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感
中国向来注重门第,所谓门当户对,这才算得理想的亲事。自思想革新之后,门第观念虽说逐渐淡化,不成为极要紧的,但在新时代又赋予了新的事物。我最近听说了这样一件事:
两个自由恋爱的农村男女,在征求父母意见时却遭到了女方母亲的坚决反对。认为男孩太穷,给不了女儿幸福生活,要娶她女儿,“须聘礼二十万,另外还得有正式工作,有车,在城里买房,每月须孝顺1000块”。对于一个农村孩子来说,这些是件件万难。男孩又是磕头哀求又是悲伤的哭泣;其母却丝毫不退步。女孩也深爱男子,暗地里愿意与其远走高飞。其母确实“精明”,用了一哭二闹三上吊的法子,终于逼得女孩不得不退步。男孩哀伤了许久,离开了家乡。3年后开车衣锦还乡,风光无限,据说是做了某个公司的副总经理。此时女孩也并未出嫁,原因很简单,没有“合适的”。在回家的喜宴上,女孩的母亲带着她来了。一进门就赞道:哎呦,发达了…还没结婚吧…你看…你们以前是那么的相爱…。男子站起来,仰头噙着泪说道:对不起,我没有达到你想要的要求,你回去吧…
此事传开后,有议男孩无情的,有说女孩不坚定的,有骂女孩母亲势利眼的。其实,罪魁莫过于钱。
“成家立业”乃是中国的传统,为何“成家”在前,“立业”在后?而不说“立业成家”。成了家,有了妻子,有了孩子,生活的压力自然而促,另外也了却后顾之忧。男子可尽心尽力的工作,为家庭的一切而努力奋斗,事业上必有所成就,那所谓的钱不就滚来了吗?诚然,“可怜天下父母心”,谁不愿意让自己的子女过上安乐的生活。可怎样的生活是幸福安乐的呢?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宅于家中不问世事?抑或是要男子把女孩置于神龛中,整日供奉朝拜?可笑!
不经磨难,哪来的真情?不经风霜,哪来的傲然挺立?不经世事,哪来的大业?须知年轻人的前途无量,今日虽穷,岂料明日仍穷乎?若为钱,尽可寻老辈者,或是富二代。何须恋爱?!你可能会说,“他们不可靠,今日虽与我好,明日定会与他人卧于床”。你不是要钱么?他们有钱给你,有钱你就幸福,管其他作甚?从古自今,除陈世美外,你见过多少功成而弃糟糠之妻者?唯有二人共同拼搏,饱经风雨,感情才会永固,果实才会甘甜!若是专挑优越之家,则我不敢保证!
幸福是什么?幸福是两个相爱的人在一起共患难,矢志不渝,不离不弃,相濡以沫,终而成大事,进而共享成果,相依相伴!世人却可只见其末,不明其中,悲哉!
钱,谁人不爱?幸福,谁人不想?二者若选其一,我则选幸福而弃钱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