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爱恨录第二章:读悲惨世界的芳汀

爱恨录第二章:读悲惨世界的芳汀

2013-10-24 02:52 作者:庐陵笑笑生 阅读量:404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题记:芳汀在《悲惨世界》中的镜头不多,但是她的价值却很重。是整部作品的主角之一。芳汀是美丽善良苦难的代名词。诚然,个人的命运与时代背景紧密关联,但是在这个大背景之外,个人的性格秉性是否也可以影响它的走向呢?世界悲惨,时代有错,社会机制有错,但是我们作为普通老百姓在无法改变大前提的困境下,是否可以通过自身的改善来获得困境中的“苟延残喘”呢?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不管生活在哪一个时代,哪一个国度,人生都是一个慢性死亡的过程。而我们通过自身秉性的改变,使自己若水一般圆融,若铁一般坚韧,善于在夹缝中求生存,宛如岩石缝中迎风而立的青松。放弃纯真的善良,怀着批判的善良。

1 天使的美丽

芳汀是个好姑娘。她美丽。她有着洁白的牙齿,浅黄的头发。她多愁明媚,婉如婵娟。她在没被纨绔子弟多罗米埃伤害前便是这般天使的模样。毫无疑问芳汀是作者心中美丽的化身。

2 纯真的善良

芳汀还多么善良。她在怀孕后并没将胎打掉。她珍惜一个生命的雏形,她的爱深入到细微的角落。孩子出世后自然也没有将孩子遗弃。尽管玩弄感情的多罗米埃弃之不管,但是芳汀依然要呵护她的珂赛特。她身上展示了女性与生俱来的本能,那就是母爱。(不管性本善还是性本恶,这一点善性系女性之天然)这个本能也是她善良的流露。然而她对孩子的爱自始至终那样浓烈,更衬托了她的善性。

当她病危时,珂赛特完全是她的精神支柱力量源泉,是她的上帝。她在病床上不是时时喊道“我的圣母的小天使”吗?

另外从她单纯的一面我们也可以看出她的善良。

她对德纳第一家毫无戒备心理,愣是将自己的孩子珂赛特放心地托付于他们家。当她经过他们家看见他们两个宝贝女儿时,她也一点也不吝啬她的赞美。她说:“大嫂,您的两个宝宝真可爱。”她夸奖德纳第孩子时的笑容是似彩霞灿烂,她的赞美多么由衷。她热爱自己的孩子,同时也爱护别人的孩子。这是一个善良者的天性。她有着博爱的性格,同时也给予别人信任。

可是德纳第一家是贪婪的。他们夫妇沆瀣一气臭味相投,当芳汀一出现,他们便嗅到了可以鲸吞她的暗机。孩子交付他们以后他们就把珂赛特当做摇钱树和苦力。他们时不时制造各种谎言来骗取芳汀的钱。芳汀却从未产生怀疑。芳汀并未认识到人世间的信任是多么脆弱。人之天性各不同,有的人性趋恶,有的人则趋善。而且面善者还难免伪装,菩萨面孔,蛇蝎心肠。所以我们对人性不能放弃考察,放弃批评,放弃判断。芳汀因为没有那种对人性的洞悉,故单纯天真地信任每一个人,以致德纳第夫妇这对虎狼之侣的诡计一次次得逞。可是自己却因为过度地操劳染上了肺病,过早辞世,令人唏嘘。

我们的本真要善良,然而我们不要相信善良笼罩着世界每一个角落。不要寄希望于人类的同情心。美与善,只是少部分侠者与天使的特质。芳汀不是一个叔本华与荀子式的哲学家,她根本不会想到德纳第夫妇是贪得无厌的蝇营狗苟之辈。

她对多罗米埃的失察也可以看出她的天真。多罗米埃这家伙不过是个感情骗子,玩世不恭,逢场作戏。他擅长于调情。善良的芳汀却以为一切是真的,把那表象看作是爱情,对它充满了希冀。于是在一个温柔的夜晚,美丽善良的芳汀偎依到多罗米埃的怀抱,并巫山云雨起来。可是事后多罗米埃这坏蛋却逃之夭夭不问后事。芳汀被抛弃了。

善良多麽美丽,可是它确实多么脆弱。

什么是善良呢?

善良就是对别人的信任、怜悯、理解及由此产生的利他或纵他行为。比如说芳汀因为信任德纳第夫妇,就放心地将孩子寄养于其家,虽然不算帮德纳第家什么忙,无利他成分,但是芳汀把孩子托付给他们就意味着她让孩子由他们照顾监护了,是一种纵他行为。那麽善良便与社会关系相关联的。而社会关系是利益的集合与人性的集合。

于是我们有必要简略探讨一下人性。荀子认为人性主恶,我追随他的主张。他说: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亡焉。然则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

正因为德纳第他们贪财好利,所以他们才丧失义气文理,不顾芳汀的艰辛,编造各种幌子,榨取芳姑娘的血汗钱。

当然了,人又具有主观能动性的。这个主观能动性是用来干什么呢?可以用来致其知,诚其意,修其身,使自己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这样人就入善了。但是从善如登,所以我们大部分人都是趋利避害的,见利忘义的。

然而天性善良者还是有的,他们违背了常理。他们是天使。芳汀就是那个善良的天使。她没有格物致知没有诚意修身,但是她天然地善良纯真,不必以什么主观能动性而致善。因为她的善良太纯真了,所以她太容易相信别人。结果使自己受到伤害。

分析了人性之后,我们对于善良的处世态度则可以做一个理性的选择了。我以为芳汀的善良属于纯真式的。但是我在这里主张鉴别式的善良。我们在实施“善良”这种行为前,当鉴别。不要被伪君子的表象所迷惑,不要被别人的甜言蜜语冲昏头脑。

芳汀的善良流露之旅,始终都没有做一个批判。她总是顺着自己的天使式的善良,天然的善良来衡量别人,给他们信任。

如何实施自己鉴别式的善良呢?

子曰:听其言,观其行。且看多罗米埃的言论,就可以知道他不是什么好人。如“猎艳,乱交,情场中无所谓朋友”,如“多多霸占妇女,在你们彼此之间不妨毫无顾忌地互相霸占爱人”。我觉得芳汀当时对多罗米埃就应避而远之。他的言论尽显玩世不恭游戏感情的荒谬人生态度。对这种人,怎麽可以听信他在爱情上的花言巧语呢?这种人不可以以身相许的。

从德纳第夫妇的言行完全可以判断他们是坏蛋。不妨看看德纳第的言论——“非得七个法郎不成。并且要先付六个月。”“并且另外要十五法郎,做刚接手时的一切费用。”看看他们这斤斤计较的模样怎麽能放心把孩子托付给他们呢?

芳汀的善良太纯真了。以致他对任何人都没有一点戒心。尤其在乱世,在阶级社会中,在市场经济社会中,我们要向善,但是我们的善良必须是批判式的。要善于鉴别,善于分析,以防受骗。

今天我们社会是社会主义了,没有了阶级压迫。但是我们纯真式的善良依然是行不通的。因为我们仍处于一个市场经济社会,市场则存在利益关系的,有利益,就会有勾心斗角,就会有假象陷阱。尽管我们在追求自身利益时,当奉行君子之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尽管我们不去伤害陷害他人,我们要做正直善良之人,但是我们在竞争中在利益角逐中要学会保护自身的正当利益,这是理所当然的。那麽我们在行善施善时必须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明察假象外衣下的陷阱,绕道而行,减少唯利是图者对我们的伤害。

当然大部分人是不相信什么正直善良的。他们本身也主张“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温和点的则主张“社会是很现实的”。所以我以上这些言论必招现实主义者批判。鉴别式善良则是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损人利己”,同时防止别人迷惑自己中其圈套。商场上就应推行这套哲学。个人独善其身时也奉行这个原则。

当然君子聪颖,很容易识破自作聪明者的小伎俩。他可能会故意入其圈套,将计就计,但不是为了去伤害他,而是为了感化他。这是大君子的风范。然而我主张人性恶的。因为我说过从善如登,所以大部分人没毅力修炼下去,他自己又不是天使,所以他恶的一面是居主导地位的。所以我追随荀子的主张,即人性恶。

当然,尽管人性主恶,但是在人的潜意识中还有一些善良、天使性情。当君子以“诲人不倦”的精神去感化行恶之人时,他们就会渐渐地泛起天使性情的。所以说感化有一定的可行性。可是要感化他人,要何等的耐心与恒心,这个善举也如登山,这便又验证了我的“从善如登”的哲学观点。谁能志于感化人心,那真是大君子,可谓圣贤。我想当今唯有澳洲的胡克尼哲会有那样的圣贤心了。

人生是一个慢性死亡的过程,是艰难的旅途。我们在共产主义社会实现之前都会过得艰辛疲惫。大家都在“明哲保身”,根本没毅力没时间来苦口婆心感化他人,尤其在今天这个快节奏时代。而且要成为有资格有资历去感化人的人,自身首先要有很高的素质,别人才可能服你。所以感化也艰难。我们行善时还是以“守善”“向善”“批判施善”为主。行“感化”,这是大君子的道路。一生行感化,对人人行感化,这种精神则是圣人的境界了。可我们大部分人做不到,只好鉴别式善良。

这是芳汀对我们向善方面的启迪。

3 无尽的苦难

芳汀受过太多的苦难。比如被男友抛弃。在烧料细工厂为了珂赛特的抚养费加班加点拼命。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美丽的面庞过早划上皱纹。后来她又被车间女管理员撵出去了。正值失业时,龌龊的德纳第夫妇又写信撒谎说珂赛特得了猩红热。她被迫去把两个门牙卖了,她一夜之间老了十岁。再到后来就无奈当妓女了。而在这不久以前,她刚被德纳第骗过一次——他们说珂赛特冬天没衣服穿,必须寄十法郎来,为此她把自己飘逸的长发剪掉了。

而她在工厂里也是受人欺凌。车间管理员睥睨她,众人在他背后指指点点。当妓女时又被佳公子欺负,佳公子抓了一把雪塞到她的后背。简直催人丧命的超负荷劳动早就使芳汀积劳成疾,得了肺病,佳公子那个浪荡子一乱来,使得芳汀的病雪上加霜了。

她被人欺侮了,迂腐凶恶的沙威还要拘留她。好在马德兰先生即冉阿让救了她一把。

芳汀得到马德兰先生的帮助。马德兰是市长,她治病不用担心了。马德兰市长还答应把她的女儿接过来,本来光明已经照耀大地,美好生活的曙光将降临在她的床前。她唯一的希望就是盼望女儿早日回到自己身边。眼看女儿就快来了,她精神格外振奋,连病也在转好。可是命运总是捉弄这个可怜的人。沙威这个法律奴隶无人情味的人要迫害市长,因为他怀疑市长就是苦役犯冉阿让。他一直都不想放过冉阿让。因为沙威的作梗搅局,珂赛特没有及时接过来,这给芳汀致命的打击。芳汀从而登上天堂。

生亦何欢,死亦何苦?在充满剥削和奴役的社会,人活着苦难重重,死了反倒干净。芳汀死了,从此她不必再在悲惨世界中艰难挣扎了。她在人世间受过太多的苦难,而她本人一生天使性情,我想她死了的确是升上了天堂。上帝也会热爱她的,是上帝把她招回去了。

芳汀的一生实际上也是在暗示人的一生是一部苦难史悲惨史。这与叔本华的哲学观是不谋而合的。同时作者通过芳汀的苦难暗示了女性的不幸地位。在阶级社会中人是悲惨的,而女人更悲惨的。这寄托了雨果对女性地位的同情和关怀。女性如水,她不像男人如山,善于顽强和有心计地斗争,她们的天性决定了她们不善于周旋。所以在充满压迫的社会里女性是最悲惨的。

4 随想

美丽的芳汀启迪我们,我们要做一棵小草,在夹缝中求生存。通过我们理性的培养学识的积累见识的拓展使得我们在现实中善于判断,稔于机变。

当然在旧社会中穷人女人连进校门的权利都没有,格物致知是没有条件的。但是我们今天相对进步了,我们可以借到书,条件再好点的,可以买书,我们格物致知的条件比过去好多了,我们要珍惜这样的机会修炼自己。

人生是一部苦难史,于是会是一部斗争史。所以我们要学会机变权谋,做个外圆内方者,在夹缝中求生存发展。

当你很强大,并得机缘治理社会时,一定要兼济天下。

2010年02月22日

相关文章关键词

《爱恨录第二章:读悲惨世界的芳汀》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