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没有爱情的婚姻 第一部 情恋之梦 第三章 凤求凰

没有爱情的婚姻 第一部 情恋之梦 第三章 凤求凰

2013-10-23 18:15 作者:孙厚举 阅读量:322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第三章凤求凰

歌曰:

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凰。

时未遇兮无所将,何悟今兮升斯堂!

有艳淑女在闺房,室迩人遐毒我肠。

何缘交颈为鸳鸯,胡颉颃兮共翱翔!

凰兮凰兮从我栖,得托孳尾永为妃。

交情通意心和谐,中夜相从知者谁?

双翼俱起翻高飞,无感我思使余悲。

一曲动人心弦的凤求凰,琴声悠扬寻知音,魂牵梦绕情深深,演绎出才子佳人喜结良缘的千古绝唱。

——题记

话说秦朝末年,天下大乱,楚汉相争,垓下一战,项羽战败,乌江自刎,刘邦做了皇帝,在位7年。刘邦死后,吕后专权,排除异己,诛杀功巨,国家动荡不安。文帝、景帝,治国有方,经济繁荣,国泰民安。

就在汉文帝登基那年,蜀郡成都司马氏喜得贵子,婴儿相貌端庄,眉清目秀,一脸富贵相。全家人无不欢天喜地,唯司马老爷忧心忡忡。

原来他听人说:“乳婴富态命不长,须取贱名才好养。”于是他给儿子取名“犬子”。

犬子果然聪颖伶俐,3岁能识字,5岁始习剑,且剑术超群,更令人惊奇的是,他习剑入迷,朝思暮想能有一把宝剑,为民除害,为国杀敌,建功立业。

犬子小时读史书知道蔺相如“完璧归赵”的故事,更佩服他的为人,感叹道:“蔺相如,大丈夫也!做人就要做相如这样的人。”从此,他更名为司马相如。

司马相如喜读辞赋,他对屈原佩服得五体投地,对他追求理想、热爱楚国和永不妥协的精神赞叹不已;对屈原采用神话传说,演绎成优美故事,赞不绝口。相如被屈原华丽的辞赋,优美的韵律,生动的故事所吸引,常仿效屈原、宋玉等人作赋,乐此不疲。

司马相如成年后,器宇轩昂,英俊潇洒,才华横溢,经人推荐做了孝景帝的武骑常侍。他经常陪伴景帝出游、狩猎,十分风光。但相如不喜欢这种生活,感觉无聊,尤其是到围场狩猎时,他看见几百人将野兽轰出来,然后进行猎杀。每当他看见野兽中箭,垂死挣扎,他心如刀绞,不忍观看,以此取乐者实在可恶,但也无能为力,只好写辞赋抨击之。

相如喜欢舞文弄墨,常常触景生情,文思泉涌,每每写下一篇优美的辞赋之后,就立即献给皇上。可是景帝不喜欢辞赋,这使相如感到英雄无用武之地,心中非常苦恼,因此常常借酒消愁。

在一个天高气爽,艳阳高照,万里无云的日子里,梁孝王来京城朝见景帝,陪同他前来的还有齐郡邹阳、淮阴枚乘、吴县庄忌。他们3人善于游说,且喜屈原、宋玉辞赋。

相如得知3人来到京城,喜出望外,便到3人下榻处拜访。他们4人相见,情投意合,只恨相见甚晚。相如说:“我陪伴皇上,倒也风光,但我喜辞赋,才能难以发挥,心中非常苦恼。”

邹阳说:“依我看,你不如辞去官职,投靠梁王,我们四人常在一起,岂不乐乎?”

一席话提醒了相如,于是他上书景帝,称自己腰肌劳损,不能骑马游猎,请辞武骑常侍。得到恩准后,他便旅居梁国。

相如来到梁国,做了梁孝王的门客,深得梁王重用,让他和邹阳等人住在一起。他们4人朝夕相处,谈天说地,道古论今,非常开心。

相如在此,心情舒畅,触景生情,文思泉涌,不久写下了借古喻今的《子虚赋》。

相如在梁国如鱼得水,乐不思蜀,居住数年,梁王去世,他在梁国没了依靠,不得不又回到成都。

相如没了官职,加上司马氏家业败落,想再谋个官职,比登天还难,弄得他饥寒交迫,朝不保夕,生活苦不堪言。临邛县令王吉,是相如的密友,他得知相如生活如此窘迫,便发函邀请他来临邛居住。

相如生性孤傲,不愿巴结权贵来谋取一官半职,正在他一筹莫展之时,恰巧王吉来函相邀,他想,自己穷困到这个地步,也不能“活要面子死受罪”,于是他便带着随身衣物前往临邛谋生,只好走一步看一步了。

相如来到临邛,在城内租了间小亭暂且住下。王吉深知相如禀性好面子,便主动邀请他来家做客,还经常亲自到亭中拜访。起初,相如以礼相见,后来他得知王吉用意是想让他做官,便谎称有病拒绝与他来往,然而王吉毫不介意,反而更加敬重相如了。

有一天,王吉与相如聊天,说起临邛富户。王吉说:“临邛虽小,但富户颇多。像卓王孙和程郑,都是富足天下。”

相如听了,非常反感,说道:“富者,多为富不仁,无须夸耀。”

王吉毫不在意,接着说:“卓王孙有一子两女,长女卓文君是临邛第一大美女。她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尤通音律。卓文君的丈夫不幸去世,现在娘家居住。有时间我带你到卓王孙家拜访,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么。”

相如听卓王孙的女儿卓文君新寡,心有所动,顿时来了精神。心想,难道她就是自己寻觅多年的红颜知己?如能见到这位才女,人生之大幸也。

卓王孙确实是临邛县的首富,他家拥有良田5千余亩,家奴8百多人,还在临邛县开有多家商铺,家中金银财宝不计其数。只是爱女卓文君结婚不到2年,姑爷暴病身亡,卓文君和丫环嫣红只好回到娘家居住。

卓文君性格开朗,很快就调整好了心态,整日在家绘画绣花,弹琴赋辞,生活倒也快活。哥嫂劝她尽早再嫁,她虽有此意,只是没有令她心动的男人。她听丫环嫣红说临邛县令有位贵客,仪表堂堂,文武双全,曾做过景帝的武骑常侍,写得一手好辞赋。卓文君想:“这一位莫不是自己的心上人?可惜无缘相见。”

机会终于到来了,有一天,卓王孙到程郑家拜访,他对程郑说:“县令一向对我们两家不薄,今日他家有贵客,我们理应设宴相请,略尽地主之谊。”

程郑说:“卓君说得是,我看,事不宜迟,说办就办。你先宴请,然后我再操办。”

卓王孙回到家里,吩咐管事,杀猪宰羊,大摆宴席,宴请司马相如,由临邛官吏、名流相陪。

宴席那天,王吉驱车来到卓家,只见门前车水马龙,宾客云集,热闹非凡,上百名贵客已在桌前就坐,只是不见相如的身影,他心中非常着急,心想,这位老兄的孤傲毛病大概又犯了,我不得不再走一趟。

王吉急忙驾车赶到相如住处,质问他:“卓王孙宴请,你为何不去?”

相如说:“我偶感风疾,不便前往。”

王吉说:“你这是托词。我知道你不愿结交权贵,佯装染疾而不肯前往,要知道这次宴请与以往不同,难得你不想借机看看卓文君?”

相如听了,面有喜色,于是随王吉一起到卓家赴宴。

相如和王吉来到卓家,宾客们见相如仪表堂堂,相貌端庄,文质彬彬,风度儒雅,个个露出惊异的目光,满座宾客马上起立,让他在首席就坐。相如只是略微谦让了一番,便在贵宾席位就坐。

丫环嫣红看见相如到来,赶紧告诉小姐。这时卓文君从绣房出来,佯装侍弄花木,便在楼台上偷偷地观看相如。她见相如风度翩翩,一表人才,气度不凡,她的心怦怦直跳,面颊发烧,心想:“此人好生面熟,好像在哪里见过,大概是梦中吧!难道他就是我心目中的如意嘞君?”想到这里不觉脸红。她赶紧把头低下,怕嫣红见了取笑自己。

王吉见客人如此器重相如,心中非常高兴,有意让他在众人面前展露才华。酒过三巡,大家微醉,他向大家提议说:“长卿善长弹琴,我们何不请他弹奏一曲,以助酒兴。”

大家听了,皆鼓掌欢迎。此时早有文君的侍者将琴献上。相如接过古琴,端坐桌前,用手指轻轻拨动琴弦,调整好音调,随便弹了一支曲子。满座宾客侧耳细听,曲子一终,大家拍手叫好,一致要求长卿再弹一曲。

相如早就爱慕文君,今日天赐良机也,他要借助琴声寻觅知音,传递自己对她的爱慕之情。于是他弹了一曲《凤求凰》。

琴声悠扬,委婉动听,如泣如诉,动人心弦。卓文君闭目聆听,如醉如痴,不能自已。曲终,文君犹如仍在梦中,不能自拔。

宴席结束后,司马相如以重金赏赐文君的侍者,并把自己的玉佩让侍者转交小姐。

卓文君接到相如的信物,激情燃烧,怦然心动,她想:“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我必须在今夜面见相如,叙说爱慕之情。”主意拿定,便静下心来。她像没事人似的弹琴唱歌,暗地里却让嫣红收拾金簪细软和衣物。当一家人还沉浸在招待贵宾的喜悦之中时,卓文君却已扮作公子,嫣红扮作书童,二人神不知鬼不觉地在夜深人静之时,偷偷溜出家门,雇了一辆马车,连夜直投奔司马相如去了。

卓文君和嫣红逃出家门,可是她俩并不知相的详细住处,只好在临邛城里找个客店暂且住下。

第二天吃过早饭,嫣红带着小姐的书信去县城打听相如的住处。几经周折,嫣红听人说,在县城北关有一座小亭,里面住着一位白面书生,很少和人来往,只是一个人常在亭中读书弹琴。

嫣红听了,心想:“亭里住的这人,十有八九就是相如公子。”但她不敢贸然行事,便把小姐的书信交给一个学童,让他把信送给亭中人,自己在暗处观察动静。

信送过去不一会儿,有位相公从亭内走出来,他向四周望了望,又回到亭中。嫣红细看亭中出来之人,果然是相如公子,她立即回到客店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小姐。文君听了,心里非常高兴,二人便在客店里等候相如来接。

司马相如看到卓文君的书信后,得知她已离家出走,夜奔自己,心里激动不已。他急忙雇了一辆马车,按信上所说地址,很快找到了卓文君。

相如见文君主仆这般打扮,不觉潸然泪下。他牵着文君的手,四目相望,悲喜交集,激动得竟说不出话来。

卓文君辞别了店主,她和嫣红一起跟着相如来到住处,他们见亭中设备简陋,又怕父亲跟踪寻找,觉得在此不便久留,于是迅速整理好衣物,立即乘马车离开临邛,马不停蹄,直向成都急驰而去。

第二天早晨,厨娘不见小姐前来用餐,她赶紧把这件事禀告卓夫人。夫人迅速来到文君房间,不见了小姐和嫣红,她见梳妆台上留有一封信,立即交给老爷。

卓王孙只见信上写道:女儿不孝,我爱慕相如,和嫣红一起寻找相如去了……

卓王孙看了信,立即把信撕得粉碎,抛向空中,大怒道:“不知羞耻的东西,她竟跟一介穷书生私奔,丢尽了我卓家的脸面。”

他稍停了一会儿,消了消气,接着说:“我不跟她计较,也不忍心伤害她,但是她休想从我这里捞到分文钱财!”

卓夫人大骂老爷:“你这个老东西,心真狠,竟不管自己女儿的死活。”

卓王孙就是不听夫人的话,他是想等文君有朝一日实在生活不下去了,一定会向他低头求饶。

相如与文君、嫣红离开了临邛,马不停蹄,昼行夜宿,不几天来到成都。他们来到司马氏的老宅,只见大门紧闭。相如撬开大门,映入他眼帘的是满院荒草,一片狼藉。他进屋一看,竟然家徒四壁,凄凉悲惨,老鼠肆虐,鸟雀筑窝,他的心不禁悲凉起来。

原来司马相如来临邛之后,父亲对官府强征暴敛极为不满,他上书州府,要求废除苛捐杂税,结果得罪州官,以“莫须有”的罪名被抄家下狱,多亏乡民联名具保,才放他出狱。从此家业败落,父母和哥嫂的生活难以维持,便远离家乡去外地谋生,至今下落不明。

相如看到家境如此窘迫,感到非常愧疚,他拉着文君的手,含泪说:“对不起,你跟着我受苦了。”

文君笑着说:“长卿,别这么说,我爱的是你的人品和才华,并不希图你的荣华富贵,家境贫寒,我不在乎,跟着你,我不后悔,靠自己的劳动来养活自己,我心甘情愿。”

文君一席话说得相如心里暖暖的,他动情地说:“夫妻一条心,黄土变成金,慢慢来,日子会越过越好的。”

说完,相如收拾房屋,文君、嫣红铲除杂草,打扫庭院,很快使这个破烂不堪的家焕然一新。

相如的亲朋好友、左邻右舍,听说他从临邛回来,还领来一个如花似玉的大美人,都来道贺。大家知道相如家中暂时有些困难,于是有的送米,有的送衣,有的送锅碗瓢盆,很快相如的家充满了生气。

过了3天,相如大摆酒席,举行婚礼。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喜结良缘,真是嘞才女貌,天造地设的一对。这对才子佳人敢于冲破旧礼教的束缚,相亲相爱结为秦晋之好,亘古没有,一时间在神州大地传为佳话。

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结婚后,每日弹琴吟赋,跳舞唱歌,二人沐浴在欢乐和幸福之中。

毕竟司马相如没有官职,卓王孙又断了卓文君钱财的来源,新婚喜庆过后,接踵而来的是柴米油盐之事琐事,卓文君常为此发愁。

有一天,卓文君对相如说:“长卿,我们不能坐吃山空,也不能死要面子活受罪。只要你愿意随我一块儿回到临邛,我可以向兄弟朋友借些钱粮,咱们照样可以维持生活,也不至于困苦到这步田地。”

相如听了文君的话,深感愧疚,他没有理由拒绝文君的要求,于是和卓文君又回到临邛。

相如回到临邛后,他把自己的车马卖掉,又给王吉借了些钱,便在临邛县城的闹区开了个“子虚乌有酒家”,夫妻二人做起了卖酒生意。

那时相如与临邛酒厂老板约定,先赊酒,卖后再付钱。他顾了几个帮工,选了个良辰吉日便开张营业。

临邛县父老乡亲听说文君与相如开了个酒馆,一个是当朝才子,一个是临邛美女,觉得十分新鲜,很快轰动县城,大家争相前来沽酒,或借酒聊天、消愁,一时间生意兴隆,顾客盈门。卓文君放下小姐架子,当街卖酒。她满面春风,笑容可掬,亲自给顾客温酒,酌酒。相如穿着犊鼻裤,戴着三角帽与奴仆一起当众洗涤酒壶、酒杯。文君虽说忙碌,但比起过去那种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日子,心情愉悦多了,再说能与相如朝夕相处,再苦也觉心里甜。

卓王孙得知女儿在闹市卖酒,肺都气炸了,他从来没有感到过有这样耻辱。于是他大发雷霆,骂道:“混账东西,你私奔,我忍了,你又在我眼皮子底下抛头露面地卖酒,这让我的老脸往哪儿搁?这不是有意往我脸上抹黑吗?”

他越想越生气,越想越恼火,实在忍无可忍了,他便吩咐几个家丁,前去把相如的酒店给砸掉。

卓夫人得知此事,急忙出面制止,她与丈夫大吵大闹,声言:“文君要是有个三长两短,我跟你拼命!”

卓夫人这么一闹,卓王孙的气一下子消了大半,这时他又可怜起自己的女儿来,但一时还是磨不开面子,只好闭门不出。

卓家长辈和程郑得知卓王孙与文君闹意气,都来劝说他。大家说:“你只有一个儿子和两个闺女,家中所缺的不是钱。如今文君与长卿相爱,结为夫妻已是事实。长卿虽穷,但他一表人才,智勇双全,是完全可以依靠的。再说,长卿是县令的贵客,你为什么偏偏轻视他呢?”

一席话说得卓王孙哑口无言,他迫于各方压力,只好让步。他把文君所有的陪嫁物品如数归还她,又分给她家奴百人,钱百万。

卓文君得到父亲这些财物后,又和相如一起回到成都,置田购房,从此才过上安定富裕的生活。

又过了几年,景帝驾崩,汉武帝即位,他年轻有为,英姿勃发,推崇儒术,喜读辞赋。有一天,汉武帝读《子虚赋》,觉得辞藻华丽,想象丰富,说理透彻,不觉拍案叫绝:“真乃世间好赋,可惜我不能与作赋人相见!”他以为此赋是古人屈原或宋玉所作,才感叹不能与之相见。

太监听了武帝的话,便对皇上说:“陛下有所不知,此赋是当朝司马相如所作。他现在就在成都闲居,陛下相见,召之即来也。”

武帝听了,龙颜大悦,即命人前往成都召相如来见。相如接到圣旨,立即赶往京城。

相如来到宫中,见过武帝,施礼毕,恭恭敬敬地站在一旁等候皇上问话。

武帝和颜悦色地问他:“听说《子虚赋》是你所作?”

相如回答道:“此赋正是小民所作。”

武帝又问:“此赋寓意如何?”

相如说:“此赋只是写诸侯相争,不值陛下一读,让我写篇《天子游猎赋》献给陛下吧。”武帝听了十分高兴,即命尚书快去准备笔砚竹简,就把相如留在宫中写赋。

相如用“子虚”虚构言辞,陈述楚国之美;假借“乌有先生”说根本没有此事,以此让齐国驳难楚国;“无是公”即没有此人,用以阐明做天子之道,最后归结到节俭,用以规劝皇帝力行。

《天子游猎赋》写成后,献给武帝,武帝看后大喜,赞不绝口。接着司马相如又写了《上林赋》,遂得到武帝宠爱,即任命相如为郎官。

相如担任郎官不久,便出使巴蜀,因处理巴蜀动乱有功,即任命他为中郎将,持上方宝剑出使西南夷。这时相如与副使乘4匹马车前往巴蜀。他们一行人到达蜀郡,蜀郡太守及其官吏都到郊外迎接。临邛县令王吉背着弓箭在前面开路,蜀人皆以相如为荣。

当卓王孙得知相如来到临邛,便与临邛父老来到相如门下,献上牛羊、美酒,设宴与相如畅饮,共叙离别之情。此时的卓王孙满面荣光,喜笑颜开,喟然感叹,只恨过去自己见识太短,差点断了文君的幸福,现在反而觉得文君嫁给相如的时间太晚了。于是卓王孙又把一份丰厚的财物送给文君,使她与儿子享受同样的待遇。

司马相如回到京城不久,便变卖了成都家中房产,让家奴在田园上自耕自种,接文君来京城居住。

司马相如出使西南夷大获成功,得到汉武帝的信任。文君由成都迁到京城,与相如朝夕相处,他们虽结婚多年,但仍然恩爱如初。家中一切事务均由文君料理,相如一心一意为皇上办事。闲暇时,相如在家弹琴作赋,尽享天伦之乐。

文君对相如说:“人常说‘伴君如伴虎’,言谈话语,你要多加小心。”

相如也深知“树大招风”的古训,他不忘屈原的教训,对皇上不能直言不讳,所以相如写赋,常用华丽的辞藻,极度铺张的语言,“劝百讽一”,规劝皇上恤民节俭。

尽管司马相如处处小心,终因文采出众,官运亨通,遭人妒忌,有小人上书武帝,诬相如出使西南夷时收受他人财物。

汉武帝听信谗言,罢了相如的官。相如回到家中,他和卓文君过起了平民生活。

一年后,相如受贿案查无实据,于是武帝又召回相如任郎官。

相如口吃,不善讲话。他任官职只为办事,从不追慕官爵,故不愿与公卿商讨国家大事。相如晚年体弱多病,患有消渴疾,常借病在家休养。

相如常利用陪皇上出游、狩猎之机,写赋进谏。

一日,相如跟随武帝到长杨官狩猎,皇上喜射杀狗熊和野猪,追逐猛兽,相如写赋加以劝阻。赋中写道:

射击猛兽,异常危险,它会狂暴地向你进犯。你有猎获野兽的快乐,却无应付事故的准备,大祸将会来临。祸患藏于隐微之处,陛下应当小心。

皇上以为相如说得好,便不再狩猎。

相如同武帝路过宜春宫,相如又向皇上献赋,悼秦二世,历数秦二世过失,言辞恳切。至秦二世墓,相如凭吊二世,并对皇上说:“二世行事不慎,使国家灭亡,权势丧尽。听信谗言,不肯觉悟,致使宗庙灭绝。”皇上听了,频频点头,以为然。

相如暮年,授于孝文园令。

相如见武帝赞美子虚之事,又喜爱仙道,便趁机言道:“上林之事,未足美也!尚有更美者,臣愿作《大人赋》献给陛下。”《大人赋》中有言:

传说中的众仙居于山林沼泽之间,形体清瘦,容貌丑陋,此非帝王心目中的仙人。世上有位大人啊,居住在中国,住宅满布万里啊,竟不足以使他停留。哀世俗之胁迫困危,便离世轻飞,向远方漫游。

相如向武帝献上《大人赋》,皇上特别高兴,观后竟飘飘然,大有凌云驾雾之感,心情好似遨游天地之间那样爽快。

相如因病免官,家居茂陵。

有一天,武帝对宦官说:“司马相如病得厉害,速派人把他写的书全部取回,否则就要失散了。”

宦官代皇帝命大臣前往茂陵取书。这时相如已死,家中无书,询问卓文君,她说:“长卿未尝有书,他是时时写书,时时被人取走,故家中总是空空无书。”

停了一会,文君又说:“长卿临死之前,写有一卷书,他告诉我如有使者来取书,就把它献上,除此再没有其他书了,”说完,卓文君就把这卷书交给了大臣。

这正是:才子佳人结良缘,情真意切美名扬。

相关文章关键词

《没有爱情的婚姻 第一部 情恋之梦 第三章 凤求凰》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