家的爱妾,抑或是浪子的压寨夫人,这个问题竟缠绕了我的心神。
李师师选择了谁呢?
首先,准确排除的是赵佶。他是皇帝,是统治者,是封建统治阶级的代言人。他前有满朝文武,后有六宫妃嫔,上有七庙列宗,下有皇子王孙,他不可能亲自去挑战封建的规律,便是有心也无力。后来,国破家亡,自顾尚且不暇,哪里还管什么李师师,只能叹几声“愁苦,问院落凄凉,几番春暮”,来抒发一下身为阶下囚的苦闷了。
然后,可以排除的是周邦彦。宋代张端义的《贵耳集》中说周邦彦和李师师相好,得罪了宋徽宗,被迫离开京华,还留了一句“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来总结自己的这次爱情经历。据说,有一首《风流子》也是抒写了周邦彦对李师师的相思至深。也就是说,周邦彦最终也没能拥有李师师。其实,无论周邦彦是否离开京华,他与李师师的爱情纵能开花,也不可能结果。周邦彦生于1056年,卒于1121年,生平事迹较详细,他历任太学正、庐州教授,徽宗时为徽猷阁侍制,提举大晟府。可见,他是一个城府很深的人,试问,一个深明孔孟之道的儒子,怎会娶一个妓女为妻?而且,从史书的资料中我们也能知道,周邦彦的后来生活,也确实和李师师没有多大关系。
其实,燕青也是可以排除的。在《水浒传》的后面,罗贯中一直是以鄙夷的目光描写燕青和李师师的交往,所以,燕青在功成之后,“收拾一担金银,竟不知投何处去了”。两个人的故事,便无疾而终。而同时,燕青也是可以不被排除的。因为,燕青和李师师都是下层群众的代表,两个人都是在历史上恍惚而过——燕青跟着宋江,李师师挽着赵佶和周邦彦,这样的两个人为什么不能像电视剧的情节一样,孤舟箫韵,江湖飘篷呢?可惜,这样的看法,未免牵强,未免太罗曼蒂克,未免太一相情愿了。
李师师最后也没有融入了北宋的任何一种文化,相反的,倒是她成了北宋文化的归宿。
李师师,她在温柔富贵中生来,也在温柔富贵中死去。枕着北宋都城烟花般的繁荣,孤独的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