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悬明镜,情系天下
收到重庆诗人李宣章的赠书《让文学走进法官》已经有好些时日了,每每读起,总有手不释卷的感觉,很想写写感受,又恐才疏学浅,惧怕班门弄斧,苍白的文字亵渎了珍贵的文字,因而屡次放下这念头。直至近日,看到博友“我是圆的”博客,其中有十多篇评论博友诗歌的文章,我深受其影响,不禁记下心头涌起的冲动。即使是粗糙的,却也是灵思点点,恳请朋友们批评指正。
诗人,一直是我仰慕崇拜的;法官,更是我心存敬畏佩服的。而一个人,既是诗人又是法官的,且居正县级领导之位,世间更是屈指可数,寥寥无几。然而,这个人却真真实实地出现在我们的眼前,而且是我们的博友,这是多么的难能可贵。他就是重庆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宣教处副处长、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重庆法官作家协分会副会长——李宣章。
初识李宣章,总以为是高高在上的、威严不可侵的法官,但在交谈了几次以后,却深感他是那么的可敬可亲。他是一位长者,睿智博学,乐观开朗,寥寥数语总给人以启发引导,激起对生活、对文学和诗歌的热爱,对社会、对人生的深思。但他留给我最深刻印象的是他的诗歌。他是一个笔耕不断的诗人,也是一个对生活充满一腔热情的诗人。在他眼里“抬头尽是画,入眼皆为诗”。每到一个地方,每办一件案子,每欣赏一处景物,都能在他的诗歌里找到痕迹。他的诗贴近生活,或是赞美,或是描写,或是抒怀,或是希翼。他的诗韵律分明,读来琅琅上口;意境优美,富有禅味和哲思,读他的诗是一种美的享受,总有一种跟他周游祖国名胜古迹的感觉,深深地陶醉其中,因为每一首诗都是一幅美丽的画卷。
他的诗歌造诣很深,擅长写古体诗,特别是古风和七律。他的古风贴近律诗,韵味优雅,让人读得懂,但又不拘泥格律,不以律损意,不故弄玄虚,,意境悠远,总是在行云流水中,给人以美感享受,产生共鸣,颇有李太白诗歌的味道。
写诗的人都知道,写现代诗容易,只要立意好,借助描写意境的物象组合得好,再加上语言凝练就是一首好诗歌。可写格律诗就困难得多了,因为格律诗是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的诗体,其对句数、字数、平仄、押韵都有严格的限制和要求。但李宣章诗人赋诗,均能随意挥洒、游刃有余,足见他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学习和写作有着极其深厚扎实的基本功,尤其是对唐代形成的格律诗造诣很深。虽然他写的格律诗词才40多首,但每首都意境独特而悠雅,起承转合,气度不凡,同时又那么自然流畅,神韵和哲思洋溢其间,细细品尝,深深陶醉。如:
七律.题正果寺
寺内未得修正果,卢师山上圣光多。
通幽曲径入深处,花木禅房绕雅廓。
崖下秘魔藏鬼阵,洞中琼殿探冥河。
静依招止长吟叹,随处香山是仙国。
(辛卯仲冬于北京香山)
这首律诗,简直就是一首禅诗,太美了。只有内心阳光的人,才能处处发现美,才能把大自然的美赋之笔端,也才能给人带来灿烂的阳光,让读者也跟着阳光起来!
李宣章的诗取材甚广,既有柔情似水、清新明美的婉诗,又有笑傲江湖、奔腾豪放的佳篇,他赏牡丹。赏荷花,赏菊花,赏梅花,赏竹子……,一切景语皆情语,让人在四季的变换中赏到物华的美丽。他登山海关,观沧海,看森林公园,拜谒寺庙……登山则情满山,观海则意溢海,对生活总充满激情,写下许多优雅的山水诗,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让足不出门的我跟着四处游玩,美景尽收眼帘,既欣赏到祖国的奇山秀水、风情习俗,又领略到祖国的壮丽辽阔、物产丰富。
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李诗人的诗歌,总能产生这种心灵的共鸣。下面以他的一首古风,来谈谈我浅显的见解。他在《梅园漫步》中写到:
静园梅花凌寒开,引得游人纷至睐。
树树花蕾展仙姿,朵朵奇芭抒雅怀。
不见蜂蝶舞枝上,但闻暗香扑面来。
浮华虚名春后静,浩然风骨永不改。
这首诗中他把梅花凌寒傲然独开、暗香横溢的特点通过“凌寒”、“暗香”几个词就展现出来,通过“纷至”“花蕾”“奇葩”,我们还可以想像到虽然天气寒冷,但梅园热闹如春的景象,你看那纷至沓来的游人,树树绽放的梅花,还有含苞欲放的花蕾,这不是一幅幅美丽迷人的梅花图吗?再兼时有幽香扑面而来,沁人心脾,能不让人欢欣愉悦,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吗?通过视觉和嗅觉的描写,构建出美的意境,读来优雅俏丽、自然清新。更难得的是,诗人在最后笔锋一转,“浮华虚名春后静,浩然风骨永不改。”直接抒发了梅花不慕虚名,浩然正气永存人间的高尚节操,更引人深思,回味无穷。
像这样的诗句很多,他总能将生活与做人融为一体,让人在赏诗的同时,看到大自然的美,也受到人生在世,该怎样做人的启迪。在他很多诗歌中,都能看到这种写法。如游玩寒山寺,也即我们熟悉的张继写的《枫桥夜泊》中的寒山寺,他写到“浊世何处清静地?胸中有佛自超然”。还有“一念放下为永福,人生何处不青山?”(《永福寺参禅》),“身在浊世心系云,壮志敢与江海齐。”(《咏荷》),“滤净虚妄成真境,得失荣辱尽释然。”(《菩提树下皆佛子》),“厚德博学行天下,何须委身高枝攀?”(《梧桐情思》)….这样的诗句比比皆是,举不胜举,通过这些诗句,我猜想处于浊世的他,肯定是一位淡泊名利,凡事泰然处之,宠辱不惊,又不失心怀凌云壮志的诗人。
一个热爱写诗的人,必定热爱生活,也必定怀有一颗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心,才能融情于诗歌中。在李诗人的诗歌里,也能感受到他这种心系人民、文记苍生的爱心。他是一位博学多才的诗人,也是一位手执利剑的法官。他写的《仿江城子·打黑除恶礼赞》,无不显示他谨记一心为国为民,除暴安良的决心和希望。“五项工程展新颜//观渝水//看巴山//平湖美景//更天河鹭起//无限江山呈眼前//岂能容//小丑染//打黑除恶风暴卷//捉魑魅//挥利剑//政法健儿//丹心为民悬//平安重庆神来笔//待明朝//花更艳。”在曲舟泥石流灾难发生时,他写下了藏头诗《曲舟不倒》:
“曲折多难举世惊,舟陷泥潭悲众人。
不畏山崩风雨骤,倒旋有赖中华魂!”
难忘2008年的“5.12”汶川地震,在大灾面前,众志成城、同心协力共抗天灾的情形深深的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也牵动着诗人的心。他写下了散文诗《中华魂》、现代诗《绿色的礼赞(被人民法院报、解放军报等采用),赞美了英雄的子弟兵无私奉献的精神,描写了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为人民铸就了一条绿色的生命之桥,谱写出一曲曲动人的生命之歌的动人情景。“只要看到绿军装//灾区人民就会坚定信心//充满力量//心中冉冉升起希望的曙光”,“冲在最前面的//总是我们的英雄子弟兵”“忍着饥饿、迎着雨淋//在乱石中飞奔//用双手搬开巨石//拔开瓦砾//以血肉之躯打开了绿色的生命之门”“你们心中的热血//’永远为人民沸腾//你们美丽的憧憬//在祖国大地上生根”......每逢读到这诗歌,我心里总会升腾起一股深深的感动,泣泪不止。如果没有一颗赤诚的爱国心,如果不是对人民的深爱,如果没有对人民子弟兵的敬佩,如何能写出这么牵动人心的诗句?诗人用一颗滚烫的心,写出了心中的爱,这是一种难得的大爱,永远铭记在人们的心中,定格在历史的画卷里,永远像天上的星星,熠熠生辉,照亮着人间。
诗歌是人类最美的语言,一个爱写诗的人,他本身就应该是一个美的载体。当今社会,人心浮躁,多少人追名逐利,能真正静下心来,把自己的思想和生活融为一体,凝练成诗歌的人又有几个呢?自古以来文章不值钱,而李宣章诗人,在离开杏坛十八春后仍然笔耕不止,创造出近两百首韵味隽美的诗歌,以及四十多篇散文等文学作品,且多次获奖,实属难能可贵。
他对祖国和人民的深情,对同志和朋友谦逊和坦诚,对文学事业的执着,对生活的乐观豁达,永远是我们文学路上的楷模,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扬。期盼他更多的优秀作品问世,在文学这块领地开拓出一片更广阔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