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冯晏《惭愧》(外一首)赏析
冯晏,女。诗人。1980年开始从事诗歌写作。其诗歌、散文等作品见于国内外报刊并被收入数十种作品集中。出版诗集《冯晏抒情诗选》《原野的秘密》《看不见的真》《冯晏诗歌》多部,获《十月》诗歌奖等多种奖项,作品被翻译成英、俄、日、韩等多种语言在国外发表。职于哈尔滨某新闻媒体。
《惭愧》(外一首)
在哈尔滨,只要想起阿赫玛托娃
时间就会越过边境,这座城市的
俄罗斯风情就会走失。她句子上的光泽
飘落后,每天都有新的词语被刺痛
只是难以点亮的不是房间而是灵魂
她的身世让我半个月去了四次学府书店
从此,我的紫色披肩就离开了肩膀
模仿,会让生活感到惭愧
名作赏析
此诗原载于《诗选刊》2010年第7期。此诗是一首献诗,献给“俄罗斯诗歌月亮”的安娜·
阿赫玛托娃。她是俄罗斯白银时代的“萨福”与“俄罗斯诗歌太阳”普希金齐名。哈尔滨是东北三省黑龙江的省府所在地,是俄罗斯、中亚、西亚文化的接入点。黑龙江攘接俄罗斯的远东地区,自古与俄罗斯的文化交流,商业贸易频繁,俄罗斯的风情随处可见。
这首诗可以分为四个层次来解读。第一层次,“在哈尔滨,只要想到阿赫玛托娃时间就会越过边境,这座城市的俄罗斯风情就会走失。”这层诗意所要表达的一个问题,诗人阿赫玛托娃不仅在俄罗斯影响很大,在世界上也影响很大,特别是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与前苏联有着密切的关系,许多俄罗斯著名作家的作品被翻译到中国,这些作品影响了中国几代人。安娜及其作品在中国影响力也很深远,特别对女性诗人来说,是模仿,借鉴的诗人之一。
哈尔滨的俄罗斯风情的影响当然无法与诗人安娜相比较,当我们想起安娜这位诗人时,我们的思绪就会越过中俄边境,去安娜的故乡探寻诗人当年的风情,哈尔滨自然不在话下。
诗的第二层次,“她的句子上的光泽飘落后,每天都有新的词语被刺痛,只是难以点亮的不是房间而是灵魂”,这层意思诗人安娜的诗作,用词,句式对诗人冯晏的影响深刻,如同可以发光的灯或烛,点亮着诗人的灵魂,为她的诗歌创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诗的第三层次,“她的身世让我半个月去了四次学府书店”诗人安娜的身世,大部分详细记载在阿曼达·海特著的《阿赫玛托娃传》中,为了进一步了解诗人安娜的身世,购买有关书籍,诗人半个月去了学府书店四次,可见诗人冯晏对安娜的影响是不寻常的。
诗的第四层次,“从此,我的紫色披肩就离开了肩膀,模仿,会让生活感到惭愧。”披肩是女性服装的装饰品,特别是俄罗斯女性或许安娜也使用过。不知是巧合还是一种模仿或许诗人冯晏也有一条紫色的披肩。在这里诗人暗示模仿别人的东西只能是表面的,不会久远的,无法达到内在的共鸣。所以诗人冯晏让自己的紫色披肩离开肩膀,因为她意识到这种模仿只能使自己更加惭愧。
《低处》
颓废需要多长周期抵达我一次
要储存多少奢华,才能在体内
形成堤坝?夏日,借高温能否预留住
下沉的空间,饮用秋日的丰硕,能否
强化我脆软的关节?我在暗中提防着
无论今夜,激情是否能被月光启发
幽灵在磁场中是否表现活跃。文字下面
始终是我的低处,我愿意长久地站着
名作赏析
此诗是诗人冯晏诗作《惭愧》的外一首,原载于《诗选刊》2010年第7期。颓废是人性本真的一种状态,是一种枯萎的美。它是19世纪下半叶欧洲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对社会不满而又无力反抗产生的苦闷,彷徨情绪在文艺领域中的反映。颓废主义的代表人物是法国诗人波德莱尔,还有马拉梅,魏尔仑等。适当的颓废有益于人的思考,过度的颓废使人随落。作为诗人颓废或忧郁几乎是每个诗人都会遇到的心理状态,从另一个角度看颓废也是另一种气质,这既是一种创作的阻碍,又是一种创作的动力。诗人开首连续提出几个疑问句。第一个“颓废需多长周期抵达我一次?”;第二个“储藏多少奢华,才能在体内形成堤坝?”;第三个“高温能否预留住下沉的空间?”;第四个“秋日的丰硕能否强化我脆软的关节?”;第五个“激情是否被月光启发?”;第六个“幽灵在磁场中是否表现活跃?”这些连续的提问构成了《低处》这篇诗作。诗人这样的处理进一步强调“颓废、奢华、高温、丰硕、激情、幽灵”这些词汇的感染力,同时加深读者的影响。
作为一个80年代有影响的诗人,曾经中断过写作,直到本世纪初又重新回归。回归后的诗人要克服二十年前的浪漫,单纯,而回归到中年写作的宽容、平实、细腻、深入。所以面对这样的压力,诗人必须对诗歌有新的认识,探寻新的切入点。对于诗中提出的一系列问题,也是诗人在重新质问自己。内容的颓废是否是诗人寻找的下一个目标?文字的奢华是否成为取之不尽的源泉?四季的题材、发自内心的激情以及灵魂深处的触动,是否会成为诗人下沉的阻碍?
诗歌是文字的最高形式,是皇冠上的珍珠,没有人可以登上这座宝座。对自己的定位是每个诗人必须明确的,而诗人自己也明白尽管自己在诗歌界小有名望,但依然明白自己还处于诗歌界的低处,依然处于行走在路上,这条路对诗人来说是无止境的,仍然需要长久地站着行走。